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EIN)对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64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IN组和标准肠内营养(EN)组,另取8只大鼠作为伤前对照。EIN组和EN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分别取伤前对照及EN组、EIN组伤后1、4、7和10d检测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含量的变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TNF-αmRNA表达。结果烫伤后EN组和EIN组肠黏液sIgA浓度、血浆DAO活性、TNF-α含量和肠黏膜组织TNFamRNA表达均比伤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EIN组肠黏液sIgA浓度、血浆DAO活性和TNF-α含量在伤后4、7和10d,肠黏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于伤后1、4、7和10d均比EN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与标准EN相比,EIN可明显减轻严重烫伤后肠黏膜损伤,其机制与增加肠黏液sIgA浓度、降低肠黏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SAP模型对照组(Con组)、肠外营养组(TPN组)、造模后24h行肠内营养组(EN-2组)和造模后12h行肠内营养组(EN-1组)。从胰尾部开始被膜下多点缓慢均匀注入3.8%牛磺胆酸钠1mL建立SAP模型,于第3、6天2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外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取空肠测量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结果建模第3、6天,血清TNF-a、IL-10、DAO水平EN-1、EN-2组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TPN组比Con组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EN-1、EN-2组比TPN组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DAO测定EN-2组与EN-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EN-2组和EN-1组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均较Con组、TPN组明显增高(P〈0.05);EN-1组与EN-2组相比,也显著改善了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保护SAP大鼠肠道屏障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71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综合治疗观察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CD8、IgG、内毒素水平。按营养支持不同分为36例肠内营养组(EN组),35例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结果:EN组治疗后14d患者血清CD4/CD8比值及IgG水平比TPN组有明显升高(P〈0.05);EN组治疗后7、14d时TNF-α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与TPN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SA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水平,改善SAP营养状况,增强肠道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  吕新生  李小荣  陈道瑾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061-1063,1067
【目的】探讨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为其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3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甘遂组和对照组,观测和对比两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临床指数、APACHE Ⅱ和Balthazar CT评分。【结果】①血清TNF-α、IL-6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入院后d3,d7,d14甘遂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甘遂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③APACHE 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评分: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甘遂组入院后d3,d7,d14 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入院后14 d Baltharzar CT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甘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⑤中转手术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遂对TNF-α、IL-6水平的过度升高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甘遂治疗sAP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胃镜下置人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3例符合条件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24例:早期行胃镜下鼻空肠管置人行肠内营养治疗;全胃肠外营养组19例: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腹痛、腹胀时间、血浆内毒素的改变,同时了解血浆白蛋白、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3.3±2.2)、(7.6±3.2)d,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7.1±3.8)、(13.3±4.9)d,F值分别为48.038、63.567,P均〈0.01],发生胃肠道出血0例、肺部及肠道感染1例、高血糖2例、胰腺囊肿1例,并发症亦少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5、10、8、6例,X2值分别为7.147、13.084、6.777、5.847,P〈0.05或P〈0.001)。血浆内毒素在肠内营养组中下降较早、较快,治疗后14d降至(0.19±0.11)EU/ml,明显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0.85±0.28)EU/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6,P〈0.001)。肠内营养组血浆淀粉酶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分别为(1623±479)、(547±322)、(179±106)U/L,全胃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467±589)、(789±503)、(233±156)U/L,两组血浆淀粉酶较治疗初期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在治疗后7、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7、1.889,P均〉0.05)。两组血浆白蛋白治疗后均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鼻空肠管置入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显著改善SAP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保护肠黏膜,有利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术前给予肠内营养乳剂,观察组术前5 d给予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乳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3 d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和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O和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DAO和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CRP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益生菌可以改善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和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配对血浆分离吸附法(CPFA)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2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2例采用CPFA+CVVH治疗,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CVVH治疗。患者均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监护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β(IL-1β)、IL-6、IL-1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存活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0d后,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均明显降低,抗炎症因子IL-10增加(P均〈0.05),且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呈下降趋势,至10d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O.05);联合治疗组未发生血小板减少、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且其存活率[67%(7/12)]明显高于对照组[54%(7/13),P〈0.053。结论CPFA联合CVVH能有效调整炎症因子水平,改善SAP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肠黏膜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乳酸、内毒素、DAO、L/M值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具有明显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护患者肠黏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患者自确诊SAP后立即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U)情况、血清白蛋白水平、CRP水平、通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当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0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通便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肠内营养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7例感染性休克伴AGI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液体复苏、机械通气、抗感染、补液及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肠内营养(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APACHE Ⅱ评分等临床指标与病死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肠功能屏障指标变化情况,炎症因子指标包括肿瘤坏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肠功能屏障指标包括D-乳酸、内毒素(ET)和二胺氧化酶(DAO)。结果研究组 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05);2组治疗1周后血清TNF-α、IL-6、CRP、D-乳酸、ET、DAO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 <0.05);2组治疗4周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0%比32.26%,χ^2 =0.432、 P > 0.05 )。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合并AGI患者给予小剂量肠内营养治疗可减轻应激反应、炎症反应,改善肠屏障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但对患者短期预后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后,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水平变化及预后情况。方法将4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PHVHF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PHVHF组加用PHVHF治疗,至少持续治疗72h。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28d生存率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h各时间点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同时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TLR2mRNA表达。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TLR2mRNA、TNF-α、IL-10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PHVHF组患者APACHEⅡ、SOFA评分均下降(P均〈0.05)。两组患者28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HVHF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72h后,PHVHF组患者血浆TNF-α、IL-10、TLR2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HVHF组血浆IL-10/TNF-α比值也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HVHF能通过清除炎症介质,下调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表达,达到恢复机体促炎/抗炎平衡,从而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总体病情。  相似文献   

12.
