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Haissaguerre等[1]于1996年率先报道的一种房颤类型,该型房颤患者的心房或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如肺静脉)内存在一个或多个致心律失常性异位兴奋灶,其发放的冲动可以引发房颤,而射频消融这些异位心奋灶可使房颤得以根治[2,3]。本文就局灶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做一简要综述。1 异位兴奋灶的分布部位  最近,Hocini等[4]报道了100例局灶性房颤共181个异位兴奋灶的分布部位,其中有172个异位兴奋灶位于肺静脉(95%),特别是左、右上肺静脉(115172)更为常见;剩余的9个异位兴奋灶分别位于右房侧壁(3)、房间隔(2)及…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心房颤动局灶性消融治疗的方法学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前认为 ,绝大多数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均为局灶性起源。局灶性消融是应用射频能量消融诱发房颤的异位兴奋灶来根治阵发性房颤的一项技术 ,其疗效已得到临床研究的证实 ,被认为是近年来房颤非药物治疗的一项重要进展[1~ 4 ] 。由于阵发性房颤的异位兴奋灶绝大多数 (约占 90 %以上 )位于肺静脉 ,特别是双上肺静脉[3 ,4 ] ,使得这一治疗的操作程序有别于其他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其技术难度高、并发症的风险亦显著增大。由于这一治疗最近 2~ 3年才在国内外的少数医疗中心开展 ,故目前尚缺少有关技术操作的论述。笔者于 1998年 8…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局灶性心房颤动的提出是房颤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的异位兴奋灶可使房颤得到根治。本文就治疗局灶性房颤消融部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局灶性心房颤动的提出是房颤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的异位兴奋灶可使房颤得到根治。本文就治疗局灶性房颤消融部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过去认为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双侧心房同时存在多个不断迁移的折返波阵面无序运动的结果 [1 ]。局灶性房颤 ( focalatrial fibrillation)概念的提出使房颤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房颤的消融思路也发生了改变。兹就局灶性房颤的研究进展作回顾。   1.概念及可能的机制  局灶性房颤是指心房或与心房相连的组织 (如肺静脉 )内存在异位的致心律失常的兴奋灶 (局灶 ) ,该兴奋灶所发放的冲动或其所引起的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与房颤的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 ]。起源于局部兴奋灶的心房电活动首先在心外膜标测中被发现 ,但被认为是偶…  相似文献   

6.
1994年Swarts报告的“类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开创了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房颤的先河。同年 ,Haissaguerre报道 3例单点消融根治局灶性房颤 (简称房颤 ) ,并提出了房颤可能与“局灶性触发”有关。 1996年 ,Haissaguene等进一步对 4 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心房线性消融 ,发现消融后心房电活动由无序变为有序、房颤发作程度减少、出现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 ,且常见房早引发房颤 ,经过进一步的电生理检查后证实 ,这些房早均有其局灶性起源部位 ,其中多数位于肺静脉开口部 ,射频消融这些异位灶后房颤也随…  相似文献   

7.
四、肌袖性心律失常的解剖基础与电生理机制 作为肌袖性心律失常命名的提出,首先要归功于近年来关于局灶性房颤的解剖与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1997年Jais等报道了9例局灶性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这些患者临床均表现为频发单形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和阵发性房颤;而且每一患者的各种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P波形态相同。电生理检查证实这些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同一个异位兴奋灶,经点状消融,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成功。这一结果极大的鼓舞了电生理专业人士,并随后在近几年对局灶性房颤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研究发现,这些诱发房颤的房早产生部位多位于左房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明显上升[1 4 ] ,目前房颤的介入性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近研究表明 ,多数患者的房颤是由短阵的异位冲动所诱发[5,6 ] ,而起源于肺静脉和腔静脉 (合称大静脉 )肌袖快速电冲动的触发或驱动作用是房颤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7,8] ,对于阵发性房颤尤其如此。通过外科或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隔离大静脉与心房间的解剖或电连接 ,能达到预防房颤复发的目的[7,8] 。目前在国内外许多心脏电生理中心 ,射频导管消融大静脉电隔离已经成为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规方法[7 10 ] ,控制房颤的有…  相似文献   

