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8月-2005年5月期间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91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本组资料中多重感染的比例为44,6%,最常见类型为HPV52、58及HPV16、18二重感染。除宫颈鳞癌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增加,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s)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16持续性感染及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方法:以PCR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TLR3、TLR7、TLR8、TLR9及干扰素β(IFN-β)基因在宫颈HPV16持续性感染及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并分为HPV16持续感染组与HPV16非持续感染组及宫颈炎症及CINⅠ组、高级别CIN和原位癌组、宫颈浸润癌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在HPV16持续感染组与HPV16非持续感染组中,TLR3 DNA表达量分别为0.622±0.160、0.696±0.155,干扰素β(IFN-β)DNA表达量分别为0.640±0.169、0.735±0.151,TLR3、IFN-βDNA在HPV16持续感染组表达量低于HPV16非持续感染组(t=6.574,P=0.011;t=4.378,P=0.038);TLR3 DNA与IFN-βDNA呈正相关(r=0.693,P0.001),TLR 9DNA与IFN-βDNA呈负相关(r=-0.384,P0.001)。2在宫颈炎症及CINⅠ组、高级别CIN和原位癌组、宫颈浸润癌组中,TLR3DNA表达量分别为0.661±0.159、0.606±0.143、0.507±0.160,IFN-β表达量分别为0.722±0.169、0.659±0.144、0.483±0.143,TLR7DNA表达量为0.737±0.198、0.754±0.206、0.864±0.167,TLR9DNA表达量为0.531±0.172、0.606±0.192、0.701±0.200。TLR3、IFN-βDNA表达量随宫颈病变进展而逐渐下降(F=7.983,P0.001;F=12.163,P0.001),而TLR7、TLR9 DNA表达量则随宫颈病变进展而逐渐增高(F=3.647,P=0.028;F=9.415,P0.001)。结论:TLRs可能参与宫颈局部免疫系统对HPV16的清除过程,TLR3表达减低可能通过下调IFN-β表达而影响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从而导致HPV16持续性感染。TLR3、TLR7、TLR9异常表达在宫颈病变发生及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妇女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上游调控区(URR)和E6基因序列多态性,以及序列变异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120例宫颈癌及2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筛选出HPV16阳性标本,进而扩增出HPV16URR和E6基因,PCR产物纯化后测序,与德国HPV标准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URR测序结果发现了19个突变位点,所有标本在7521位点均发生了G→A突变;63.30%(69/109)标本中检测到24,7730和7842的联合突变,为另一突变热点。E6测序结果共发现17个突变位点,突变热点为178位点(D25E),其在宫颈癌组、CINⅢ组和CINⅡ组的比例分别为61.11%(44/72)、62.00%(31/50)和50.00%(16/32),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仅观察到6例350位点突变(L83V)。亚洲型(AS)是最多见的突变类型,在154例HPV16阳性标本中占59.09%,其次为E-P原型(33.12%)。结论:青岛地区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URR突变热点为nt7521以及nt24、nt7730和nt7842的联合突变。HPV16E6突变热点为nt178,这些突变热点可能与癌前病变的进展有密切关系。AS型和原型是青岛地区宫颈病变组织中两种主要的HPV16分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与HPV L1蛋白联合检测在判断宫颈疾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2012 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检测HPV分型高危型阳性,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最后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PV亚型、L1蛋白及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Ⅰ)、CINⅡ/Ⅲ和鳞状细胞癌(SCC)中,HPV 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3%(27/42)、54.5%(6/11)、15.7%(8/51)、0(0/10),HPV L1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上皮病变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在114例患者中,HPV16感染阳性最多,占50%(57/114),其次分别为52型(14.91%)、58型(14.04%)、18型(7.89%)。HPV L1蛋白在HPV16和18亚型中呈低表达,在52、58亚型中呈高表达,且在感染HPV52、58亚型患者中L1蛋白阳性组中炎症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L1蛋白阴性组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L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宫颈疾病的程度及恶性进展趋势,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其预后和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持续性感染及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正常的HPV16阳性者157例,其中40例6个月后复查仍为HPV16阳性(HPV16持续感染组),117例6个月后复查转为阴性(HPV16非持续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就诊的宫颈HPV16阳性、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宫颈疾病患者共206例,其中A组119例(慢性宫颈炎102例、CINⅠ17例)、B组66例(宫颈CINⅡ~Ⅲ57例,原位癌9例)和C组21例(宫颈浸润癌)。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TLR3及β干扰素(IFN-β)DNA相对表达量,应用基因测序方法进行TLR3基因突变分析。结果:HPV16持续感染组TLR3、IFN-βDNA相对表达量低于HPV16非持续感染组(均P〈0.05)。