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秉着对中医理论的现代认识,不难发现干细胞与中医"肾精"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从两者在来源、分布上的相似性入手,在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对两者所发挥的作用展开论述,并且进一步着重分析了两者在临床应用上的联系,对干细胞和"肾精"进行深层次的相似性探讨,旨在为中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干细胞看中医肾精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代医学的干细胞理论与中医学中的肾精理论两方面入手,从来源、分布、功能三方面对干细胞与肾精的诸多相似性进行了论述,旨在从细胞水平探讨中医肾精的实质,为肾精理论的研究探索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RNA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与中医肾精之间的关系,总结二者的相似性,为探索肾精本质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和古代医籍,对RNAm6A修饰和肾精从来源、生理功能、病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肾精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处于核心地...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是形成机体和各器官组织的原始细胞,其来源、功能等与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精有较多共性,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肾精”的物质基础和内涵,并有利于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干细胞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肾-脑髓-干细胞"轴角度,分别阐释"肾精与脑髓""肾精与干细胞"的物质和功能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肾虚血瘀-瘀血热毒-瘀热伤髓"为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基本病机演变的串联过程,并因此得出补肾生髓这一重要治疗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证实一些补肾益精中药可有效的促使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促进神经再生,达到修复受损脑组织作用。从而以"肾-脑髓-干细胞"理论实质内涵出发,为探讨防治缺血性卒中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肾与脑在结构上互为联系,脑髓之源滥觞于肾精,二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位在脑之脉络,肾精亏虚,精不生髓,脑中脉络缺乏肾精之濡养为其主要病机,故临床治疗应以补肾生髓为治本之法,辅助以补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剂,标本兼治。实验研究以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与神经可塑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关系为切入点,采用多因素制作病证结合的肾精亏虚证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蛋白组学与基因芯片技术,从细胞信息传递和调控角度阐明"肾藏精生髓"理论物质基础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及补肾生髓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整体观、系统论是中医药的重要特点, 中医药理论中也充满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思想。课题组先是以还原论为指导, 进行了肾阳虚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研究, 近来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思想, 在肾虚证(以衰老为模型)研究领域也进行了一些尝试。肾精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对中医肾精概念的深入发掘, 提出肾精内涵的干细胞理论, 并初步论证了肾精与干细胞的关联以及补肾填精药物激活内源性干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中医病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将其归为"中风"、"胸痹"、"眩晕"等范畴。Framingham研究63年的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遗传因素是该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分别与气虚血瘀、脾气虚、肝肾不足、宗气不足、肾精不足的中医病机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中医病机研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补肾方药诱导BMSCs骨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骨的生长与肾有着密切关系,所谓"肾藏精,主骨生髓".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中医"肾精"的诸多相似性进行了论述,并从"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出发,探讨补肾方药对BMSCs骨向分化的影响,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针对补肾方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具有元精属性,是元精在机体微观层面的存在形式。从胚胎发生学上看,干细胞基本符合元精所有功能特征,元精化生元气,元精体现物质结构,元气体现代谢和能量传递功能,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后能量代谢过程即为五行(即5种能量的形式)生克制化理论下元精化生元气的过程。西医利用干细胞功能特点进行组织损伤修复的技术尝试,与中医"元精-元气论"及填精养脏治法在理论上具备同一性。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干细胞直接补充先天肾精,肾精充盛,则五脏六腑之精充盈,脏腑得以濡润而恢复阴阳和合状态,促使受损组织修复,起到任何药力所不能达的效果,可谓是中医"慢病治其本"的经典范式,为中西医结合干细胞修复组织损伤的技术革新与拓展尝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中国传统医学“肾主骨”理论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两个方面在基本理论、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等多角度去探讨相互间之关系,希冀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药研究机构、科研选题、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药理、毒理几个方面作了系统地论述,旨在帮助中药新药开发工作者了解新药的概念、新药研究的内容、技术、方法以及相应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则,认识新药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以提高中新药研究的水平,加速新药申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与西医学在学科来源、理论体系、诊断思维、治疗模式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治疗对象与治疗目的是统一的,这就为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依据.笔者认为,要实现将宏现中医“证候”与微观“基因组学”完美交叉,必须在深刻体会中西医差异的基础上,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经验与实验的统一、治人与治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The inflammation factors and roles of them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were explored.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heory of pathogenic toxin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nflammation response theory in ACS was discussed.The exploration of new inflammatory factors may be helpful for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research of A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中药黄芪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有无促进作用.方法以致死量辐照并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BALB/c小鼠为模型,移植后给予黄芪注射液10g/kg或20g/kg腹腔注射,连续15天,观察4周内外周血象的恢复情况,并对骨髓造血微环境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黄芪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恢复快于对照组,血小板的恢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个黄芪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电镜检查发现黄芪组小鼠骨髓中内皮细胞、肉状细胞的损伤轻于对照组,内皮细胞、网状细胞与造血原始细胞之间的接触较对照组紧密.结论黄芪能促进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白细胞的重建,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保护和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改善骨髓基质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之间的接触,并促进G-CSF等内源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InCites平台数据为基础,统计我国9所已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的中医药大学的发文情况,揭示各高校科研实力和发展态势.方法 根据9所中医药大学进入ESI的时间、ESI中的表现及潜力学科的概况,选择2009-2019年的InCites数据,统计各高校发表学术论文和综述的数量、引用数据、潜力学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CiteSpace探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的研究历程、热点演变及前沿方向。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自建库至2023年6月研究主题符合“肾藏精”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646篇,年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核心作者46名,发文最多者为郑洪新,初步形成以郑洪新、陈云志、王小琴等为代表的核心团队,主要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等机构间形成合作网络。纳入关键词1 393个,研究热点可聚为理论探讨、临床诊疗及现代生物学机制3个集群,维生素D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前沿。 结论 “肾藏精”领域不断发展,逐步与现代医学接轨。未来需加强跨地域、多学科合作,结合现代前沿技术,不断深化“肾藏精”理论的物质基础及科学内涵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专层次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人才的培养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市场需求,研究中药人才的培养模式。结果:中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大量的新型中药人才,特别是具有中药生产、炮制、质量、调配、市场推广、国际贸易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结论:为满足市场需求,应调整中药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1"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医是蕴含系统整体性的科学。中医既是以整体观的指导为核心,重视天人相应,将人体各组成部分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等不同的系统进行整体分析,辨证论治。在中医基本物质系统的组成和各基本物质的属性及其基本物质间的关系场也不例外,乃至中医基本物质系统与五脏系统、证侯表现及中药系统间的联系中,同样都无不体现了中医的系统整体性。中医独具特色的系统整体性思想,也将成为认识和研究中医药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