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区正向光学离焦眼镜与角膜塑形镜抑制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190例(369眼)临床资料,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多区正向光学离焦眼镜(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DIMS)组90例(180眼)和角膜塑形镜组100例(189眼)。所有患者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记录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塑形镜组进一步检查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戴镜矫正12个月后,近视离焦眼镜组屈光度和眼轴分别为(-3.87±0.70)D和(24.66±0.22)mm,两者与基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屈光度:F=81.007,P<0.001;眼轴:F=27.382,P<0.001);裸眼视力为0.38±0.20,与基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角膜塑形镜组治疗12个月后,视力为0.63±0.2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7.291,P<0.001);屈光度和眼轴分别为(-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评判配戴角膜塑形镜延缓学生近视进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5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等效球镜(-3.63±0.95)D;其中56例(112眼)配戴角膜塑形镜,49例(98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随访2年进行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眼压和角膜厚度变化的比较。结果戴镜2年后等效球镜度的变化:角膜塑形镜组增加(-0.47±0.98)D,框架眼镜组增加(-1.59±0.9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2年后眼轴长度的变化:角膜塑形镜组增长(0.17±1.09)mm,框架眼镜组增长(0.72±1.08)mm,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后眼压和角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控制眼轴增长,临床上可加以宣传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眼轴长度与角膜屈光力、近视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眼轴长度与角膜屈光力、近视度的关系。方法 受检者 3 0 5人 5 90眼 ,验光检影后按屈光度≤ -3 .0 0D、>-3 .0 0D~ -6.0 0D、>~ 6.0 0D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用DGH 40 0 0型超声仪、12 990 N型曲率仪分别测定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度 ,每眼 3次 ,取平均值作相关统计处理。结果眼轴长度与角膜水平、垂直径屈光力相关检验 ,r值为-0 .4712和 -0 .3 95 3 (P <0 .0 0 1) ,各近视度组角膜屈光力相关分析均为负的直线相关 (P <0 .0 0 1) ,角膜水平和垂直径屈光力相关分析r值为 + 0 .890 8(P <0 .0 0 1)。眼轴长度和近视屈光度相关检验r值为 + 0 .65 0 0 (P <0 .0 0 1)。结论 在近视眼中 ,随着眼轴延长 ,其角膜屈光力呈相应减弱趋势 ,而眼轴延长时近视屈光度随之加重。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呈负相关 ,与近视度呈正相关 ,由此认为角膜屈光力对近视度的加重无决定意义 ,眼轴变长才是近视度增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成为制作角膜塑形镜的理想材料,其对眼屈光和眼生理的影响受到关注。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Q值等变化。结果与结论: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7、P=0.18;t=-0.94、P=0.35;t=-0.52、P=0.6;t=1.00、P=0.32);佩戴前后1年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03、P=0.00)。提示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安全、有效,对眼生理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近视儿童的屈光参数变化规律及与近视度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0岁屈光度为-2.0~-14.5D,平均(-7.3±2.9)D的先天性近视儿童40例73只眼。按照近视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四组:-2.0~-3.0D、-3.25~-6.0D、-6.25~-9.0D、-9.25~-14.5D分别为低度(4眼)、中度(20眼)、高度(36眼)、超高度近视(13眼)组。睫状肌麻痹后用 A超测量前房深度(ACD )、晶体厚度(LT)和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表面曲率(AC)。【结果】患儿 ACD、LT、AL 和 AC分别为(2.60±0.52)mm、(4.21±0.44)mm、(25.28±1.22) mm、(44.22±1.36)D。SE与AL呈正相关;AL与SE、ACD呈正相关,与L T、AC呈负相关。散光度数(AD )、ACD 和 L T 四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SE、AC和AL在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近视度数越大,眼轴越长。随近视度数的增大,四组的 LT/AL和ACD+ LT/AL变小,AL/CR变大( P < 0.05),AC和 LT 与 AL 比值呈反向变化。LT/AL ,ACD+LT/AL与近视度数呈负相关( P <0.05),AL/CR与近视度数呈正相关。【结论】先天性近视儿童,眼球提前发育,眼轴延长,近视度数主要取决于眼轴长度。各组患者的 AC和 AL存在明显差异;AC、LT与AL的比值变化趋势不同,各屈光因素在先天性近视儿童的发育过程中起一定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程度。方法 以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部分近视患者,应用眼科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对82例(164只眼)患者的近视屈光程度和屈光各要素(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眼轴长度(标准化回归系数b’j=0.909)及玻璃体腔长度(标准化回归系数b’j=0.893)均与近视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用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分析法分析玻璃体腔长度、晶体厚度及前房深度各屈光要素,其中玻璃体腔长度对眼轴长度的影响最大。