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Prohibitin在胃黏膜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胃黏膜组织标本103例,其中胃癌60例,胃癌前病变25例,胃黏膜良性病变1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种组织中Prohibitin的蛋白表达,并分析Prohibitin的表达与胃癌及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各类胃黏膜病变组Prohibitin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浆内,在胃黏膜中多分布于黏膜腺体底部细胞;在胃癌组织中分布主要见于腺体结构尚完整的部位,部分癌细胞有阳性表达。 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及胃黏膜良性病变组Prohibitin阳性率分别为68.33%(41/60)、88.00%(22/25)和88.89%(16/18)。胃黏膜良性病变组Prohibitin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组(P=0.006),而癌前病变组与胃黏膜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32)。结论:胃黏膜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段存在着Prohibi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提示检测胃黏膜病变组织中Prohibitin的表达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肃武威地区上胃肠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及与病理组织中p53突变的关系.方法 Warthin-Starry银染色和革兰染色判断标本中HP的感染状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胃癌组、胃癌前病变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分别为83.33%、92.11%和73.08%,其中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胃癌前病变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9.52%、36.84%和15.38%.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P<0.01).HP阳性组p53蛋白阳性率(44.94%)显著高于HP阴性组(17.65%,P<0.05).结论 HP感染和武威地区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关;HP感染与p53突变型蛋白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HP在该地区的致癌机制与诱导p53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09例慢性胃病(Chronic gastric disease,CGD)患者临床特点以及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有消化道症状的CGD患者409例行内镜、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测PG、G-17。根据内镜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胃良性病变组、胃癌前病变组以及胃癌组,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PG及G-17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409例CGD患者中,经胃镜检查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率最高,占受检者总数的139例(33.99%);各年龄组CGD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青年组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中年组及老年组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28.57%(116/409),男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33.17%(68/205),女性23.53%(48/204),男性阳性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胃病患者HP感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参与了胃部病变的发展,其中复合性溃疡HP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其他慢性胃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感染率低。胃良性病变组的PGI、PGR(PGⅠ/PGⅡ比值)均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组及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变组PGII、G-17显著低于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D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率最高且各年龄段病理学类型分布不同。HP感染率与胃部病变发展相关。联合检测PG、G-17有助于CGD患者筛查胃癌前病变及胃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与胃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及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对1368例患者的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行HE染色和Giemsa染色。结果胃癌前病变及癌灶远端组织中HP检出率均较高且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癌周组织(P<0.01);早期胃癌癌周组织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进展期胃癌(P<0.01),但浸润深度不同的进展期胃癌中HP检出率无差异(P>0.05),而且癌灶内均未发现HP。结论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密切相关,HP感染主要作用于癌变早期,与胃癌进展过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6):823-826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CT强化率、灌注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肿瘤病灶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肿瘤分期分为早中期胃癌组41例、晚期胃癌组27例;取同期在本院就诊被证实为胃良性病变的患者50例作为胃良性病变组。采用CT扫描检测三组患者的CT强化率、灌注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病灶组织增殖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晚期胃癌组的CER、AF、BV、CL水平高于早中期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P<0.05);晚期胃癌组的血清CA72-4、CA19-9、CA125、CEA含量高于早中期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P<0.05);晚期胃癌组的组织CADM1、miRNA-34a、Cystatin M mRNA表达量低于早中期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Survivin、I2PP2A mRNA表达量高于早中期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胃癌患者的CT强化率、灌注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肿瘤病灶增殖分子表达量存在直接相关关系。结论:胃癌术前CT强化率、灌注参数与肿瘤恶性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远期肿瘤诊断及恶性程度判断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6.
袁时芳  凌瑞  边杰芳  姚青  马中  李南林  王岭  张英起 《医学争鸣》2004,25(14):1296-1298
目的:检测MUC1在胃癌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胃癌及26例胃良性病变组织、10例胃正常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MUC1阳性表达46例,为深棕色或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上;良性病变组织中4例可见弱阳性反应信号;正常胃组织中未见MUC1表达.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UC1基因表达与组织学分化及部位无关(P>0.05);与组织浸润转移及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可作为胃癌的鉴别诊断指标,有可能作为胃癌免疫治疗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SOX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胃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胃癌标本50例,根据是否感染HP分为HP阳性组(36例),HP阴性组(14例)。采用~(13)C呼气试验和吉姆萨染色(Giemsa)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SOX2、CyclinD1,检测其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胃癌组织SOX2、CyclinD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SOX2阳性颗粒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SOX2蛋白在HP阳性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在HP阴性组阳性表达率为3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6,P<0.01)。CyclinD1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的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HP阳性组胃癌组织中CyclinD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6.7%,HP阴性组表达率为28.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19,P<0.05)。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SOX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1l,P<0.01),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74,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诱发胃癌,SOX2、CyclinD1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手术的胃癌患者6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FA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结果:FAP在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内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FAP阳性细胞数平均值分别为32.80±19.3和0.41±0.21(P<0.01)。