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类癌(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直肠类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选择,对我院1987~1997年10年间收治的26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26例术前均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而确诊,其中19例分别做了局部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7例因肿块直径大于2cm而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1~10年,死亡5例。作者认为,直肠镜检查是术前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时,除常规行HE染色外,应加做嗜银染色、亲银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的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肝转移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本文分析了26例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结果26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75%。结论直肠类癌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直肠指诊触及肿块,确诊依靠病理组织检查。手术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变大小、浸润深度,采取相应的术式,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直肠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直肠类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选择,对我院1987-1997年10年间收治的26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26例术前均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而确诊,其中19例分别做了局部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7例因肿块直径大于2cm而行根治术性手术。术后随访1-10年,死亡5例,作者认为,直肠镜检查是术前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时,除常规行HE染色外,应加做嗜银染色,亲银染色以及免疫  相似文献   

4.
直肠类癌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辉忠  唐伟松 《普外临床》1995,10(2):111-113
作者报道19例直肠类癌,其中良性类癌11例,恶性8例。3例有类癌综合症的临床表现,5例于术中发现有肝转移。由于目前尚无法从组织学上判断类癌的良恶性,故类癌瘤的大小在判断良恶性方面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主要依据为是否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消化道类癌的免疫组化检查提示,类癌综合症的发生与否主要按类癌细胞分泌活性物质的各类和其数量的多寡而定。直径<2cm的直肠类癌,又无局部浸润时,可行局部切除术。直径≥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例直肠类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例表现出排便习惯改变或便血症状,1例无症状者体检时发现直肠硬结,14例因其它肛肠疾病就诊时通过直肠指诊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偶然发现直肠肿物;19例类癌均〈1.0cm,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见肿物局限于黏膜下层,均经肛门或内镜下局部切除,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部分直肠类癌无明显症状,直肠指诊和乙状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方法,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可作为直肠类癌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的主要手段,对于直径〈1.0cm的直肠类癌,经内镜或经肛门局部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5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组直肠类癌患者:直肠指检+肠镜+活检正确诊断率可达97.8%。45例患者中42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3.3%,5年生存率93.8%。治疗:肠镜电烧1例,肛门局部切除17例,肛局部扩大切除4例,腹肠壁楔形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术22例。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率低,易误诊;消化内镜为诊断直肠类癌首选方法,结合肛诊可以提高类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29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内镜黏膜下切除5例,经肛门局部切除14例、局部扩大切除4例,经骶尾直肠部分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4例.结果 本组29例直肠类癌患者的年龄32~71(54±11)岁,随访时间3至136个月,平均(61±4)个月,随访率为76%.随访期内,直径小于1 cm的13例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直径1~2 cm的5例复发1例,直径大于2 cm的4例中3例因类癌肝转移死亡.5年、10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为87%、80%.结论 手术治疗是直肠类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是否存在肝脏转移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附5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直径<2 cm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经 6个月至7年随访无1例复发或转移,3例直径>2 cm者行根治性手术,2例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肝转移灶,1例随访2年半无复发或转移.1例直肠多发类癌行根治性手术随诊2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直肠类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2 cm类癌可采用局部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类癌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回顾性分析23例直肠类癌活检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3例直肠类癌位于肛门3~10cm.其中8例内镜下诊断为息肉,8例光镜下诊断为类癌.15例加做神经内分泌标记物诊断为类癌。结果表明,直肠类癌常位于黏膜下,体积小,临床易误诊为息肉。类癌的确诊依赖于常规病理与免疫组化技术,早期结肠镜检查并及时送检有利于提高类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36例中肿瘤位于黏膜下层者23例,浅肌层11例,深肌层1例,浆膜层1例.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别采用局部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和经腹前切除术.无直肠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经12个月至8年随访,34例直径<2 cm者无1例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直径>2 cm者有1例术后1年死于肝内广泛转移,1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直肠类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关键.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22例直肠类癌,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按Dukes分期,Ⅰ期15例,Ⅱ期,Ⅲ期2例、Ⅳ期1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作者认为,对4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直肠肛管症状,应常规指检,对高度怀疑者,应经直肠针吸或活检,取材应有一定深度,以免误诊。直肠类癌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大小结合浸润的深度而定。直径〈1cm行局部切除,1 ̄2cm行局部扩大或广泛切除,〉2cm或浸及肌层,应行根治性切除。伴肝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腺癌局部润情况及与肿块大小的关系,为乳腺癌保守性手术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乳腺癌根治术标本癌周1.5cm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癌组织局部浸润最远距离为1.2cm,浸润距离与肿块大小无关。结论:乳腺癌局限性切除时,应将肿块连同周围1.5cm正常组织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低位直肠类癌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低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8例患者中,除1例多发类癌患者外,其余肿瘤均距肛缘7cm以内;肿瘤直径〈1cm者7例,≥1cm者1例。术后定期复查,均无复发。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类癌早期肿瘤局限,瘤体小,行局部切除术预后较好;对于瘤体较大者需要谨慎对待。术后应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4.
