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文祥  陈宇  陈嘉  谭相齐 《临床医学》2011,31(11):68-6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51例获得4~2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3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2%。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术,必要时辅以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69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照AO分型,其中A3型占16例,C2型31例,C3型22例。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4周。影像学方面,改良的sarmiento系统评估骨折复位优良率85.5%。采用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3%。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82-2083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闭合复位治疗,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复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指标。研究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5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能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复位良好、操作简单、稳固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3例,患者仰卧,臂丛麻醉生效后,在C型臂透视机帮助下完成骨折初步复位,然后安装外固定支架再复位。其中如骨折粉碎不稳定者,给予加用经皮钢针固定,或开放复位螺丝钢板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其中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14例,经皮钢针加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开放复位螺钉或钢板加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一期植骨2例。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6~16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5~10周去除外固定支架,平均7周。关节功能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到91.3%。结论:外固定支架可较好地维持挠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用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结果:术后均随访1年,外固定支架组的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P〈0.01或P〈0.05)。结论:治疗组的复位及功能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骨折位置再失位程度也明显高于治疗组。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7岁,按AO/ASIF分类:A3型4例,B2型4例,B3型3例,C2型4例,C3型6例。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复位固定,术后4~6周拆除外固定支架,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12月,平均10.5月。按照Dienst评分标准,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可取得满意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维持复位,尤其适用于粉碎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以及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8例,根据AO分型:C1型2例、C2型7例、C3型9例。结果术后随访6~24月,平均7.2月。依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8.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通过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复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角、背伸角、旋前角、旋后角)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掌屈、背伸、旋前、旋后角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钢板内固定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临床仍需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不同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95-2496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分两组,钢板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外支架组采用外支架固定。就两组患者手术所需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和骨折复位效果、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外支架组骨折复位效果明显高于钢板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外支架组患者手术所需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钢板固定组(P<0.05)。桡骨远端骨折外支架固定与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有差异,其中,外支架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比较短,出血也比较少,且可牢靠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加速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有限切开内固定加支架外固定治疗挠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牵引撬拔复位,克氏针交叉将骨折固定.在患肢第二掌骨外侧和桡骨外侧以外固定支架固定,随访6~9个月(平均7.5个月).对患者临床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评分.结果:优14例,良5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6.4%.结论:支架外固定可保持桡腕之间关节间隙的宽度,利于腕关节早期活动,避免腕关节僵硬;有限内固定可使关节面复位满意,创伤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郑群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331-133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 17例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或创腔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7~10 d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 17例患者创面均愈合;骨折一期临床愈合14例(82.4%)、延迟愈合3例(17.6%),平均愈合时间为(6.5±2.8)个月。无一例针道感染。结论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外固定器针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性观察与护理、营养支持及功能锻炼,是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优点。方法2007年7月-2009年10月,采用外固定架治疗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74~91岁,平均81岁。致伤原因:摔伤25例,交通事故伤3例。骨折按Evans分型:I型1例,Ⅲ型15例,Ⅳ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d。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延迟愈合及其他早期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9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24周,平均17周。无髋内翻和下肢短缩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优18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89.3%。出现轻度针道感染7例,中度5例,重度2例,针道感染率50%;合并糖尿病者2例出现中度针道感染,2例出现重度针道感染。重度者经局部换药、应用抗生素后愈合,后又反复出现,2~3个月取钉后愈合。无骨感染发生,患者均未出现褥疮,合并症无明显加重。结论外固定架治疗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及早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叶永杰  阳波  罗斌  银毅  陈刚  冯应树 《华西医学》2012,(8):1157-1160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和LCP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32例36侧,其中LCP固定19侧,外固定支架固定17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类、伤后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塌陷的关节面均采取撬拨植骨的方法恢复桡腕关节,克氏针固定较大骨折块。比较两种方法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腕关节面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X线片掌倾角、尺偏角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分别为(20.8±3.6)°和(18.0±2.8)°,LCP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LCP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桡骨高度分别为(10.9±2.8)mm和(13.4±2.3)mm,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5.3±2.4)分和(8.4±3.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LCP可提供有效固定及早期活动,但对于关节面的塌陷及桡骨高度的恢复,外固定支架固定可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对于严重die-punch骨折可联合运用LCP和外固定支架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内固定还是外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EF)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23例,EF组行闭合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ORIF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1年、2年随访,测量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评估Gartland-Wertley(GW)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记录所有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44例患者均获随访,1和2年获得随访患者分别为40和36例。ORIF组有愈合延迟1例,螺钉断裂1例;EF组有愈合延迟1例,针道感染1例。E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小于ORIF组。术后3个月随访,ORIF组GW评分、腕关节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和握力均好于EF组;1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和握力好于EF组;2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好于EF组。影像学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手术创伤较小,而内固定术后2年内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结合微创穿针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结果 89例患者随访86例,失访3例,随访率为96.6%。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全部1期愈合。按照Dienst功能评分标准:优75例,良8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96.5%。X线片评估:桡骨短缩〈10 mm,关节塌陷〈2 mm,尺偏角12°~15°,掌倾角6°~15°。无针孔骨折,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针道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防止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怀先  池雷霆 《华西医学》2005,20(2):228-229
目的:探讨应用带关节外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胫骨远端高能量损伤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3年6月,应用单侧带关节外支架跨腕、踝关节外固定结合微创切开复位、骨片钉等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胫骨远端高能量损伤所致重度粉碎性骨折共28例31处(桡骨11例13处,胫骨17例18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桡骨6个月,胫骨1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桡骨2.8个月、胫骨5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皮肤坏死、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根据Anderson(桡骨)、Edwards(胫骨)评分标准,腕、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带关节外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胫骨远端高能量损伤所致的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4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术,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祛瘀汤,连续服用2周。两组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疗效、疼痛缓解、肿胀缓解、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疼痛缓解、肿胀缓解、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良好,可缩短消肿、消痛与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A3型4例,B2型4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6例,C3型5例。均采用进口Orthofix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进口Synthes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8例,结合克氏针内固定23例。结果随访6~17个月,平均9.3个月。全部病例均骨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估(Gart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3%。未出现外固定针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运用Orthofix单侧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可以有效的进行骨折的复位,维持腕关节正常位置,保护早期的功能锻炼;同时结合克氏针及钢板有限内固定,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修复关节面的平整,使骨折达到相对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预后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h e Cochrane Library(2013第5期)、CNKI、CBM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5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合计1 0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尺骨茎突骨折对患者Gartland-Werley评分无明显影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患者的DASH评分高于未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71,95%CI(0.26,5.16),P=0.03]。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预后。受纳入研究质量及数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今后更多的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0.
刘敏  刘洁  罗启成  彭明惺 《华西医学》2007,22(3):560-56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4例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骨盆骨折类型(Tiles分型):B型3例,C型1例。经抗休克等处理待病情稳定后,于伤后4~7d行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术后第3~5d,4例患儿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能带支架部分负重。术后8~10周取除外固定支架。随访6~12个月。按照Cole等骨盆骨折效果评分表进行功能评价,4例均为优。结论: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