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甙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发病7d内的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PNS干预组(常规药物治疗加三七总皂甙)32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含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活性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PNS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周后,PNS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Barthel指数评分则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PNS组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741,P〈0.05;r=0.732,P〈0.05),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767,P〈0.05:r=-0.809,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可能通过抑制脑梗死后TNF-α,IL-6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重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应用大黄联合床边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确诊为重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大黄联合床边血浆置换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血浆置换的安全性,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炎症因子、呼吸功能、肠道功能、BalthazarCT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病死率等。结果:24例床边血浆置换有4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治疗第2天和第8天TG和炎症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人数和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第2天和第8天氧合指数和胸腔积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第2天和第8天腹内压均低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第2天APACHEⅡ评分、第8天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C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床边血浆置换有良好的安全性;大黄联合床边血浆置换对重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1 on myeloid cells,TREM-1)的表达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O)和SAP组,每组32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6,12,24h时点取血和回肠组织。改良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内毒素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检测回肠组织TREM-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AP组各时点血浆D-乳酸、DAO和内毒素的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1,P<0.05);SAP组各时点回肠组织TREM-1,IL-1β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 <0.01,P<0.05),TREM-1 mRNA表达水平与IL-1β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956,P =0.044;r =0.986,P=0.015),IL-1β mRNA表达水平与TNF-α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133)。结论 SAP时,大鼠肠组织内TREM-1表达上调,促进炎症介质释放和肠黏膜损伤加重,TREM-1在SAP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郁国强  曾军红  禤江华  李红军 《临床荟萃》2011,26(9):760-762,76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透析滤过(CHD)治疗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32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PE+CHD治疗;B组30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白细胞(WBC)、纤维蛋白酶原(Fib)、血淀粉酶(LDH)、血糖(Glu)、肝肾功能、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食欲好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BC、LDH、Glu和ALT在治疗后7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Fib升高,其中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在A组明显降低,在B组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LDH低于B组(185.12±45.02)U/L vs(264.31±39.42)U/L(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LPS、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治疗后IL-6、IL-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联合CHD治疗SAP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降低WBC、LDH、Glu、LPS、TNF-α、IL-6、IL-8水平,升高血清Fib,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给予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8例及肠内营养(EN)组19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WB,HB,ALB入院后第3周均较入院前1天水平下降,TPN组比EN组下降显著(P〈0.05)。EN组比TPN组入院前后APACHEⅡ评分有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EN可以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是治疗SAP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SAP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EN作为常规治疗,而不支持TPN。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7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41例,轻症AP(MAP)66例。分别检测血清TNF-α、IL-6、PAF水平,并与对照组65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O.01);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MAP组、SAP组血清TNF-α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66,P〈0.01;r=0.69,P〈0.01);两组血清TNF-α与PAP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r=0.58,P〈0.01);两组血清IL-6与PAF亦呈显著正相关(r=O.56,P〈0.01;r=0.55,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对患者疾病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雪  朱京慈  房亚东 《护理研究》2006,20(2):301-3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遭黏膜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4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必要的肠外营养补充:B组行早期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放免法测定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伤后第4天、第7天血清TNF-α的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血浆ET-1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ET-1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可起到保护胃肠遭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作常规西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浆TNF-α、IL-6水平,并根据心功能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浆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CHF疗效显著,并能降低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其对SAP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0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并评价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d,两组患者TNF-α、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3、6、10d,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O.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N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对SA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