9.
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灶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房颤类型,因其起源点局限于心房及相邻大静脉的某些特殊部位而得名。据报道,约有90%~95%的局灶性房颤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肺静脉可以作为异位兴奋灶,在某种条件下白发放电。临床上使用射频消融的方法去除这些异位兴奋灶,则可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本文以左上肺静脉为代表,在心房及肺静脉不同部位行快速起搏刺激,并结合迷走神经作用,建立了与人类白发性房颤相似的新型动物模型,希望能够以此为基础更深入地探讨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机制复杂,至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大多数阵发性房颤存在异位的局灶兴奋点,对该部位行射频消融可以有效地终止或减少房颤的发生.而90%以上的异常兴奋灶集中在肺静脉口及其附近,推测这些兴奋灶以某种机制触发房颤,可能与触发活动、自律性增高或微折返有关.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多数是由起源于肺静脉的异位兴奋灶所诱发,少数诱发房颤的异位兴奋灶可位于肺静脉外。本介绍起源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异位激动诱发房颤的成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2.
局灶性心房颤动及其点消融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导管射频消融心内膜根治心房颤动 (房颤 )开始于 1 994年 Swartz等 [1]报道的“类迷宫术”,在心律失常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久 ,Haissaguerre等 [2 ] 报道 2例单点消融根治局灶性房颤 ( focal atrialfibrillation) ,例数较少 ,影响不大。近年发现许多阵发性房颤都可以标测到其发生的关键部位 ,而且大部分局限在左房的肺静脉入口内及其附近 ,消融的成功率很高。本文对局灶性房颤及其点消融治疗方面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1 .概念和特点 [3 -8]  局灶性房颤定义为由激动方式恒定的单个或多个房性早搏 (房早 )诱发的房颤 ,在房早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对心房颤动 (房颤 )机制的突破性认识在于发现大多数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是由某一局灶的异位激动所触发 ,局灶异位激动可以来自上腔静脉、终末嵴、冠状静脉窦、Marshall静脉 (或韧带 )、房间隔或左房后壁 ,但 80 %~ 95 %以上的异位激动在肺静脉内这一观点已获公认 ,因此有人将这种房颤称之为肺静脉触发性房颤 (pulmonaryveintriggeringatrialfi brillation)。 1998年以来 ,尤其是 2 0 0 2年以来 ,国内外有关资料均显示 ,针对触发病灶的肺静脉消融 ,可以使 6 0 %~ 80 %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1 3 ] 。在消融肺静脉治疗房…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的房室节律性收缩顺序丧失 ,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和功能减退 ,更重要的是容易形成血栓 ,导致脑卒中或体循环栓塞。有研究表明[1] 即使非瓣膜性心脏病慢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较高。探索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一直是重要的临床问题。近年来 ,随着电生理的发展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 ,特别是局灶性机制所致的房颤已能成功地进行射频消融治疗[2 ] 。但这一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是如果患者在术中出现持续房颤选择何种方法复律。本文对经导管心内低能量复律房颤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经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由房性早搏 (房早 )诱发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并探讨有关射频消融治疗中一些方法学问题。 方法  1例 44岁女性患者 ,阵发房颤 4年余 ,心电图证实房颤由房早诱发 ,药物治疗无效 ,行射频消融治疗。放置常规电生理检查导管和 Halo导管 ,穿刺房间隔 ,大头导管经房间隔在左房内肺静脉进行标测 ,在左上肺静脉内标测到诱发房颤的房早时最早心房激动 ,放电消融 3次 ,房早、房颤消失。结果 随访两周后有房早和短阵房颤发生 3次 ,术后两周至 6个月未服用药物 ,无房颤发生。结论 射频消融可能成为治疗局灶性房颤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消融肺静脉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局灶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肺静脉消融治疗是近年房颤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 ,虽然目前还只是在少数中心开展 ,但进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近一年多来 ,消融靶点和终点的改变、新型标测系统的应用以及新型消融器械的问世使其成为一个极为活跃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此进展作一综述。1 肺静脉消融的新靶点———肺静脉开口1.1 肺静脉点状消融的局限性[1]  虽然点状消融肺静脉内的异位灶或环状消融肺静脉开口部 (或近端 )均能治疗肺静脉起源的局灶性房颤 ,但在 2 0 0 0年之前绝大多数中心采用前一种方法 ,其原因可能与此前肺静脉环状消融的方法学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方法9例房颤患者,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后根据电生理和ECG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上腔静脉起源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界嵴起源则局灶消融最早激动点。术后随访ECG和Holter。结果上腔静脉起源7例,其中仅2例可根据体表ECG诊断。腔内电生理均发现上腔静脉起源的快速激动触发或驱动房颤,均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成功。界嵴上部起源2例,腔内电生理发现局灶激动触发房性早搏或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消融均获成功。1例在隔离上腔静脉时出现一过性窦性停搏。结论少数房颤起源于上腔静脉与界嵴的异位灶,腔内电生理具有特征性,上腔静脉电隔离和局灶消融可以有效治疗此类房颤。  相似文献   

