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护士主导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在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心脏术后经口气管插管入胸心外科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56例患者的拔管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早期拔管组), 2组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撤机方式、撤机后治疗护理等方法均相同,干预组是在传统组基础上以ICU护士主导实施综合早期拔管策略。观察撤机30 min 2组心率、呼吸、血压、PaO2/FiO2、PaCO2及拔管后无创正压通气(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时间等指标。结果撤机后30 min 2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53*2PaCO2及拔管后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组PaO2/FiO2则较传统组显著改善)(P<0.05), 且干预组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ICU护士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对心脏外科术后撤机患者是安全的,能提高早期拔管成功率,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郑泽辉 《华西医学》2010,(3):578-57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在行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同时,分别予以持续静脉滴注尼可刹米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6 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治疗6 h后,治疗组在收缩压、呼吸频率及心率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H值对照组无改善,治疗组显著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由(51.2±3.7) mm Hg上升至(82.3±5.7) mm Hg,对照组由(51.4±4.6) mm Hg上升至(66.7±8.3) mm Hg,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由(78.9±10.0) mm Hg降低至(46.9±7.2) mm Hg,对照组由(78.6±6.5) mm Hg降低至(61.2±5.7) mm Hg,治疗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者应用无创通气的监护措施.方法 对62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护士做好上机前准备以及上机时、上机后的监护.结果 62例患者中无创通气治疗有效44例,有效率为71.0%;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PaO2/FiO2(158.3±30.2)mm Hg,治疗结束时PaO2/FiO2(343.7±52.4)mm Hg,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无创通气应用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通气方法.而护士充分的上机前准备;机械通气过程中注重患者的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上机后密切监测和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是无创通气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60例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和呼吸频率。结果:46例治疗成功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pH、PaCO2、PaO2)和呼吸频率分别为:(7.22±1.33)、(93±19)mm Hg、(52±9)mm Hg和(36±8)次/min,治疗后分别为:(7.38±1.35)、(46±4)mm Hg、(73±8)mm Hg和(19±4)次/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型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55例行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者为观察组,另55例行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呼吸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间差异。结果2组治疗前、后pa(O2)、pa(CO2)、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心动脉压、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分别为(121.17±8.47)mm Hg、(4.35±0.28)L/min、(1 937.36±212.54)dyn/cm,对照组分别为(138.27±7.96)mm Hg、(4.13±0.13)L/min、(2 317.43±209.47)dyn/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h后氧供及氧耗水平分别为(434.38±32.17)、(192.17±20.68)mL/min,均高于对照组((389.26±39.47)、(180.22±18.60)mL/min)(P0.05);治疗6、12、24h时观察组Tei指数((0.77±0.06)、(0.69±0.03)和(0.68±0.04))小于对照组((0.83±0.05)、(0.74±0.04)和(0.73±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有创机械通气比较,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辅助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可在保证有效通气基础上降低患者心脏负荷,提高其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赵刚  田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63-356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进行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同时NPPV治疗,对照组42例只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12 h血氧分压和脑钠素(BNP)区别。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分别为(84.1±12.5)mm Hg和(69.4±11.6)mm Hg(P〈0.05);BNP分别为(254.5±42.6)pg/ml和(389.4±37.6)pg/ml(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有助于改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7.
蒋贵平  李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73-7873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67例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常规药物治疗+ NPPV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血气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分别为(90±5)mm Hg和(60±11)mm Hg(P<0.05),心脏指数分别为(2.27±0.24) min·m2及(1.43±0.25)min·m2 (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急性左心衰患者30例分为采用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治疗的两组,记录治疗前后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各参数.结果:无创通气组治疗1 h后,pHa(7.42±O.048)显著高于治疗前(7.29±0.018),Lac(2.72±O.76m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3.98±1.04mmol/L),PaO2(80.6±10.3 mm Hg)显著高于治疗前(47.5±6.28 mm Hg),PaCO2(37.8±3.63 mm Hg)显著低于治疗前(50.3±5.74 mm Hg),HR(108.3±8.9次/min)显著低于治疗前(128.2±12.3次/min),MAP(97.31±2.62 mm Hg)显著低于治疗前(105.85±5.79 mmHg)(P均<0.01),并且持续通气4 h和24h后,部分指标仍继续好转.无创通气组和有创通气组PaO2、pHa、PaCO2、Lac治疗前和治疗4 h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O.05).结论:针对不同诱因引起急性左心衰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果断地使用BiPAP治疗,能通过增加氧供,使患者低氧症状迅速缓解,效果与有创通气无差异,还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有效提高了急诊的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方法 将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全部患者均行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干预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100%、68.3%,机械通气后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分别为(14.5±3.4)min、(30.3±2.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后2、24h干预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SaO2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无创通气过程能显著提高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缩短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顺利完成治疗,提高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有创(35例)和无创机械通气组(3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创组机械通气2h后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分别为(7.35±0.05)、(7.23±0.02),(92.4±14.5)、(51.3±9.4)mmHg,(56.0±7.7)、(82.6±8.1)mmHg,(10.5±1.1)、(8.5±1.2)分、(110±12)、(131±19)次/min,(26±4)、(35±8)次/min,P〈0.05或P〈0.01];而无创机械通气组仅PaO2、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分别为(78.6±8.8)、(53.1±8.9)mmHg,(110±24)、(128±23)次/min,(26±5)、(36±9)次/min,P均〈0.05],6h后pH、PaCO2、GCS才明显改善[分别为7.35±0.03、7.25±0.01,(59.0±6.3)、(79.8±7.0)mmHg,(10.6±2.0)、(8.5±2.5)分,P〈0.05或P〈0.01]。