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性眩晕,又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退变、颈椎小关节紊乱或骨质增生等原因对颈部脊髓、神经、血管、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构成压迫或刺激,使椎动脉痉挛,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眩晕、耳鸣、呕吐、头痛、视力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近年来,笔者运用针灸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颈性眩晕,西医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椎关节囊韧带或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1]。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病。我们通过对颈性眩晕患者予以辨证施护,取得良好效  相似文献   

3.
正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颈椎体不稳定及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或颈部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或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出现以发作性为主要特点的眩晕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现代人由于静坐式的生活习惯,长时间埋头伏案工作、学习,长期缺少各种体育锻炼等,导致该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临床中对颈性眩晕的治疗通常依靠药物对症治疗,疗效欠佳。笔者应用火针配合推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系指颈椎动脉受到压迫、刺激或反射性痉挛而致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或昏厥,亦称椎动脉压迫综合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笔者采用颈牵与手法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性综合征、椎动脉缺血性综合征,是由于颈部疾患压迫颈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2006年5月~2007年7月,笔者采用调和营卫针刺法配合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80例,均为江夏区中医院门诊患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等因素刺激和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相对不足,出现以眩晕、头晕、头昏、颈累痛为主的一类综合征.笔者以从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用杠杆手法推拿配合丹红注射液点滴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1]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以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猝倒等一系列症状为主的临床常见病,又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我们采用推拿手法为治疗组,西比灵口服为对照组,对64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疗效观察,通过治疗前后TCD检查对比及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与病因关系。[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的颈椎X线、CT、MRI/MRA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椎动脉供血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90例X线检查提示:颈性眩晕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81例,占90.0%;钩椎关节增生67例,占74.4%;寰枢间隙不对称(差值1 mm)77例,占85.6%;颈椎失稳59例,占65.6%;对其中46例X线片示寰枢间隙左右不等者作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寰椎的侧移和旋转者41例,占89.1%(41/46)。84例MRI检查提示:明显的椎动脉孔左右不等、边缘欠整者61例,占72.6%(61/84)。[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因多与寰枢椎侧移及颈椎失稳有关,其发病机制是寰椎侧移和向前或后旋转扭曲、牵拉引起椎动脉迂曲或受压,或颈椎失稳刺激椎动脉及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反应性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  相似文献   

9.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头痛、肩颈痛、耳鸣、失眠、恶心呕吐等,故又称颈性眩晕,多在中年以后发病,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由向后外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或由于颈椎椎体不稳,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射性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1]。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2011~2013年,我们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颈性眩晕是颈椎病的类型之一,其发病原因多为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等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交感神经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笔者临床常采用三联综合法即牵引、针灸、按摩联合应用为主治疗本病67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为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颈椎病患者中约70%有椎动脉受累。50岁以上头晕,头痛者50%以上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累有关在临床上易有"颈椎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症"等诊断,又称为"颈性偏头痛"。2008-01~2010-12,我院运用针刺"颈七针"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等因素刺激和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相对不足,出现以眩晕、头晕、头昏、颈累痛为主的一类综合征。笔者以从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用杠杆手法推拿配合丹红注射液点滴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中医研究》2006,19(8):57-58
颈型眩晕症义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结构发生改变或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引起脊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椎运脉,刺激交感神经,造成椎动脉痉挛、扭曲,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反应。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按摩疗法治疗颈型眩晕症,见效快,有效率高,疗效肯定。现将2003-06—2006-02治疗的颈利眩晕症89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收缩、管腔变窄而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为主的症候群,是神经内科、骨伤科临床常见多发病。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寰枢椎错位、钩椎关节错位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纠正错位的寰枢关节、钩椎关节对本病的治疗立竿见影。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对152例颈性眩晕患者采取项枕部、颈部理筋按揉配合整脊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症又称为椎动脉性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结构发生改变或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引起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椎动脉,刺激交感神经,造成椎动脉痉挛,扭曲,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系列临床反应。笔者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89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辅助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9例给予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观察组79例在此基础上辅以针刀松解治疗,2组均治疗3周。统计2组近期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障碍调查量表评分、左椎动脉血液流速、右椎动脉血液流速、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内皮素-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 05),眩晕障碍调查量表评分及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 05)。结论针刀松解辅助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可有效缓解眩晕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率,并有助于调节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椎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颈部病变的压迫或刺激而发生痉挛或扭曲并导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一般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颈椎不同部位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临床症象如:头晕眼花,颈肩疼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步态不稳等,多与转头或体位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因颈椎肥大、椎间孔狭窄、骨刺增生等压迫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而出现的因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以眩晕为主症的病证。据统计,颈性眩晕在各类眩晕中的比例占13%,发生率仅次于梅尼埃病,居第2位。本病一般属中医学"眩晕""头晕"等范畴。现就颈性眩晕的辨证论治作如下分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神经丛受激惹,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痉挛、脑供血不足所致.常见于颈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发病突然、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目前西医采用扩张血管、镇静、理疗及颈椎牵引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在防治该病上有显著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