直肠类癌是临床少见病.临床上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容易误诊,其治疗上有别于直肠腺癌。现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直肠类癌的诊疗水平,同顾分析46例直肠类癌患者资料,通过访问病史、症状体征检查,尤其是指诊和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明确诊断,最终行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肿物局部切除42例;3例直肠镜下活检完整取出病灶;经腹会阴根治术1例,尔后病理检查显示类癌恶变.有淋巴结转移,死于肝转移。45例健在。结果表明,直肠类癌属于肛肠疾病中较少见的一种,可以恶变,因此提高早期对该病的认汉和及时行相关检查并处理至关重要,手术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回顾分析83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肿瘤大小有关,χ2=11.91,P〈0.05;5年生存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结果表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直肠类癌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且肿瘤大小与淋巴结是否转移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类癌多数是良性的,但有的发展很快,需要积极手术和辅助治疗。结直肠类癌的发展不能单靠病理分期、肿瘤的位置及大小、浸润平面和层次等来评估,DNA倍性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结直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作者取31例结直肠类癌的石蜡包埋标本,测定癌细胞核的DNA倍性。为了提高诊断率,每一标本分别自3个不同区域取材。全组31例中,18例男性,平均46岁(28~78岁)。13例无症状,系偶尔发现。26例肿瘤位于直肠,位于阑尾3例和结肠2例。主要症状为便血,盲肠和结肠类癌还有类癌综合征,肿瘤按Kujari分期,Ⅰ期无转移,Ⅱ期有局部转移,Ⅲ期有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保肛切除高位直肠类癌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02年8月~2005年1月,我院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直肠肛门镜与腹腔镜器械配合应用,经肛门切除距肛缘9~12 cm的直肠类癌6例,均为癌周局部切除,切缘距肿瘤0.5~1.0 cm. 结果 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住院时间3~6 d,术后未应用镇痛药物.随访3~28个月,平均15个月,无复发或转移,无直肠狭窄,无手术引起的近远期并发症. 结论经肛门腹腔镜下高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9.
结肠镜筛查实施后直肠类癌在美国的流行病学现状还有待研究。为确定直肠类癌和小肠类癌的流行病学差异,Taghavi S等回顾性收集了1992~2008年期间登记的直肠类癌与小肠类癌(十二指肠、空肠和同肠)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直肠类癌和小肠类癌的流行病学差异。  相似文献   

20.
经骶尾入路手术在低位直肠肿瘤局部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骶尾入路手术在低位直肠良性病变及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997~2002年问,应用经骶尾人路手术治疗的24例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判断。结果:直肠绒毛状腺瘤14例,绒毛状腺瘤癌变7例,直肠类癌3例,经5个月~6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无瘤存活。结论:骶尾入路手术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等优点,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