结论 眼轴增长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中、高度近视眼作用更为显著;眼轴长度的增长基本为玻璃体腔的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200例(389只眼)患者(年龄18 ~ 48岁)的角膜中央厚度、屈光度、角膜曲率,按等效球镜原则根据透镜焦度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各组间其透镜焦度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水平曲率K1值、垂直曲率K2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的角膜曲率K1(44.8±1.39;44.26±1.18;44.52±1.37)、K2(43.8±1.39;43.3±1.10;44.38±1.26)、角膜中央厚度(539±25.04;534±30.41;554±36.14),3组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K1值、K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K1值、K2值较高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角膜曲率(K1、K2)无相关性(r=0.120、-0.015、0.136;P=0.311、0.899、0.252).屈光度与角膜曲率(K1、K2)无相关性(r=0.049、0.087;P=0.682、0.464),K1值和K2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44,P=0.000).结论:3组之间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K1值、K2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度近视组K1值、K2值较高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无相关性,K1值和K2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术对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58眼)依屈光度不同分Ⅲ(-1.75D-3.00D,-25D-5.900D,-5.25D--9.00D)分别有膜塑形镜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Ⅲ组屈光度均下降,以第1,II组明显,角膜屈率变小,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治疗-5.00D以下近视有效,并发症少,但停戴后有反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背景: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成为制作角膜塑形镜的理想材料,其对眼屈光和眼生理的影响受到关注.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Q值等变化.结果与结论: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7、P=0.18;t=-0.94、P=0.35;t=-0.52、P=0.6;t=1.00、P=0.32);佩戴前后1年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03、P=0.00).提示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安全、有效,对眼生理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学生佩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以及对其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69例小学生近视眼患者戴镜后1年进行复查。观察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佩戴前后近视度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佩戴前等效球镜度为(-2.85±0.13)D,佩戴满1年,停戴1周,门诊快速扩瞳验光,等效球镜度(2.89±0.19)D,增幅(0.17±0.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有28例小学生等值球镜下降0.25~0.75D。角膜曲率比较:佩戴前平均角膜曲率(43.26±1.42)D,佩戴后平均角膜曲率为(43.15±1.41)D,较佩戴前扁平(0.11±0.1)D,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中央厚度比较:戴镜后角膜中央厚度减薄0.15~6.89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小学生近视度数的发展,部分小学生近视度数还有所下降,角膜曲率、膜中央厚度无明显改变。现代角膜塑形镜为治疗小学生近视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阿托品眼膏控制青少年早期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锦  李倩  李仲明  谢文娟 《新医学》2011,42(10):672-674,F0003
目的:探讨1%阿托品眼膏控制青少年早期近视的疗效。方法:将60例(120眼)轻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验光配镜,治疗组间断应用1%阿托品眼膏配合+1.00 D凸透镜辅助视近,2年后观察两组的远视力、屈光度、眼压、眼轴、角膜曲率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视力下降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治疗起始时治疗组的屈光度为(-0.94±0.30)D,对照组为(-1.00±0.44)D,2年后治疗组的屈光度(-0.94±0.40)D,而对照组为(-2.06±0.40)D,对照组屈光度下降较治疗组明显(P〈0.01)。治疗组2年后眼轴增长至(24.52±0.49)mm,对照组眼轴增长至(25.23±0.5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观察对象均未出现眼压升高。两组角膜曲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应用1%阿托品眼膏联合轻度凸透镜视近能够有效控制并延缓近视发展,长期使用2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及对眼表泪膜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60例(111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55眼)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56眼)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佩戴后1年后的矫正效果和眼表泪膜功能。结果 佩戴1年后,对照组裸眼视力、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屈光度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裸眼视力明显增加(P<0.05),角膜厚度、屈光度及角膜曲率均明显降低(P<0.05),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均差异显著(P<0.05)。佩戴1年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泪膜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仅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降低(P<0.05),且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佩戴角膜塑形镜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矫正近视屈光度,但对眼表泪膜功能有一定影响,临床佩戴中应加强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3.
