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和胺碘酮组,每组各63例,治疗12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结果: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87.3%;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好地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普罗帕酮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0.2/次,3次/d,连服2周;普罗帕酮100 mg/次,3次/d,疗程同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56.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率较普罗帕酮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予胺碘酮治疗,而治疗组加用卡托普利,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第6个月、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4个月、8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90%、85%,高于对照组的88%、68%,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8%,对照组为5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个月及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6.8±1.8)mm、(37.1±2.0)mm、(37.3±2.1)mm,对照组相应为(36.1±1.4)mm、(37.6±2.1)mm、(38.3±2.2)mm,两组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收入院的1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73例和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73例,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各时期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胺碘酮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的有效率均下降。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方法 :总结 2 2例房颤患者胺碘酮联用电复律治疗持续心房颤动。结果 :2 2例经治疗后早期有效率 10 0 % ,晚期有效率 81.8% ;仅 1例发生角膜微沉积物。结论 :胺碘酮联用电复律是治疗持续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胺碘酮联合缬沙坦组(治疗1组)34例、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2组)32例和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组)34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1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2组采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12、18、24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治疗6、12、18、2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等情况。结果治疗1、2、3组患者治疗12、18、24个月后L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3组患者治疗6、12、18、24个月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3组患者治疗12、18、2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减轻心肌重构,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无效5例(12.5%);对照组显效13例(32.5%),有效17例(42.5%),无效10例(2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为临床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纱坦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及其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律后被随机分为2组,I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g,1次/d;II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缬沙坦80mg,1次/d。结果:60例完成整个试验。6个月随访期间,I组30例中11例心房颤动复发(37%),II组30例中4例心房颤动复发(1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前后比较提示缬沙坦治疗可使左房内径明显缩小,左房压力较治疗前减小。结论: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与胺碘酮联用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郭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77-3578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8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3例,单纯口服胺碘酮,Ⅱ组42例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观察12个月。结果:79例完成治疗。Ⅱ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Ⅰ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择期电复律治疗的效果。方法 7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前先给予华法林治疗,使其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2.5,并同时口服胺碘酮;3周后行300~360J同步直流电复律;复律成功后继续口服胺碘酮3个月,并口服华法林抗凝,4周后改用阿司匹林维持治疗1a以上。结果患者择期电复律即刻成功率100%,3例于24h内心房颤动复发;随访1a,4例分别于电复律治疗后第3,5,8,10个月复发,晚期有效率94.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房颤动择期电复律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菊 《华西医学》2009,(11):2901-290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CHF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抗CHF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静脉负荷量胺碘酮150 mg后,再以1000μg/min静脉点滴维持6小时,500μg/min静滴18小时。同时口服胺碘酮0.2,3次/d,1周;再0.2,2次/d,1周以后以0.2,1次/d至观察终点,随诊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组53例使用胺碘酮治疗可显著增加抗心律失常有效性,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再住院率,42例患者转复为室性心律。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同时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及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组(A组)及单纯胺碘酮组(B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静脉应用胺碘酮24 h同时口服胺碘酮由600 mg/d逐渐减量至200 mg/d维持,另外A组同时给予口服步长稳心颗粒(9 g,3次/d)共4周.观察2组患者4周内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及半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第2、3、4周内累积转复窦性心律例数A组显著高于B组(分别是73.3%与43.3%,x2=5.55:83.3%与63.3%,x2=3.07;90.0%与66.7%,x2=4.81;P均<0.05),半年内复发B组有高于A组的趋势.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应用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并且半年内复发率可能更低.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relapse prevention of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Wenxin granules and amiodarone. Methods Sixty patients of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reatment of Wenxin granules and amiodarone group (group A) and treatment of simple amiodarone gorup(group B),Thirty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by intravenous drip along with oral amiodarone. Thirty case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Wenxin granules (9 grams,per day) additionally for 4 weeks. Results Patients in group A resumed normal sinus rhythm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The increasing relapse tendenc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higher in group B within 6 months. Conclusion Drug combination with Wenxin granules and amiodarone has better effect than simple amiodarone in the relapse prevention of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观察分析40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和药物副作用.结果 胺碘酮治疗显效率为55 0%,有效率为32 5%,无效率为12 5%;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 7例,未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纤维化、色素沉着.结论 胺碘酮应用于老年人房颤有效、安全,但需密切观察甲状腺功能和对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6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2),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8m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值。结果:对照组房颤复发14例,治疗组房颤复发7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可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替米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量效关系和主要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23例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或左室肥厚或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20mg组(n=30)、40mg组(n=30)、80mg组(n=31)和对照组(n=32)。各组均口服相同剂量和时间的胺碘酮,对照组避免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房颤复发例数、房颤发作次数、房颤首次复发时间及左室、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替米沙坦80mg组房颤首次复发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房颤复发例数与次数6个月内显著减少(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左房内径(LAD)在3个月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内显著缩短(P〈0.05)。20mg组、40m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替米沙坦对预防房颤复发的效果不同,存在着量效关系,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心室、心房重构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联合稳心颗粒防治阵发型房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稳心颗粒与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预防的效果。方法:87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缬沙坦+稳心颗粒组(A组,n=44)和胺碘酮组(B组,n=43),随访时间为2年,初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6、12、18、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A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B组,B组左心房内径大于A组。结论:缬沙坦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对预防房颤复发优于胺碘硐,并可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7.
徐利  柏萍 《华西医学》2009,(8):2130-2131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降压药使用替米沙坦,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两组均使用胺碘酮复律,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防止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VVI起搏后心房纤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42例植入VVI型起搏器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后.分成2组;A组为植入VVI起搏器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共21例;B组为在植入VVI起搏器后,按标准方案给予胺碘酮治疗,共21例。术后所有患者分别于出院后第1、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A组19例患者达到随访终点,8例(42.1%)发生慢性房颤;B组20例患者达到随访终点,3例(15.0%)发生慢性房颤。结论:胺碘酮对植入VVI型起搏器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COPD急性加重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共58例,其中25例给予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序贯口服倍他乐克,33例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序贯口服胺碘酮,观察两组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压、心率、动脉血气的影响。结果 两组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及胺碘酮后,心律失常明显减少,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3.9%,两组均会导致血压下降,但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艾司洛尔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胺碘酮组有2例出现严重心动过缓(<50次/min),退出临床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呼吸衰竭没有明显加重。结论 艾司洛尔在COPD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安全有效,可有效控制心室率,不会导致呼吸衰竭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ACEI制剂苯那普利(洛汀新)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对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率的作用。方法将有完整资料的共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胺碘酮组(1组,n=22)、胺碘酮+苯那普利组(Ⅱ组2,n=24),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影响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9%.Ⅱ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3.33%。即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而且Ⅰ组左心房内径大小的变化(治疗前左心房内径34.28±1.54mm;治疗后为38.48±1.68mm),大于Ⅱ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为34.68±1.56mm;治疗后为35.28±1.42mm)(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苯那普利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在窦性心律的维持、抑制左心房的扩大方面均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