HPV16持续感染组与非持续感染组TLR3与IFN-βDNA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均P〈0.001)。在HPV16持续感染组与非持续感染组中均未检测到TLR3扩增片段的基因突变。HPV16阳性宫颈病变的3组患者TLR3及IFN-βD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R3、IFN-βDNA相对表达量均为A组高于B组及C组(均P〈0.05),B组高于C组(P〈0.05)。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TLR3与IFN-βD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TLR3可能通过调控IFN-β表达而调节宫颈局部免疫功能,TLR3表达减低不仅与宫颈HPV16持续性感染有关,而且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已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长期持续感染是造成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原囚[1],不同地区HPV亚型的流行病学分布不同,其致病件和后果存在差异[2].现总结我院近2年185例宫颈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特点.  相似文献   

7.
持续HPV感染是宫颈病变进展及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但只有少数HPV感染女性发展为宫颈癌,这表明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HPV感染到宫颈癌的发生.多样性的阴道微生物群与HPV感染、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展具有相关性.优势乳杆菌可以促进HPV清除和宫颈病变的逆转,体内和体外益生菌的使用有助于HPV清除,在预防宫颈癌方面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因宫颈病变行宫颈病理检查的患者1280例(包括宫颈炎症870例,CINⅠ115例,CINⅡ102例,CINⅢ109例,宫颈癌84例),均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行HPV分型检测。对其中304例行LEEP治疗后的CIN患者于术后6个月、1~2年行HPV分型检测。结果:(1)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高,HPV感染率、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HPV单一感染率均呈增高趋势,而多重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级别无关。(2)本组中304例CIN患者在我院行LEEP治疗后6个月和1~2年定期随访。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年HR-HPV感染率(81.3%、22.4%、5.6%)逐渐降低(P<0.05)。CINⅠ、CINⅡ、CINⅢ患者术后6个月HPV感染率分别为16.8%、21.9%、28.0%(P>0.05),术后1~2年HPV感染率分别为3.0%、5.2%、8.4%(P>0.05)。(3)术后1~2年HPV阴性组、HR-HPV阳性组、低危型HPV(LR-HPV)阳性组复发率分别为0.7%(2/281)、41.2%(7/17)、16.7%(1/6)(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为早期发现和预测宫颈病变转归提供了可靠警示,可作为CIN患者LEEP术后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东省青岛地区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2基因序列多态性,以及序列变异与不同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提取257例宫颈脱落细胞及宫颈癌组织DNA,PCR进行HPV分型,其中HPV16阳性标本扩增E2基因,测定PCR产物序列。通过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1个碱基突变位点,其中10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突变热点为nt3410(63.2%),nt3159(55.9%),nt3249(55.9%)。统计学分析显示,各个位点的突变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宫颈癌标本中基因整合率为[65%(14/40)],远高于CINⅢ的整合率[14%(6/43)](P<0.001)。结论:青岛地区HPV16 E2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突变,且发现G2828A,T3274G,T3384C,T3524C为青岛地区特异性突变,这些位点的突变可能与高度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首要致病原因,高危型HPV阳性增加了CINⅡ、Ⅲ级和宫颈浸润癌的危险性,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CIN进展的必要条件。因此,HPV检测及分型,对预测病变转归、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及诊断标准病例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从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选择了超薄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颈癌C33A细胞中HPV16 E6蛋白过表达对内质网应激-自噬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HPV16 E6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 E6,转染C33A细胞[pcDNA3.1(-)-HPV16 E6组],同时设空载体转染组[pcDNA3.1(-)组]和空白对照组(C33A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C33A细胞中HPV16 E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对自噬蛋白Beclin 1、LC3Ⅱ、内质网应激标记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HPV16 E6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 E6,其可以使C33A细胞中HPV16 E6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HPV16 E6在C33A中过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pcDNA3.1(-)-HPV16 E6转染后C33A的自噬率较pcDNA3.1(-)组和C33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 E6过表达使Beclin 1、LC3Ⅱ和GRP78蛋白表达增加,阻断内质网应激通路后GRP78表达减少,细胞自噬率降低。结论:内质网应激-自噬反应在HPV16感染导致宫颈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张栋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2):120-122,135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原因.E5,E6,E7是HR-HPV编码的3种早期癌蛋白,对宫颈上皮细胞有刺激生长和转化功能.