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5±4)、(14±4)d,t=1.102]、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68±25)、(170±23)d,t=1.214]、ICU病死率[分别为(22.8%(8/28)、21.6%(8/37),x2=0.016]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组可以更快地改善病情,无创机械通气组部分患者需要气管插管,但两组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病死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序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7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有创与无创BiPAP序贯治疗组(A组)38例和常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B组)38例。所有患者均按ARDS常规治疗,尽早气管插管行SIMV,当"ARDS控制窗"出现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鼻面罩无创BiPAP序贯治疗,B组继续SIMV治疗,以SIMV+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模式撤机。结果:2组患者"ARDS控制窗"出现时间、生命体征的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入住ICU时间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病死率均降低(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BiPAP序贯治疗ARDS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深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ICU机械通气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深吸痰)和对照组(浅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吸痰效果和吸痰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吸痰前后,研究组患者潮气量、呼吸道峰压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日吸痰次数、痰鸣音改善情况以及吸痰间隔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时,增加插管深度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同时还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IMV)-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序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25例SAP所致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65例)采用IMV—BiPAP序贯治疗,对照组(n=60例)仅采用IMV治疗。比较两组出现“ARDS控制窗”时的情况,序贯治疗组拔管前和无创通气12h后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撤机后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出现“ARDS控制窗”时,在出现时间、平均气道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02)及吸入氧浓度(FiO2)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序贯治疗组患者在拔管前和无创通气12h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MV—BiPAP序贯治疗SAP所致ARDS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在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11月收治的4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20例,分别给予右美托米定和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的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镇静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味达唑仑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也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且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压力支持通气在加强监护室(ICU)内的辅助撤机作用。方法:以2008年11月-2011年3月入住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气模式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为基础,必要时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值,合理调整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呼吸频率(RR)、吸气相压力(IPAP)、呼气相压力(EPAP)值,比较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状态下RR、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结果: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各项监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经无创通气过渡数日后均可离开ICU。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撤机治疗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痰前气道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对机械通气患者各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超过72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吸痰前气道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对照组不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47.5%,高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5,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分别为(7.35±3.89),(10.88±4.37)d,均高于对照组的(5.73±2.45),(9.00±3.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02.0,589.5;P〈0.05)。结论吸痰前气道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可提高痰培养阳性率,增加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不应该作为常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双管喉罩通气麻醉在老年人侧卧位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民  张志刚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37-1139
目的观察间歇正压(IPPV)通气下双管喉罩通气麻醉在老年人侧卧位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侧卧位行全髋关节置术患者60例,ASA1Ⅰ~Ⅲ级,年龄〉60岁,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P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30例)。记录进入手术室连接监测5min后(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拔管时(T4)和拔管后5min(T4)的MBP和HR,两组侧卧位正压通气10min(Ta)、手术开始后60min(Th)、术毕(Tc)时的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组插管后即刻(T2)及拔管时(T4)的HR、MBP均较T组降低(P〈0.05);两组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呛咳和体动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T组术后咽喉痛发生率高(P〈0.05)。结论本观察显示双管喉罩通气全麻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且双管喉罩组插管期和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更小,拔管期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NMAS)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0例NMAS患儿按通气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加例。对照组患儿接受SIMV,观察组患儿接受SIMV+PS;观察两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气道压(MAP)及氧合指数(O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9±1.1)d,(65.7±7.0)h,(7.9±1.4)d,均低于对照组的(5.6±0.7)d,(75.1±9.2)h,(10.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1,3.636,4.030;P〈0.05);两组治疗前后MABP均较平稳;观察组治疗后36hMAP、01分别为(7.4±0.9)cmH2O,(4.7±1.8),均低于对照组的(8.1±1.1)cmH:0,(1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3,6.698;P〈0.05)。结论应用SIMV+Ps,能改善患儿氧合,降低平均动脉压和气道压,利于早日脱机及减少通气总时间。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做好气道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序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并接受有创通气(n=46,单纯有创通气治疗组)与序贯机械通气(n=23,序贯治疗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基本情况、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为(8.3±5.2)天vs(15.2±6.7)天,气道损伤8例vs 28例,VAP发生率为26.1%vs52.2%,死亡2例vs 14例(P0.05)。但在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降低有创通气天数,气道损伤,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