胃癌组织中FAP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FAP低表达组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P在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胃癌预后判断和治疗的一个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XIAP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XIA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aspase-3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胃良性病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良性病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XIAP、Caspase-3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IAP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XIAP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胃癌恶性程度的增加,XIAP的表达增高,而Caspase-3的表达降低;XIAP和Caspase-3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是评估胃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宁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β252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203例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患者,其中慢性胃炎72例,消化性溃疡55例,非贲门胃癌患者76例和66例无症状对照者的TNF-β252 NcoI基因型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HP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B(UreB)、尿素酶A(UreA)。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非贲门胃癌组Cag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acA抗体阳性率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reB抗体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UreA抗体在胃癌组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组(P<0.05)。TNF-β252 NcoI A/A、G/G、A/G基因型在Hp抗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中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CagA HP感染与宁夏人群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密切相关。TNF-β252 NcoI基因多态性与宁夏人群CagA 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阳泽彬  孙洋  李庆选  沈玮 《右江医学》2003,31(2):103-104
目的 :探讨胃粘膜癌前病变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皮生长因子 (EGFR)、凋亡抑制基因 2 (bcl 2 )的表达 ,并与胃癌及正常胃组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胃癌与异型增生比较 ,PCNA、EGFR、bcl 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与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比较 ,PCNA、EGFR的表达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bcl 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正常胃粘膜比较 ,PCNA、EGFR、bcl 2的表达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结论 :PCNA、EGFR、bcl 2的表达在胃粘膜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基因(hTERT)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30例石蜡包埋标本中HP感染和hTER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非典型增生(DYS)和胃癌(GC)中表达率分别为40%、60%、70%和72.5%。GC与对照组(CS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TERTmRNA在CSG、CAG、DYS及GC中表达率分别是0、10%、30%、78.75%。GC与CSG、CAG、DYS分别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阳性的胃癌组hTERTmRNA阳性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的胃癌组(P<0.01)。结论:HP感染在CSG→CAG→DYS→GC这一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胃癌的发生与端粒酶活性有密切关系;HP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MUC6核粘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组织以及胃癌组织中MUC6核粘蛋白的表达规律 ,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 应用兔抗人MUC6核粘蛋白的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正常胃粘膜 (n =10 )、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粘膜 (n =2 9)和胃癌组织 (n =47)中MUC6核粘蛋白的表达。结果 人正常胃粘膜中胃腺的基底部广泛分布MUC6核粘蛋白 (10 0 % ) ,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3 .8%、70 %、44.7%。胃癌组织中MUC6核粘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分化与浸润、临床分期和Lauren氏分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UC6基因是组成胃粘膜的粘蛋白基因之一 ,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下调趋势 ,但与患者的一些临床病理指标之间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胡斌  毛秋粉  王锦锋  谢新立 《重庆医学》2016,(16):2229-2232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及原发性胃淋巴瘤(PGL )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3例胃癌(23例黏液腺癌及70例非黏液腺癌)及58例PGL [3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及27例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的临床资料、胃壁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病灶最大厚度、CT值、病灶形态、合并脾肿大及肾门下淋巴结转移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UVmax与病灶最大厚度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的平均年龄、病灶累及贲门的比例明显高于PGL组(P<0.05)。胃癌组的SUVmax及脾肿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 PGL组(P<0.05)。病灶形态方面,胃癌组以Ⅱ型及Ⅲ型多见,而PGL组以Ⅰ型及Ⅱ型多见,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DLBCL的SUVmax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病灶最大厚度明显大于胃黏液腺癌及MALT(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SUVmax与病灶最大厚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18 F‐FDG PET/CT检查在胃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不同肿瘤、不同病理亚型患者在SUVmax、病灶最大厚度、病灶形态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良、恶性胃病变组织表达癌胚抗原(CEA)mRNA的差别,评估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胃癌和良性胃病组织为检测标本,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EAmRNA。结果:胃癌组织CEA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82.4%、良性胃病组织标本为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CEAmRNA指标诊断胃癌的特异性为93.3%、敏感性为82.4%。结论:CEAmRNA在胃细胞恶性变时有高水平的表达,检测组织标本CEAmRNA指标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嗜银染色技术研究正常、炎症和不典型增生胃粘膜以及胃癌和癌旁粘膜(距癌1cm内)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变化。结果表明,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AgNOR数量相差显著(P<0.05或0.01),胃癌组织AgNOR数量高于胃良性病变,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AgNOR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癌旁组织与正常、炎症胃粘膜组织AgNOR计数无差异。作者认为,AgNOR计数有助于鉴别胃良、恶性组织,提高胃镜活检小组织病理诊断的正确率,AgNOR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活检组织中HP感染,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2)HP阳性组p21阳性率(49.1%)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6%)(P<0.01),且p21蛋白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3)检测p53突变体,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亦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且HP阳性组p53蛋白表达率(42.6%)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病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结合有无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探讨其变化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慢性胃炎31例、胃溃疡30例、胃癌27例患者同时进行电子胃镜、^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血清CRP浓度的检测。结果:胃溃疡组血清CRP浓度水平(9.24mg/L)高于慢性胃炎组血清CRP水平(2.8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RP水平(35.19mg/L)高于慢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与胃癌组HP检出率比较及胃溃疡组与胃癌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慢性胃炎组HP阳性血清中的CRP略高于HP阴性血清,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HP阳性血清中的CRP高于HP阴性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阳性血清中的CRP略高于HP阴性血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及HP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胃癌早期诊断的信息,而且还有助于对良恶性胃疾患的鉴别诊断;胃溃疡组CRP水平与有无HP现症感染有关,慢性胃炎组和胃癌组CRP水平与HP现症感染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78例疣状胃炎病理资料,并与同期8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疣状胃炎中HP阳性率为82%,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45.1%)和慢性萎缩性胃炎(56.4%)(P〈0.01)。成熟型疣状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12.7%和14.1%,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熟型疣状胃炎具有高度癌变的可能,是一种胃癌癌前疾病,应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