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地高辛素标记HBV-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检测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表明,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者,HBV-DNA检出率为96%;HBsAg、抗He同时阳性者HBV-DNA检出率为505;HBsAg、抗HBc同时阳性者HBV-DNA检出率为60%;在6例抗HBs、抗HBC同时阳性血清中,发现1例为HBV-DNA阳性,认为,随着HBV-DNA检测方法学的改进,敏感性的提高,对原有HBV血清免疫学标志应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肝功能试验正常的149例HBV感染者用P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结果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者,HBV-DNA全部阳性,HBsAg,HBeAg、抗HBe,抗HBc或抗HBs单项或合并其它项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9.4%,94.6%、50%、81%和8.7%,这些结果与文献报告相类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IQ—PCR)检测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采用FO—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37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拷贝数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HBV—DNA在“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和HBsAg+HBeAg+)和“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LHBc+)可检出,在“单纯抗体阳性”组(抗HBs+抗HBe+抗HBc+、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s+、抗HBe+抗HBc+及抗HBc+)未捡出。“大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92.13%。且82.68%的患者HBV—DNA拷贝数在105copies/ml以上;“小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44.39%,HBV—DNA拷贝数分布范围广。结论HBeAg的存在可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而HBV—DNA的检测更客观地反映了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童HBV DNA及血清学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探讨其应用于儿童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0例儿童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采用Taqman技术测定HBV DNA,ELISA法(酶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标志物,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综合分析并评价其相互关系及临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190例患儿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125例,HBV DNA检出125例,检出率100%;ALT增高35例,占28%。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55例,HBV DNA检出15例,检出率27.3%;ALT增高10例,占18%。HBsAg+、抗HBc+阳性组10例,HBV DNA检出1例,检出率10%。结论:抗HBe阳性组复制水平相对较低,与成人无显著差异,HBVDNA载量与ALT水平高低无相关性,乙肝病毒含量的高低与肝功能受损程度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杨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06-106,10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阳性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4例有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同时进行HBVM与HBV DNA检测,对HBVM用ELISA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HBV DNA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94.16%,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1.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3例HBV DNA阳性,但HBVM全阴性,7例抗HBsAb、抗HBe、抗HBc阳性,1例HBV DNA呈阳性。肝功能检测提示患者有肝细胞损伤。结论:HBVM的检测不能作为HBV感染及HBV活动的唯一指标;HBV DNA能准确地反映HBV感染及HBV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了16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105例HBsAg阴性而抗HBc和(或)抗HBs阳性者血清HBV-DNA,借以比较不同血清标志的传染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V-DNA检出率为58.3%,其中HBeAg阳性者为90.8%,抗HBe阳性者为14.7%:HBsAg阴性(抗HBc和/或抗HBs阳性)者中HBV-DNA检出率仅为1.9%.表明HBV-DNA与HBeAg关系最密切,HBV-DNA检出率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无性别差异,但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HBV-DNA检出率越高。大多数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中HBV—DNA阳性可持续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
应用Dig-HBV DNA探针点杂交检测96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 DNA,同时检测其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Pre S_2。结果表明,HBV DNA与HBeAg及Pre S_2有着极为密切的平行关系。Pre S_2与HBV DNA阳性强度基本符合,Pre S_2可作为HBV复制的敏感指标。HBVDNA与抗HBc无直接关系,说明抗HBc仅能作为HBV感染的一项指标。抗HBe阳性,患者传染性低,但不排除其具有传染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水中HBV标志物(HBVM)的情况和传染性。方法 收集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同时测定其血清和腹水中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HBe以及血清HBV—DNA。结果 血清与腹水中H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水HBeAg阳性者具有传染性,在进行有关腹水的操作时采取一定的消毒隔离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血清斑点杂交、PCR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方法对100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的老年慢性乙肝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67%、96.67%、100%;在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27.78%、46.30%、51.85%;在抗-HBs、抗-HBc或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0%、12.50%、18.75%。结论: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时,HBV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抗-HBs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时HBV仍有复制。用杂交方法来判断PCR产物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沉淀法对18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了DNA聚合酶(DNA--P)的测定。在各类肝炎中DNA—P的阳性检出率以慢活肝最高为66.6%,依次为急性肝炎45%,携带者33.5%,慢迁肝31.5%。本文分析了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与DNA—P检出率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DNA—P检出率与HBsAg滴度增高呈正相关γs=0.99,P<0.01。HBeAg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62.4%,抗—HBe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29.5%,抗—HBs阳性8例、DNA—P均为阴性。抗—HBc—IgM强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86.4%。作者认为1/3无症状携带者DNA—P活力增高表明病毒在复制,因此携带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又鉴于18例抗—HBe阳性血清DNA—P活力增高,因此在判断HBeAg~-/抗—HBe~+患者病毒复制情况时,应予慎重。  相似文献   

11.
