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改良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00例全子宫切除进行改进,采用下腹部横切口钝性拉开腹壁,筋膜下脱袖式切除子宫,不处理主韧带和宫骶韧带,不缝合腹膜,皮下脂肪无损伤缝线间断缝合,切口皮内缝合,不拆线,结果:该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小。结论:改良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60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A组80例行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B组80例行传统纵切口全子宫切除术,随访半年,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性生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阴道出血、术后尿潴留、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随访显示A组性生活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腹式横切妇筋腆内子宫切除术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是美观、损伤小,有效防止宫颈残端癌保持盆底阴道的完整性,并维持阴道长度,是目前临床上较好的切除子宫术式,但宫旁剥离时易出血及损伤。经数例临床实践,筋膜内结扎部分宫旁组织后旋切子宫,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崔利娜  杜娟 《临床医学》2000,20(10):51-52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行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阴阜上腹壁弧形线处横切口,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层及腹直肌,钝性撕开腹膜,常规行子宫切除术,并与同期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比较。结果: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住了院时间短、切口疤痕小且美观。结论: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切口疤痕小、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是美观、损伤小 ,有效防止宫颈残端癌 ,保持盆底阴道的完整性 ,并维持阴道长度 ,是目前临床上较好的切除子宫术式 ,但宫旁剥离时易出血及损伤。经数例临床实践 ,筋膜内结扎部分宫旁组织旋切子宫 ,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4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优点。方法 选择子宫附件良性疾病而需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行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结果 术中平均手术时问80min。平均出血量100ml,术后2日内体温〉38℃6例,术后肠排气时间平均36h。结论 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术式简单、创面小、术后病率低、恢复快之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本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开展腹式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4例 ,均为子宫良性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者 ,子宫约妊娠 8~ 12周大小 ,诊断明确 ,无恶性肿瘤倾向。根据术式不同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研究组 86例 ,经腹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 ,对照组 86例 ,经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年龄、病种、子宫大小及盆腔粘连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1.2 术前准备 两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相同 ,所有病例均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者均…  相似文献   

9.
陈可芳 《临床医学》2007,27(5):42-43
目的探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对45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改良子宫切除术,同期随机选择187例类似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作对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小而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较传统子宫切除优越。  相似文献   

10.
汪锡耀  周清平 《临床医学》2004,24(11):53-54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常用的手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避免了传统的子宫全切术与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缺点,保留其优点,临床应用逐渐增加。本院近年来采用此术式切除子宫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腹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察组60例于下腹耻骨联合上2 cm作一6~8 cm弧形切口,中部深达筋膜。钝性分离进腹,常规处理子宫圆韧带、阔韧带及子宫动脉后,于子宫动脉结扎线上0.5cm,用电刀旋切宫颈筋膜,厚约0.5cm达宫颈外口,紧贴宫颈外口切断阴道,1#可吸收线同时缝合阴道壁及宫颈筋膜,不缝合盆腔腹膜及壁层腹膜,连续缝合腹肌筋膜,皮肤皮下全层缝合2针;对照组60例,腹部纵切口筋膜外子宫全切术,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切口甲级愈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下腹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疼痛轻、切口愈合快、美观、较大限度保留生理功能等优点,且术式简单,又不需特殊设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85例子宫全切术进行改进,采用集束法处理子宫韧带,筋膜下脱袖式切除子宫,不处理主韧带和宫骶韧带,行再造子宫颈,盆腔腹膜间断缝合,与同期85例子宫全切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性功能、阴道脱垂情况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1),改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改良腹式筋腹内子宫切除术简便快捷,损伤小,安全性高。可预防术后阴道壁松弛和脱垂,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需子宫全切的患者施行改良筋膜内全子切除术;并与50例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比较,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手术简便、快速、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与对照组相比较有差异。结论: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子宫良性病变弥补了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临床新医学》2002,2(9):811-812
  相似文献   

15.
筋膜内子宫切除是相对于通常经腹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而言,是指在筋膜内进行手术。传统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是紧贴宫颈环切至阴道穹窿而切除子宫,而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是于宫颈外口环切宫颈将子宫切除。另外,传统筋膜内挖出宫颈时,其宫颈主、骶韧带在筋膜内进行游离、钳切、缝扎,而改  相似文献   

16.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常用的术式。我院在以色列医生Stark创立的新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改良应用于子宫切除,使手术简便,快捷,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2月~2004年1月共收治子宫切除手术病人208例,年龄32~70岁,平均48.5岁;包括子  相似文献   

17.
宋文月  王风华 《临床医学》2000,20(11):33-34
腹式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施行的术式,但传统术式较繁锁,手术时间长和出血较多。为了提高手术质量,结合国内外手术方法的优缺点,自1999年1月起我们开始了对经腹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探讨,结果较好,患者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索改进传统腹式子宫切除的手术方法,使子宫切除术更安全、简单.并发症少。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元月-2004年元月全子宫切除息者150例,研究组A组75例,行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照组B组75例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采用1:1配对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A组性生活满意率93.33%,B组为72%,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以提高妇女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0年以来,开展经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该术式在几乎不影响盆底结构的情况下切除子宫,避免了因常规子宫全切除术引起盆底结构改变,阴道缩短,导致患者腰痛.下腹坠胀不适或性生活受到影响等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80例经腹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术式 ,其原因为手术野清楚 ,手术时间短 ,但存在损伤面较大 ,切除宫颈 ,阴道变短等缺点。而经腹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既能达到全子宫切除 ,又减少操作步骤 ,同时保留子宫主骶韧带 ,从而减少出血及损伤 ,并且维护盆底支持结构。使其它脏器位置保持在正常位置 ,因而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并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来源 本组资料来源于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及省卫干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观察组为 1998年 5月至 2 0 0 1年 1月施行经腹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病例共80例 ,年龄为 38~ 5 5岁。对照组选择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