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等情况发生。结果:32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以上并发症。按照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2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掌侧入路可以避免钢板对肌腱的干扰,是理想的手术方式。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具有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99-3900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30例微创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38例常规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疗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76.32%明显提高(P0.05);术后观察组的腕关节X线Batra评分、Gartlan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痊愈时间更短(P0.05)。微创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且术后康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法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入的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本组的40例患者进行术后的1年随访,40例患者均已痊愈,骨折的愈合时间为7.5±2.4w,本次治疗中未见重度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31例(77.5%)、良6例(15.0%)、中2例(5.0%)、差1例(2.5%)。结论临床中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ALPIF)应用在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接受ALPIF手术治疗的D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门诊号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及观察组(n=43),对照组接受传统Henry掌侧入路,观察组接受改良Henry掌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恢复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量表)。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整体优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短,手术优良率高(P <0.05);术后3个月,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良掌侧入路ALPIF应用在DRF患者中,手术效果确切,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提高术后腕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3、6个月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上肢功能损伤评分(DASH)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腕关节旋前、掌屈、背伸度高于对照组,DASH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有利于患者早期腕关节功能、上肢功能恢复,且可降低早期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应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法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既安全又有效,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郭景尧 《临床医学》2016,(11):93-95
目的研究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行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掌侧组,行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背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组和背侧组内固定拆除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掌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显著低于背侧组(29.73%,P<0.05)。结论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良好,掌侧入路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背景:用锁定钉的最终固定依赖于钢板的放置,为避免螺钉锁入关节,要求在放入螺钉前反复确认骨折块的复位及钢板位置的放置,无疑增加了操作繁琐及螺钉进入关节的风险。目的:观察新型带变向螺钉的解剖型掌侧锁定钢板DVRTM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1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O分型A3型3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3例,C2型5例,C3型5例。受伤后0~12d采用带变向螺钉的解剖型掌侧锁定钢板DVRTM治疗。结果与结论:随访至24周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软组织并发症,无螺钉移位及钢板断裂,影像学及功能评估满意。据此得出,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这种固定方式能提供解剖复位、固定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钉板之间能更灵活、弹性的搭配。  相似文献   

9.
背景:用锁定钉的最终固定依赖于钢板的放置,为避免螺钉锁入关节,要求在放入螺钉前反复确认骨折块的复位及钢板位置的放置,无疑增加了操作繁琐及螺钉进入关节的风险.目的:观察新型带变向螺钉的解剖型掌侧锁定钢板DVRTM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1 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O 分型A3型3 例,B2 型3 例,B3 型2 例,C1 型3 例,C2 型5 例,C3 型5 例.受伤后0~12 d 采用带变向螺钉的解剖型掌侧锁定钢板DVRTM治疗.结果与结论:随访至24 周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软组织并发症,无螺钉移位及钢板断裂,影像学及功能评估满意.据此得出,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这种固定方式能提供解剖复位、固定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钉板之间能更灵活、弹性的搭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桡骨远端老年骨折患者23例,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情况以及腕关节屈伸活动角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的长度均得到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15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7%。结论应用经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普通T型钢板和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骨折复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3.0%,对照组优良率为67.4%,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可有效地维持骨折复位,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2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掌侧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比较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1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6~21)个月,患侧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Anderson标准评定,优15例、良2例、不满意1例,优良率达94%。【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有效办法,能够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120例经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105例采用掌侧入路掌侧钢板固定,5例用联合入路掌侧钢板固定,10例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Dine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80例(66.67%),良25例(20.83%),优良率为87.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固定方式。骨缺损时应积极植骨,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结合微创穿针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结果 89例患者随访86例,失访3例,随访率为96.6%。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全部1期愈合。按照Dienst功能评分标准:优75例,良8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96.5%。X线片评估:桡骨短缩〈10 mm,关节塌陷〈2 mm,尺偏角12°~15°,掌倾角6°~15°。无针孔骨折,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针道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防止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需要手术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均使用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出现贫血及低蛋白血症5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未出现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或内科合并症死亡.31例患者均获得10~1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其中优16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3.55%.结论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锁定钢板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Ultrasound (US) may provide the emergency physician with the ability to do real-time assessment of fracture reduction adequacy. Objectives: To assess whether US guidance aids in determining the adequacy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reduc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and to compare the rates of successful reduction with and without US. Methods: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S-guided reduction of a distal radius fracture, compared to a historical cohort without US guidance. After performing US-guided reduction, but before post-reduction radiographs, physicians filled out a form stating whether reduction was successful or unsuccessful. Successful radiographic reduction was determined by two orthopedic surgeons based on radiographic findings.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S-guided ED physician assessment of successful reduction, and reduction success compared against the historical cohort. Results: We enrolled 46 patients in the US-guided group and compared them to 44 patients in the historical cohort. Pre-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Physician assessment of reduction success by US had a sensitivity of 9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88–98%) and specificity of 56% (95% CI 31–71%) for identifying a successful reduction on post-reduction radiographs. The overall success rates of the US-guided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similar (83% and 8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Physicians had a high sensitivity in predicting adequate reduc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using US guidance in the ED. The overall rate of successful fracture reduction was similar with or without US. Further study may determine whether US guidance reduces the time spent in the ED for fracture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的背侧手术切口入路在治疗早期(21~35 d)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0侧)早期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行改良背侧手术切口入路治疗。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复位X线摄片评价、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肿胀消肿时间的情况,按Gartland and 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6例(40侧)患者手术时间为65~90 min,平均75 min。术后复查X-ray骨折端对位、对线,桡骨远端长度及掌倾角恢复良好,骨折端稳定,无切口感染,无桡神经皮支或正中神经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患侧肿胀消退时间为术后5~10 d,平均7.3 d;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8~4.3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3~12个月的随访,按Gartland and werley功能评定,优26侧,良9侧,可3侧,差2侧,优良率为87.5%。结论通过改良背侧手术切口入路对早期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A3型4例,B2型4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6例,C3型5例。均采用进口Orthofix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进口Synthes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8例,结合克氏针内固定23例。结果随访6~17个月,平均9.3个月。全部病例均骨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估(Gart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3%。未出现外固定针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运用Orthofix单侧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可以有效的进行骨折的复位,维持腕关节正常位置,保护早期的功能锻炼;同时结合克氏针及钢板有限内固定,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修复关节面的平整,使骨折达到相对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叶永杰  阳波  罗斌  银毅  陈刚  冯应树 《华西医学》2012,(8):1157-1160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和LCP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32例36侧,其中LCP固定19侧,外固定支架固定17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类、伤后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塌陷的关节面均采取撬拨植骨的方法恢复桡腕关节,克氏针固定较大骨折块。比较两种方法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腕关节面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X线片掌倾角、尺偏角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分别为(20.8±3.6)°和(18.0±2.8)°,LCP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LCP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桡骨高度分别为(10.9±2.8)mm和(13.4±2.3)mm,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5.3±2.4)分和(8.4±3.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LCP可提供有效固定及早期活动,但对于关节面的塌陷及桡骨高度的恢复,外固定支架固定可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对于严重die-punch骨折可联合运用LCP和外固定支架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