袁笑逸  蒋琤  王小燕  刘妍  姚芳 《大医生》2023,(3):101-103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80例低、中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角膜塑形镜矫正术。随访记录角膜塑形镜治疗效果,根据疗效不同将患者分为有效组(71例)和无效组(9例),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80例患者干预2年,显效48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75%。有效组患者近视程度重于无效组,眼轴长度长于无效组,角膜散光度低于无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近视程度低(95%CI=0.701~0.976,OR=0.827,P=0.024)、眼轴长度短(95%CI=0.449~0.878,OR=0.628,P=0.007)及角膜散光度高(95%CI=1.727~3.622,OR=2.501,P=0.002)是影响角膜塑形镜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角膜塑形镜干预治疗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效果显著,其疗效与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及角膜散光度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配镜前均进行验光检查,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观察组配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佩戴前与佩戴1个月、6个月后摘镜状态下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以及佩戴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佩戴前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佩戴1个月、6个月后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框架眼镜相比,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的发展,降低角膜曲率,避免眼轴长度与屈光度增加,改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方法 82例患者(162眼),年龄1021岁(平均12.6岁),屈光度-1.0021岁(平均12.6岁),屈光度-1.00-7.50 D、散光≤0.75 D范围。分-1.00-7.50 D、散光≤0.75 D范围。分-1.00-3.00 D、-3.25-3.00 D、-3.25-6.00 D、-6.25-6.00 D、-6.25-7.50 D 3组。按照角膜塑形术的验配程序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测量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比较,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作用。结果治疗后,各组视力≥1.0为88.64%、38.46%、21.88%,屈光度降低-3.00 D为75.64%、61.54%、59.38%,水平、垂直角膜曲率平均下降(1.75±0.12)D、(1.64±0.11)D;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轴平均增长(0.19±0.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角膜塑形术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安全可逆,可有效控制近视发展,而且屈光度越低,矫治效果越好,最适宜范围是-3.00 D以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视力矫正治疗的20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治疗1年后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根据治疗1年后去片裸眼视力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影响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1年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增加,角膜屈光度降低,眼轴长度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近视患者的去片裸眼视力低下发生率为6.50%。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数是影响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视力,但少数患者受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数的影响,其去片裸眼视力低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两种不同设计的多点微透镜近视离焦眼镜[(多区正向光学离焦(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DIMS)与高非球面微透镜(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s,HAL)]对于儿童近视控制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20年9月5日至2021年8月3日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配框架眼镜并建立档案287例儿童,190例配戴多点微透镜近视离焦眼镜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其中,DIMS组88例,HAL组102例。97例配戴单焦点镜片(sing vision lenslets,SVL)的儿童为对照组。取右眼数据统计分析。观察三组儿童配戴后近视进展情况,比较配戴前、配戴后6、12个月等效球镜、眼轴变化。结果 两组配戴镜12个月后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增长幅度得到有效减少。DIMS组12个月屈光度变化(-0.44±0.37)D;HAL组12个月屈光度变化(0.36±0.49)D;SVL组12个月屈光度变化(-0.91±0.60)D;DIMS组12个月屈光度增长小于SVL组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过程中患儿屈光度的变化及护理特点。方法选择2007至2009年行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儿54例(98眼),收集治疗前后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并对不同程度弱视眼屈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过程中近视性弱视患儿球镜年均增长0.52D,散光年增长0.03D;等效球镜年均增长在0.50D以内占57.14%;轻、中、重度弱视患儿的球镜和等效球镜变化有差异,但柱镜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对患儿的屈光度增长影响甚微。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患儿近视屈光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戚朝秀  朱春兰  董丽洁 《新医学》2008,39(4):248-250
目的:研究近视眼患者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的关系.方法:使用角膜曲率仪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年龄在18-32岁的近视患者633例共1 266只眼的近视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屈光力,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近视患者的垂直径角膜屈光力和水平径角膜屈光力均比正常人高,平均角膜屈光力随近视屈光度增加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其中垂直径角膜屈光力增加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P<0.01),而角膜中央厚度随近视屈光度增加而变薄.结论:随近视屈光度增加,平均角膜屈光力增高,角膜中央厚度变薄,说明增加角膜曲率半径、降低角膜屈光力,就能有效地治疗近视.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44-2446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2例(164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1例(82眼),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屈光度、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眼轴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63%略高于对照组8.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提高其裸眼视力,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