用敏感的检测方法检测145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HBsAg阳性125例中HBeAg阳性56例,抗—HBe阳性55例,HBeAg和抗—HBe均阴性14例;HBV—DNA阳性80例。HBeAg阳性者中合并HBV—DNA阳性40例(71.4%);抗—HBe阳性的70例中有HBV—DNA阳性32例(45.7%)。说明HBV—DNA是更能反映体內HBV复制的指标;HBsAg滴度增加与HBeAg和HBV—DNA阳性例数呈平行关系,与抗一HBe呈反向关系。作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表达模式与重建乙型肝炎的关系 ,有利于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95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结果  95例患者HBV M表达模式以HBsAg、抗 HBc阳性率最高 ,为 4 2 .1% ;其次为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率为 2 8.4 %。HBV M中HBSAg、HBeAg、抗 HBe、抗 HBc各项阳性率分别为 95 .8%、15 .8%、34.7%、98.9% ,HBeAg阳性存活组与未存活组的S/N值分别为 2 5 .0 2± 15 .87、2 8.5 1± 15 .2 5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患者感染HBV后其标志物表达模式HBeAg阴性与重型肝炎有密切相关性 ;HBV复制指标HBeAg阳性值高低并不影响重型乙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在HBV-DNA诊断治疗及药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0名健康体检者和81名乙肝患者进行血清HBV-DNA检测。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HBV-DNA;HBsAg、抗-HBe、抗-HBc阳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低水平HBV-DNA;HBsAg、抗-HBc阳性乙肝患者血清中未检出HBV-DNA。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乙肝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及药效评价方面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启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216-22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复制关系,阐述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对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的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5201例和HBV-M阴性1840例,检测其胁-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者1280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7.5%和87.0%。HBsAg、抗一HBe、抗一HBc阳性者3582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41.O%和36.O%,HBsAg和抗一HBc阳性者339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2.2%和29.2%,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一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HBVDNA定量〉1000拷贝/ML为诊断标准。经卡方检验,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NBV-DNA检出率与乙肝免疫学标志物相关性,为乙肝临床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和ELISA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PCR和ELISA方法检测我院住院与门诊各类型肝炎病人206例,其中慢迁肝61例,慢活肝55例,肝硬化28例,HBsAg携带者62例,发现HBsAg 、HBeAg 、抗—HBc 、HBV-DNA100%阳性,HBsAg 、抗—HB 、抗—HBc 、HBV-DNA54%阳性,HBsAg /抗—HBc 79.1%HBV-DNA阳性,抗—HBs 、抗—HBe 、抗—HBc 26%HBV-HNA阳性。结论:HBV-DNA与HBeAg有很好相关性,是HBV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指标,对于HBeAg(-)/抗—HBe( )者有54%检出HBV-DNA,说明仍有病毒复制和传染性。此外,HBsAg(-)/抗—HBs( )、抗—HBC 有13.3%检出HBV-DNA,因此,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价乙肝预后时,仅根据免疫学指标很难准确诊断和判断,应结合HBV-DNA和各种免疫标志物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与肝脏4种酶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及ALT、AST、GGT、LDH检测,观察乙肝病毒标志物不同阳性结果 对肝脏4种酶的影响.结果 (1)Ⅰ组4种酶异常率明显大于Ⅱ组.(2)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血清ALT异常者明显大于单一HBsAg阳性者.结论 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不同阳性结果 对肝脏4种酶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消除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探讨增加HBV感染筛检项目。方法:将200例HBsAg阴性供血者进行抗一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DNA检测,其中抗—HBc分抗—HBc(流)和抗—HBc(临)两种检测方法、结果:6例(3%)为抗—HBc(临)阳性。其中1例为HBsAg出现前带现象,HBeAg和HBV—DNA均阳性。结论:抗—HBc(临)作为HBV感染的筛检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ELISA测定法与定性PCR法测定结果的关系,对106例连续住院的患者通过采集空腹静脉血液3ml,分离血清,分别做ELISA法测定及PCR法检测。结果显示,HBeAg阳性血清标本、HBsAg/HBeAg/抗HBc—IgG三项阳性血清标本、HBsAg/抗HBe/抗HBc—IgG三项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18/18,16/16),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75%(12/16),抗HBs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33.33%(4/12),HBVM全部阴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18.18%(4/22)。提示了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方法比血清标志物ELISA法有更高的临床检出率,是检测乙肝病毒最灵敏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9.
HBV-DNA的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及造成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筛选HBsAg阳性孕妇228例,并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以及脐血中HBV—DNA.新生儿根据有无HBV感染分为胎儿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对照组),调查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血HBV—DNA捡出率21%(14/68);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为1.7%(2/117);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为20%(3/15);HBsAg和抗HBc阳性者为11%(2/19);HBsAg单一抗原阳性者脐血中未捡出HBV—DNA.胎儿总感染率为9,2%(21/228).胎儿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增加而升高,宫内感染的危险性越大.胎儿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多种临床相关因素中先兆早产孕妇胎儿感染者多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孕妇不同的感染状态影响宫内HBV感染率,HBeAg与HBV—DNA高滴度是胎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孕妇出现先兆早产使胎儿的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陈万宁  万德胜 《热带医学杂志》2005,5(3):346-347,38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e系统、HBV DNA之间的关系,评价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1例HBsAg阳性,61例HBsAg阴性的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并和HBV DNA与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者151例中.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7.4%,较好地反映病毒存在或复制情况;在HBsAg、Anti-HBe和Anti—HBc阳性者70例中,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64.2%和58.6%,HBsAg和Anti-HBc阳性者30例,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56.6%和3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Anti-HBe阳性或阴性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密切相关,前S1抗原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