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文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160-1161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qd,连续10d,对照组给予舒血宁2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qd,连续10d。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变化。结果:2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平均血流速度(k)椎动脉和椎基动脉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0.01);有效率为治疗组95.0%,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且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镇眩饮是根据涤痰化瘀法组成的经验方,主要成分有天麻、茯苓、川芎等。作者以往已报道过其药效学实验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1,2〕。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一步观察了镇眩饮对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状态的影响,并与尼莫通对照。报告如下。1病...  相似文献   

3.
杨军  桑晓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05-3106
目的:观察芎归龙牡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氟桂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芎归龙牡汤口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功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芎归龙牡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效。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中药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98例患者均有典型的眩晕症状 ,颅脑 CT无明显异常或有腔隙性梗死征象 ,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8例中男 3  相似文献   

5.
眩晕症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据有关资料显示,眩晕在门诊常见症状中排第3位;眩晕症占内科急诊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中,50%~60%有眩晕症,该病占老年门诊的81%~91%。近年来,笔者采取健脾助运,升清透阳的方法,运用葛芎天麻汤治疗眩晕症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43岁;男12例,女18例;其中美尼尔氏病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位置性眩晕2例,前庭神经元炎3例,脑梗塞后遗症4例,原因不明3例。1.2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恶心、呕吐、伴或不伴耳鸣、视物模糊、视物旋转、眼球震颤、睁眼或头位改变时症状加重,体检血压下降.升高或正常,面色苍白。眼颤有或没有,听力正常或下降。2治疗方法以健脾升清为治则,自拟葛芎天麻汤基本方:粉葛根30g,川芎9g,天麻9g,党参15g,炒白术15g,陈皮9g,云茯苓12g,白芍15g,炒枳壳15g,甘草6g,伴耳鸣加灵磁石(先煎)24g,呕心明显加姜半夏9g,伴高血压加双勾藤15g,生龙牡(先煎)各30g,伴颈项疼痛加伸筋草15g。痰浊重加石菖蒲9g,每日1剂...  相似文献   

6.
对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收集我院住院门诊晕眩发作患者,结合经颅彩色多谱勒(TCD)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52~81岁,平均64.5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组)55例和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组)51例,观察头晕、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观察两侧椎(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TCD血流速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活血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选取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颈椎活血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对照组病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通过观察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服药3周后,各项效应指标较前有着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相应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活血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可以有效的缓解颈性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于彤政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25-2326
摘要:目的 观察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VBI患者分为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组29例,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和TCD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率达93.1%,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能显著改善脑血管特别是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结论 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VBI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椎基底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74.29%),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39.58±3.62) cm/s、(40.71±3.22) cm/s、(47.35±2.11) cm/s高于对照组(34.45±3.32) cm/s、(36.25±3.41) cm/s、(41.56±3.54)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71%)与对照组(1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改善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导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作为基础治疗后,将其中54例给予导痰汤治疗(治疗组),52例给予培他啶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及痰热症状。结果:导痰汤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TCD的流速异常及患者的痰热症状。结论:导痰汤对痰热型眩晕症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当归补血汤加味外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当归补血汤加味内服,观察临床疗效、再次住院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脑血管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 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 d)、平均血流速度(Vm)与治疗前相比速度上升,血流量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再次住院率(20.0%)低于对照组(55.2%)(P〈0.05)。结论: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法是有效和安全的,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常规给予西药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促进循环的作用,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67例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患者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查后分为三个组观察,另有3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分别行经颅多谱勒(TCD)检查,观察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边缘智力组(A组)、轻度损害组(B组)及中度损害组(C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动脉平均峰值流速(V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C组椎基底动脉系统Vm显著低于对照组及A组(P<0.05);A、B、C三组患者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01),B、C组患者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A组(P<0.01,P<0.001)。结论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流低灌注,并且病情有随脑血流低灌注程度加重而加重的趋势,TCD检查为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73-3374
选取2015年1~10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因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治疗前、后均给予两组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监测血压血脂、抗凝、扩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的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所好转,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得康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神经外科的住院患者62例,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西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从每日4 mg开始,逐渐减量至每日1 mg。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脑得康胶囊(黄芪60 g,赤芍15 g,川芎25 g,当归15 g,地龙10 g,桃仁10 g,红花15 g,丹参15 g,天麻15 g,钩藤10 g,柴胡20 g,葛根15 g,石菖蒲15 g),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利培酮,从每日2 mg开始,逐渐减量至每日1 mg。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对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精神症状控制时每例患者抗精神病西药的平均每日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从治疗后6周起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PRS评分的降低程度较西药治疗对照组更显著(分:38.68±7.81比54.05±6.75,P<0.05),持续到治疗后12周(分:15.46±8.51比23.98±8.03,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84.4%(27/32)比76.6%(23/30), P<0.05〕。精神症状控制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抗精神病西药利培酮用量少于西药治疗对照组(mg/d:1.5±0.1比2.8±0.2,P<0.05)。结论西药常规治疗联合脑得康胶囊治疗双额叶脑挫伤后精神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络激通针刺法联合川芎嗪对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45)与对照组(n=45)。试验组予以经络激通针刺法联合川芎嗪治疗,对照组接受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VA)、右侧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显著快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头痛、眩晕、颈肩痛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络激通针刺法联合川芎嗪可有效改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减轻其眩晕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眩晕病肝阳上亢证者)的6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等单纯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32例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10d为1个疗程,2组连续治疗10d后比较临床疗效,并使用彩色血管超声检查测定椎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PSV)。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改善。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川芎-天麻对硝酸甘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每组各9只。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大鼠在第7天灌胃后于玻璃箱中适应,0.5 h后进行腹腔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0.2 mL/100 g)建立偏头痛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0.2 mL/100 g)。大鼠麻醉后经颈外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5 mg/100 g,0.25 mL/100 g)。1 h后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心脏灌注300~350 mL,然后小心分离硬脑膜。封片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100倍镜下拍摄双侧硬脑膜血浆蛋白渗出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妥泰组(P=0.031)和川芎-天麻组(P<0.001)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明显降低,且川芎-天麻组优于妥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天麻可能通过降低血浆蛋白渗出缓解偏头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搜索丹参化瘀汤中川芎-赤芍药对的有效成分及对应人体的靶点基因,应用网络药理学挖掘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登录TCMSP获取川芎-赤芍药对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于人体的靶点、通过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以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疾病靶点,通过筛选获得共同作用靶点,获取相关治疗靶点作用关系后,通过R语言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经数据库筛选赤芍、川芎活性化合物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靶点取交集后得到共有靶点63个。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川芎-赤芍药对可能通过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起到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