近期研究发现,E5在癌症发生的早期阶段通过干预生长因子受体,干扰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s),促进病毒癌基因的转化等过程发挥致癌作用.E6干预P53,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相关性,为HPV感染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HPV检测的1 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范围为21~65岁,就诊原因主要包括生殖内分泌疾病、阴道分泌物异常、既往HPV感染、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体检,记录妇科检查时肉眼观察下的宫颈外观,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分析不同年龄、就诊原因和宫颈外观者的HPV感染情况。结果: HPV的总感染率为40%(452/1 130)。前5位最常见的HPV感染型别依次是HPV16,58,52,51和18型。在就诊患者中,60~6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达74.07%;因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诊患者HPV感染率最高(54.57%),其次是因既往HPV感染者(50.77%)。宫颈光滑组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间HPV总感染率(39.94% vs. 40.08%)、高危型HPV感染率(33.75% vs. 34.09%)、低危型HPV感染率(4.33% vs. 3.93%)、疑似高危型HPV感染率(1.86% vs. 2.07%)、单一型别HPV感染率(28.95% vs. 28.10%)和多重型别HPV感染率(10.99% vs. 11.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无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龄、阴道分泌物异常及既往HPV感染患者HPV筛查,及时发现HPV持续感染,针对性地予以干预,有效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编码E5蛋白。HPV16 E5蛋白是一种细胞膜整合蛋白,主要分布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大量研究证明,HPV16 E5蛋白通过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及环氧化酶2(COX-2)途径的活性,增加宿主细胞的免疫逃避,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转化、增殖,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肿瘤中新生血管的形成等机制影响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就HPV16 E5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与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fragile histine triad,FHIT)基因、人乳头瘤病毒16E6(HPV16E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观察40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基因、HPV16E6的表达。结果:FHIT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66.7%和30.0%,各组间阳性等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5,P〈0.001)。FHIT基因阳性表达在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378和3.315,均P〉0.05)。HPV16E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53.3%和82.5%,各组间阳性等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38,P〈0.001)。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在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31和1.399,均P〉0.05)。结论:宫颈鳞癌中FHIT基因表达减少或缺失,以及HPV16E6的高检出率,提示二者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宫颈鳞癌发病机制之一。通过对FHIT基因和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以及相互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宫颈癌发病机制,二者有可能用于临床宫颈癌诊断、预防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6/E7 mRNA检测和HPV 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的患者共33 496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断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患者共3 19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1 595例,分别进行HPV DNA检测(对照组)及HPV E6/E7 mRNA检测(观察组),再对每组的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从对照组和观察组阳性的患者中随机各抽取184例,共368例,分别进行HPV 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检出率为4.8%(77/1 595),观察组为4.1%(66/1 5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6,P=0.347)。但与HPV DNA检测相比,HPV E6/E7 mRN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87.50%)、特异度(71.79%)、阳性预测值(49.36%)、阴性预测值(94.81%)、约登指数(0.593)和较低的阴道镜转诊率(42.4%,P<0.05)。结论: 对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PV E6/E7 mRNA检测比HPV DNA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ASCUS患者分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HPV感染后多数可被宿主免疫机制清除,只在部分病例中HPV感染持续存在并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导致宿主细胞癌变。HPV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病毒整合及致宿主细胞癌变中起一定作用。对目前有关HPV表观遗传学特点在影响HPV自身表达和宫颈病变进展中作用的文献加以综述,了解HPV DNA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HPV基因表观遗传学状态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