18.
历经十几年的不懈研究,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机制已经逐渐清晰,主要是由位于肺静脉等部位的异位兴奋灶触发引起。然而,房颤的维持机制却始终未明,而且充满争论。晚近, Narayan 等[2]报道的 CONFIRM 研究显示:以往只是在房颤模型上记录到的转子( rotor)在临床房颤患者中确实存在。而且,通过针对性地消融这些转子或者异位兴奋灶,不仅能在术中即刻终止房颤,还带来远胜传统消融术式的单次消融随访成功率(82.4%对44.9%)。  相似文献   

19.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状电极(Lasso电极)标测诱发阵发性房颤的肺静脉电位的电生理特点并对射频消融靶点进行评介。方法16例阵发性房颤者在Lasso电极标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PVP),温控消融放电。结果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房颤其电生理特征包括:①异位激动灶主要分布于两上肺静脉。②肺静脉内可观察到从肺静脉内至心房传导阻滞。消融成功的靶点与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74±33)ms。成功隔离38条肺静脉:其中左上肺静脉16条,右上肺静脉12条。术程(186.7±63.8)min,X线曝光时间(51.5±15.0)min。术后随访1~12个月,11例(68.7%)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结论阵发性房颤异位起源点大多数位于左房肺静脉,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房颤有其特殊的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20.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复发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重复消融术,探讨房颤远期复发(消融术后≤1年)、更远期复发(消融术后>1年)和二次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234例,其中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SPVI)156例,环肺静脉消融术(CAPV)78例.随访时间为18~90(54±24)个月.对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重复消融术,通过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复发的原因.结果 75例患者出现远期复发,其中58例(77.3%)肺静脉-左心房(PV-LA)电连接恢复,17例(22.7%)存在肺静脉外的异位兴奋灶共28处;17例患者出现更远期复发,其中4例(23.5%)为PV-LA电连接恢复,13例(76.5%)存在肺静脉外的异位兴奋灶21处;对上述患者行二次消融后,有43例患者再次复发,腔内电生理检查提示8例(18.6%)为PV-LA电连接恢复,35例(81.4%)存在肺静脉外的异位兴奋灶共47处.非肺静脉异位兴奋灶的分布依次是左心房后壁、冠状静脉窦口部(CSO)、界嵴(crista terminalis,CT)、上腔静脉(SVC)口部、下腔静脉(IVC)口部、右心房游离壁.结论 经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后远期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肺静脉电连接恢复,更远期复发和二次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肺静脉以外存在异位兴奋灶,重视心房特殊结构标测和消融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