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平 《护理与康复》2010,9(3):243-244
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延长置管时间的护理体会。认为加强对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导管维护中正确换药、正确冲管,导管使用过程密切观察及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已被广泛应用,但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据报道,国外最长留置时间为9.9d和10.3d,国内应用时间较长,最长留置使用时间为1年。由于肿瘤患者具有多疗程,反复化疗致反复住院治疗的特点,致使患者需反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能否针对肿瘤患者的治疗特点,让患者将中心静脉置管携管出院,利用社区及就近医院的资源进行护理,国内外相关报道甚少。我科2004年11月-2006年2月对101例恶性肿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宣教,让患者携管出院进行护理,结果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减轻化疗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并减少其住院费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赵锐祎 《护理与康复》2006,5(6):420-42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1],也可用于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为了提高PICC置管操作技能,笔者收集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结合本科室近3年98例血液病患者置管的操作体会进行研究、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丁小娟  姚亚宏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9-2009
[摘要]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用于为患者提供长时间性的静脉输液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于需要化疗的患者,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肿瘤患者化疗时使用PICC置管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而且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恶性肿瘤患者的血管免受化疗液体的刺激,减少患者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此类患者中进行了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部分患者自身血管比较差,或是已经做过放疗、化疗后,血管已经受损,这就造成护士难以保证穿刺成功,而PICC管较其他输液产品昂贵,打开包装后一旦穿刺不成功,就无法再次使用。我科自2008年2月以来,对没有把握1次穿刺成功的患者行先穿刺,后打开包装的操作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以及其他高渗、刺激性强液体及老年病人输液等,还可于NICU的病人。对于上述病人来讲,建立一条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特殊药液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而且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技术,且PICC是护士操作,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肿瘤化疗反复使用钢针浅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与此同时也给带管出院患者和家属及医护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神经外科正确使用PICC导管及护理。方法选用巴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巴德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对17例病例实施PICC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17例患者除有1例发生导管堵塞、2例发生局部感染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治愈,1例非导管原因死亡外,其余患者PICC置管均使用至治疗结束顺利出院。结论使用PICC相对安全且方便,尤其适用神经外科病情危重、存在意识障碍及躁动、病情变化快、治疗周期长,需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或静脉高营养药物,且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的患者,只要正确使用、密切观察和护理得当,可以大幅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的并发症及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化疗,每周跟踪随访1次,持续6个月,分析不同化疗周期PICC常见并发症和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有静脉炎、接触性皮炎、导管感染、堵塞和脱落,总发生率为23. 57%;患者住院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化疗间歇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第1、6个化疗周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第4个化疗周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并发症有穿刺点出血和渗液、感染、导管移位(或脱出),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已广泛应用,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可减轻病人的痛苦,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道。但有时因为一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导管堵塞而非计划性拔管,影响了治疗,既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又增加经济负担。现对408例新生儿PICC置管和46例次发生堵管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方法及改善措施,从而降低导管堵塞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长度与身体参数的相关性,推导出早产儿PICC置管长度的公式,提高临床早产儿PICC尖端最佳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PICC置管早产儿56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早产儿置管当日的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臂围、第一腕横纹至穿刺点的长度、第一腕横纹至肩峰长度、穿刺点至导管尖端到达理想位置的长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的方法,寻找最相关性身体参数,进行公式拟合,推导出早产儿PICC最佳置管长度。结果早产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臂围、第一腕横纹至肩峰长度等各身体参数中,体质量与PICC置管长度相关性最高,并推导出相关公式为早产儿PICC最佳置管长度(cm)=[1.988×体质量(kg)+14.187]-第一腕横纹至穿刺点长度(cm)。结论根据早产儿体质量推导的公式可为临床早产儿PICC置管长度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发生方式、特征及改进措施.方法:汇总近期441例行PICC患者数据,对发生导管异位的数据予以统计计算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441例患者中,33例发生PICC导管异位,总发生率7.5%.其中左、右上肢静脉异位发生率分别为7.8%和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发生率均低于同侧头静脉(P<0.01);发生异位的部位分别是腋静脉15例、颈内静脉9例、右心房5例及其他静脉分支4例.改进方法包括利用手法复位、退管改变体位、边输液边送管等.结论: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的高低与所选择的穿刺静脉、外测量方法、血管解剖变异、患者体位、操作者对血管解剖掌握熟练程度及送管技巧有关.为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置管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宜选用适合国人测量方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送管时患者的体位有待改进;大多数PICC导管异位可以调整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300例,分析其病历及临床资料,对可能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单次置管穿刺...  相似文献   

14.
刘敏  李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62-2263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CL-90对136例PICC置管后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ICC置管后患者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置管次数及对PICC置管的了解程度等.结论 PICC置管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人群,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在PICC置管前后,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理解、支持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15.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经成为化疗中较为常用的静脉通道, 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 也可间接地防治高浓度化疗药物导致的外周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1].本次研究使用PICC 置管化疗67 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衣服改制,缓解置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一些心理顾虑。  相似文献   

17.
岳志瑛  郑儒君  余春华 《华西医学》2013,(12):1920-1922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留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期间的焦虑状况水平,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12年2月-4月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某三甲医院肿瘤中心入住的200例留置PICC患者的焦虑情况,分析焦虑产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留置PICC住院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中国常模人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P<0.05)。影响置管患者焦虑的因素有婚姻情况、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及医疗保险情况等。 结论 加强留置PICC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不同路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3所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30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穿刺路径的不同,将其分为上肢静脉组(n=236)、下肢静脉组(n=48)、头部静脉组(n=22),比较三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和头部静脉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分别为(19.82土10.86)、(20.57士12.58)和(17.95±10.64)d,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1.6%、72.9%、7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和头部静脉组患儿PICC置管导管异位发生率分别为3.4%、16.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72,P0.05)。在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置管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三组患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药物外渗、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三组患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种置管路径各有优点,在为早产儿行PICC操作时,应常规使用经上肢静脉置管路径,在经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置管路径均受阻时,再考虑经头部静脉置管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成功应用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在我科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对836例肿瘤患者成功应用PICC置管术,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HCC置管术的成功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进一步配合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精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301例乳腺癌PICC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癌PICC携带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多变量联合诊断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15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导管维护依从性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4.148,P=0.02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6.632,P=0.003)、文化程度中学或中专(OR=5.900,P=0.004)、月收入<2 000元人民币(OR=6.991,P=0.004)、月收入2 000~5 000元人民币(OR=4.679,P=0.034)、常规护理方式(OR=2.910,P=0.002)是乳腺癌PICC携带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低的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显示,多变量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