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香超 《临床医学》2005,25(11):82-83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病死率有明显下降,但病死率的下降并非自然病情的减轻而是治疗进步的结果.其中溶栓疗法日益受到普遍重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疗法是90年代冠心病治疗学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不仅可以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而且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我院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36例AMI,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重要救治方法之一。动物实验或临床实践表明,AMI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早期实施溶栓治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未见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因此对AMI并发心脏骤停行CPR患者,若无溶栓禁忌证应尽量给予溶栓治疗,以期能使危重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60-5660
目的:探讨如何对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实施健康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对2004-05/2006-09急诊科收治的AMI溶栓患者52例进行溶栓前、溶栓时、溶栓后健康指导,改善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结果:AMI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溶栓治疗。结论:健康指导促使AMI溶栓患者自觉参与自我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康复进程及并发症预防的实用性和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均静脉溶栓治疗,并按内科护理程序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被、主动翻身、起坐、站、洗漱、排便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溶栓治疗2周后干预组患者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曦  石理 《中国急救医学》1999,19(6):360-360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疗法是九十年代冠心病治疗学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1.2]。它不仅可以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而且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尿激酶、链激酶溶栓研究较多,而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疗效报道较少。本文旨在观察rt-PA在AMI治疗中的疗效和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确诊AM142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17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参考方案[3]的溶栓条…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MI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经静脉溶栓是AMI患者早期最重要的治疗,及时溶栓可以挽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心血管科常见的危重疾病。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从2004年以来,采用第3代溶栓药物派通欣(rt-PA),对40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溶栓前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戒烟时间AMI和正在吸烟AMI患者溶栓再通前、后IL-1、TNF—α和IL-10表达的差异。方法:AMI患者80例,根据患者吸烟状态将患者分为不吸烟AMI组、吸烟〈5年AMI组、戒烟≤5年AMI组和戒烟〉5年AMI组,每组均20例.采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再通后12h和24h采集静脉血,观察IL-1、IL-10和TNF-α的变化。结果:各组IL-1、TNF—Q和IL-10溶栓治疗前后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5年AMI组和戒烟≤5年AMI组溶栓治疗后,随时间延长,3种炎症因子逐渐升高,但不吸烟组和戒烟〉5年组溶栓后12h和24hIL-1、TNF—α和IL-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溶栓后12h和溶栓后24h,3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吸烟〈5年AMI组和戒烟〉5年AMI组均高于不吸烟组,吸烟〈5年AMI组高于戒烟〉5年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不吸烟AMI组和和戒烟〉5年AMI组,吸烟〈5年AMI组和戒烟≤5年AMI组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可上调AMI患者溶栓再通后炎症因子的表达,加重和延长缺血再灌注损伤,损伤时间可达24h,戒烟〉5年可下调3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心室颤动(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常出现在起病后2h内,经心肺复苏术(CPR)成功后的AMI患者能否尽早安全地溶栓,目前对此仍有争议。分析2002年-2009年14例AMI患者CPR后溶栓成功案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42例确诊的AMI患者,经静脉溶栓或一般治疗,测定入院时即刻和胸痛发作后2,4,6,10,14,24小时及第2至第9天的血浆CRP,CK-MB浓度。结果:(1)AMI患者血浆CRP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2)溶栓治疗成功者血浆CRP峰值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AMI患者血浆CRP水平,这种降低可能与溶栓治疗减轻了急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后凝血功能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凝血系统指标的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6例AMI溶栓病人在治疗后6、24、48h、一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AMI溶栓后6h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48h某些指标基本恢复溶栓前水平。结论 溶栓治疗可导致AMI患者凝血活性明显减弱,观察PT、APTT变化,对溶栓后的护理,预防出血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溶栓追加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目前简单、有效的方法。溶栓使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再通,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是勿容置疑,是影响心肌梗塞急性期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追加尿激酶的方法,提高AMI的延迟再通率,而不增加其并发症。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的选择与分组 自1993年1月至1998年6月对符合溶栓条件的AMI患者共选人264例,其中男176例,女88例,年龄39~83岁,平均58.7岁。按照临床AMI溶栓临床再通标准判断再通。溶栓后2小时再通165例,再通率为62.5%,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状况,溶栓效果及其未溶栓的原因。方法:将1993年-1998年住院的AMI患者按照是否溶栓分两组,比较其近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3a病死率,并对6a来逐年12h内就诊率,溶栓率进行对比。结果:溶栓组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3a病死率明显低于未溶栓组。溶栓率低的主要原因为从发病到就诊时间超过12h。结论:在城乡(尤其是农村)进一步普及冠心病的防病知识,提高乡村医生及广大居民对心肌梗塞严重性的认识。使患者及时就诊是提高溶栓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延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为探讨AMI患者溶栓治疗前时间延误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7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调查,同时对100名急诊科和CCU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溶栓治疗的院外延误时间为165min(自身延误129min,交通延误36min),院内延误126min(急诊室78min,CCU延误48min);47例患者中仅有7例(14.9%)对AMI和溶栓的知识有所了解。CCU护士对AMI溶栓认识程度显著好于急诊室护士。结论:加强AMI患者了AMI和溶栓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DD)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人(对照组)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及AMI患者血浆DD含量(AMI患者发病后进行连续测定),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对照组、心绞痛患者、OMI患者、未接受溶栓的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DD含量分别为0.41±0.30mg/L、0.55±0.36mg/L、0.60±0.48mg/L、1.01±0.52mg/L和2.91±1.04mg/L。与对照组相比较,心绞痛组和OMI组DD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未溶AMI组和溶栓AMI组DD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溶栓AMI组DD含量显著高于未溶AMI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血浆DD测定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指标,对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溶栓治疗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对溶栓治疗存在高水平的负性情绪。因此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采用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带给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调整患者的心理环境,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减少并发症,对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促进AMI患者身心健康不容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进展之一。经研究表明,AMI早期溶栓,尤其是发病后ld内溶栓,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连云港市中医院自2000年开展溶栓治疗以来,已成功救治了121例心肌梗死患者,现将AMI行静脉溶栓的护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Q波型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LVRM)和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方法:将1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非溶栓组。采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进行监测。结果:140例AMI患者LVRM总发生率为42.1%。溶栓组LVRM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LVRM对LVSF产生明显影响。溶栓再通组LVRM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P<0.01),且LVSF明显得到改善(P<0.01)。结论:AMI患者的LVRM发生率高,对LVSF有明显的影响。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减少LVRM发生,改善LVSF。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充分而持久的恢复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再灌注。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疗法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就我国目前医疗状况和患者的接受能力,溶栓治疗是我国AMI治疗的最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手段。本院内科、急诊科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AMI162例,其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50例,占30.8%。本文就此对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在此区的疗效进行评价,旨在边疆地区大力推广AMI溶栓疗法,提高AMI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争取时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王刚  贾旭鹏  叶明  杨喜民 《临床荟萃》2013,28(10):1093-1094,109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且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AMI溶栓患者48例,以门诊体检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溶栓前、溶栓后48小时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①AMI组溶栓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1.01±0.35)nmol/L vs(1.71±0.37)nmol/L;②溶栓后48小时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溶栓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1.01±0.35)nmol/L vs(1.72±0.43)nmol/L。结论 AMI早期即出现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溶栓治疗后随着血管再通、各种有效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因此,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AMI患者心肌功能恢复临床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