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包积液为心包或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并发症。心包积液穿刺抽液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而心包积液穿刺属危险操作,易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选择最佳穿刺方法非常重要,特别对中等量以下的心包积液更有价值。2005年以来,我们对29例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了40次心包穿刺抽液,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胡友洋  徐瑞好  卢中 《中国医药》2009,4(9):693-694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7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9例心脏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积液患者,选择左侧第4肋间胸骨旁或心尖区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27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穿刺抽液成功率100%,未出现冠状动脉或心肌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后即刻,患者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导管留置时间5~30d,引流液量500~5000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替代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和心包开窗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积液生长快,多次穿刺后积液仍不能有效控制,易造成急、慢性心包填塞。肿瘤患者心脏心包受侵率为5%~12%,转移性肿瘤为原发肿瘤40倍,约50%病变单纯侵犯心包,1/3侵犯心脏,余下心包心脏同时受侵。肺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引起心包积液较常见。笔者应用置管术抽液同时局部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包积液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短时间内积液迅速形成或大量积液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而危及患者生命。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维护是保证心包积液患者引流效果,减少患者痛苦的关键。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16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床边B超引导下,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ALOKA3500增强版超声仪为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定位、确定进针方向及深度和导引钢丝及引流管的位置.结果 15例心包积液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置管抽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在147例心包积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心包积液量多数已达中等量或大量,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腹胀、浮肿等症状。心包穿刺是心包积液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随着穿刺次数增多及积液量减少,损伤心肌及冠状动脉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我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减轻了患者痛苦,取得了满意效果。笔者总结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147例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抽液、持续引流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心包积液多数是由肿瘤引起 ,心包穿刺抽液引流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反复心包穿刺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易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 ,同时 ,随着穿刺抽液后积液量的减少 ,限制了再穿刺的进行。我院肿瘤内科自 2 0 0 1年 11月以来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 12例肿瘤引起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 ,留置心包腔 ,一次穿刺 ,反复抽液引流和注射化疗药物 ,在积极的综合治疗、护理下取得了满意效果。置管时间最长 2 7天 ,最短 5天 ,平均置管 16天 ;引流量最少 6 0 0 ml,最多 35 0 0 ml,平均2 0 5 0 ml,引流全过程无感染…  相似文献   

8.
心包积液是晚期肺癌常见的并发症。恶性心包积液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导致心包填塞和循环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成为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临床通常采用直接穿刺抽液进行治疗,因需要反复多次,增加了穿刺的并发症。对于心包积液的患者,国外早有主张采用心包腔内置管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心包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48例肺癌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分别在心包腔内灌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和顺铂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2,(34):195-196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18例心包积液患者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结果 1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未发生脏器损伤、出血或感染。置管期间无出血、感染、导管脱出及堵塞现象,无1例发生心包内继发感染或猝死。结论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护士应加强置管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以及预防感染,是保障心包穿刺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谈兆斌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91-3392
心包积液在心脏疾病中较为常见,患者多以胸闷、胸疼、气促等症状为主.但大量心包积液可以造成心包压塞,严重者危及生命,需要进行心包穿刺抽液缓解症状,并可以根据穿刺液的性状帮助做出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朱海 《贵州医药》2013,37(1):54-55
心包积液是临床常见的临床症状,多种病因可诱发心包积液,常见的病因有肿瘤、结核、感染、心肌梗死、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外伤和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可诱发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传统心包穿刺只能暂时缓解,反复穿刺抽液风险较大。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填塞征及大量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急症,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及检查,以解除心包填塞症状,并根据心包积液的性质提供诊断依据。为避免多次心包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危险和痛苦,现多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3.
郑亚西  蒋清安  陈南江 《贵州医药》2003,27(12):1083-1084
心包积液临床多见 ,其诊断和治疗特别是疑诊为肿瘤者常需多次心包穿刺放液。常规尤其是多次心包穿刺风险较大 ,致命性并发症达 11 4 %~2 0 0 % [1] 。 2 0 0 2年以来对住我院心内科和肿瘤科10例患者采用上腔静脉留置导管心包留置持续引流术 ,取代传统的心包穿刺放液 ,其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效果满意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资料  2 0 0 2年住我院心内科及肿瘤科 10例中等以上心包积液患者 ,均经临床、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积液病因 :肿瘤 9例 ,结核 1例。其中男性3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6~ 5 6岁 ,平均 4 1 2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83例心包积液的超声图像,总结心包积液病因及超声学表现。结果心包积液的病因包括心力衰竭(27.71%)、尿毒症(24.10%)、结核性(10.84%)、恶性肿瘤(9.64%)、非特异性(9.64%)。83例心包积液患者中,少量心包积液49例;中量心包积液24例,大量心包积液10例,超声诊断率100%。结论超声是诊断心包积液首选最简单、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且是介入穿刺治疗、动态监测、判断预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世新  王道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728-172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包积液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处理。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17~89岁的47例不同病因所致的心包积液进行检测。结果本组心力衰竭引起的心包积液十分常见,占25.5%,少量积液占57.4%,中量积液占34%。结论超声诊断心包积液,不但敏感,准确、可靠,而且可以超声导向进行心包穿刺。  相似文献   

16.
心包积液临床上较常见 ,常是各种内、外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 ,当有大量心包积液时 ,要进行心包穿刺抽液才能改善临床症状 ,达到治疗目的。而传统的心包穿刺抽液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 ,且不易被患者所接受 ,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自 2 0 0 0年以来 ,我们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监控下行心包穿刺 ,收到良好效果 ,且较安全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们共收治心包积液患者 9例 ,其中男 4例 ,女 5例 ,最大年龄 72岁 ,最小 1 3岁 ,平均 35.6岁。 9例心包积液由各种不同的病因所致 ,都有较大量的心包积…  相似文献   

17.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心包积液常常需要行心包穿刺,但传统心包穿刺是一项风险大、并发症多的技术操作,且反复穿刺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004年以来,我们对33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剑突旁或胸骨左缘5、6肋间穿刺,成功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包穿剌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心包引流方法。方法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21例患者进行心包穿剌置管引流,间断抽吸放液,观察3~8天,拨除引流管。结果21例患者,心包积液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20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5.2%,20例心包积液患者都得到有效引流,临床有效率100%,没有观察到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包穿刺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常规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9.
在心包积液的诸多检查方法中,以超声检查符合率最高,而且敏感、简便、直观便于动态观察和随访,超声引导下作心包腔穿刺抽液,亦是心包积液的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就超声诊断48例心包积液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与结果 使用UB—40超声诊断仪,扇形探头,频率3.5MHz,采用常规标准切面探查。对我院1988年4月~1990年4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4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500ml26例(54.0%),中量心包积液100~500ml17例(35.4%),小量心包积液>100ml5例  相似文献   

20.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80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对中、大量心包积液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以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措施。方法患者取半卧位,超声心动图定位穿刺点。53例患者经剑突下进针,27例患者经左侧胸壁进针。采用Sendinger’s法,将改良中心静脉导管送入心包腔内,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80例患者心包穿刺均获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引流导管留置时间3~17d,平均14d。引流积液量700~2600ml(平均1228ml)。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气短明显改善,休克征象消失,心率减低,心功能亦获明显改善。结论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术安全,可避免损伤心肌,留置导管可使引流彻底,避免堵塞,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