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8,干扰素γ和IL-10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42例CA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时血清IL-18,IFN-γ和IL-10的水平,并与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CA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0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3个月末血清IL-18,IFN-γ和IL-10的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8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造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IL-18,IFN-γ和IL-10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NO、IL-8、IL-4和IFN-γ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银屑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8(IL-8)、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NO试剂盒(酶法)测定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NO值;用人IL-8、IL-4和IFN-γ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IL-8、IL-4和IFN-γ值。结果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对照血清中NO和IL-8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银屑病的不同病期(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患者血清中NO值有显著差异,IL-8值无显著差异;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8与NO之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对照血清中IFN-γ值无差异(P>0.05)。提示NO和IL-8在银屑病的形成中均起一定的作用,IFN-γ可能主要在皮损的局部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IFN-γ、IL-18和IL-13在早期梅毒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AbS-ELISA法检测50例早期梅毒患者和52例健康人血清IFN-γ、IL-18和 IL-13水平.结果:早期梅毒组IFN-γ、IL-18和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一期梅毒组IFN-γ、IL-18水平高于二期、早期潜伏梅毒组和对照组(均P<0.05),二期梅毒组IL-13水平高于一期梅毒组和对照组(P<0.01),低于早期潜伏梅毒组(P<0.05);RPR试验滴度与IFN-γ、IL-18和IL-13不相关(P>0.05);IFN-γ和IL-13负相关(P<0.05),IFN-γ和IL-18正相关(P<0.01),IL-18和IL-13不相关(P>0.05).结论:早期梅毒血清IFN-γ、IL-18和IL-13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早期梅毒发生Th1/Th2免疫应答失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8(IL- 18),γ干扰素 (IFN-γ )在尖锐湿疣 (CA)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了 36例 CA患者血清 IL- 18、 IFN-γ水平。结果 CA患者血清 IL- 18、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 (分别为 P<0.05及P<0.01);IL-18与IFN-γ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CA患者血清IFN-γ水平低下与-18相关;IL-18水平低下所致的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效应在CA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L-18在慢性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测定慢性湿疹患者皮损中IL-18、IFN-γmRNA表达水平,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8、IFN-γ蛋白水平。用EASI标准对慢性湿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结果 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IL-18 mRNA分别为(1.04 ± 0.29) pg/mL、(0.52 ± 0.15) pg/mL,IFN-γ mRNA分别为(0.96 ± 0.34) pg/mL、(0.47 ± 0.12) pg/mL。慢性湿疹患者皮损中IL-18 mRNA、IFN-γ mRNA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二者与慢性湿疹病情评分呈正相关。慢性湿疹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中IL-18蛋白分别为(475.8 ± 59.4) pg/mL、(123.6 ± 29.5) pg/mL,IFN-γ蛋白水平分别为(10.1 ± 7.0) pg/mL、(11.1 ± 3.4) pg/mL。血清中IL-18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IFN-γ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1),二者与慢性湿疹病情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18可能参与慢性湿疹的发病过程,在皮损局部,可能与其诱导产生IFN-γ等Th1型细胞因子,介导超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将52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根据皮损分布分为寻常型与节段型,进行负压吸疱移植治疗,收集正常皮肤及白斑处的疱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皮肤组织液中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处皮肤组织液IL-2水平较非白斑处降低,而sIL-2R水平较非白斑处增高;而节段型白癜风白斑与非白斑处皮肤组织液IL-2和sIL-2R水平无变化.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皮肤处于免疫异常状态,白癜风的发病可能与IL-2和sIL-2R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对41例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白斑部位和无病变部位皮肤组织液中sIL-2R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寻常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节段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3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ICAM-1、IFN-γ水平,并与2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及20例健康人对照;33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总疗程为16周,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并再次检测血清sICAM-1、IFN-γ水平。结果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s ICAM-1、IFN-γ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及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IFN-γ平均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IFN-γ平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IFN-γ降低程度高于治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s ICAM-1、IFN-γ可反映疾病活动性,其水平变化可能与进展期白癜风的转归及临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1a、CD83、IL-10、IFN-γ在不同时期CTCL皮损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早期CTCL皮损中IL-10阳性细胞及CD83阳性的成熟树突状细胞数均明显低于晚期C3EL(P<0.05).IFN-γ阳性细胞随肿瘤的发展,数量减少,晚期皮损IFN-γ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TCL中,DC及IFN-γ可能在抑制CTCL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CTCI的发展,IL-10阳性细胞数增加,IFN-γ阳性细胞数减少,可能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50例),其中治疗组1口服泛昔洛韦片,治疗组2冲服玉屏风颗粒,并从门诊体检处选取50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组,对比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两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水平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治疗前后的变化明显大于治疗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过程中能明显升高血清IFN-γ、降低IL-4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白介素18(IL-18),γ干扰素(INF-γ)在尖锐湿疣(CA)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6例CA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结果 CA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P〈0.05及P〈0.01);IL-18与IFN-γ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CA患者血清IFN-γ水平低下与IL-18相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观察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测定38例慢性荨麻疹(其中12例为人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结果患者组IL-4高于对照组(正常人,P〈0.01),患者组IFN-γ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3.
IFN-γ,IL-10与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形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IFN-γ,IL-10与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FN-γ,IL-10浓度,同时以20例经治疗后血清反应阴性梅毒患者及2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结果与经治疗后血清反应阴性梅毒患者及健康献血者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FN-γ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血清反应阴性梅毒患者与健康献血者,IFN-γ及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固定的形成可能与Th1/Th2比例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各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水平,以探求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SLE分为4种证型,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不同证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清IFN-γ、IL-4、IL-10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从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到气滞血瘀肝郁型IFN-γ、IL-4、IL-10的水平依次递减,IL-2为依次递增,其中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与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IFN-γ、IL-4、IL-10和IL-2水平可作为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湿疹患者血清IL-10,IL-12p40及IL-18的水平,探讨其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4例急性期湿疹患者、19例非急性期湿疹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0,IL-12p40及IL-18的水平。结果①血清IL-10水平急性湿疹组低于对照组,非急性湿疹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血清IL-12p40水平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非急性湿疹组高于急性湿疹组(P<0.05)。③血清IL-18水平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湿疹患者体内可能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6.
白癜风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白癜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在不同分型、分期中的作用,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白癜风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白癜风患者血清IL-4、IFN-γ、TNF-α水平增高,IL-2、IL-10水平降低,提示各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白癜风发病,并与白癜风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白细胞介素10、6(IL-6,10)、干扰素-γ(IFN-γ)在梅毒血清固定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112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5例梅毒血清转阴患者和5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因子Foxp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IL-6,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的表达为(1.95±0.66%),而其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24.5±7.63%),较两组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CD4+T细胞内转录因子Foxp3表达量(2272.7±876.8)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6、IFN-γ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P〈0.01);血清转阴患者与健康献血者三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升高以及Th1/Th2比例失衡可能导致了梅毒血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2和sIL-2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相关细胞因子对白癜风发病的影响,了解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我们对68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癜风与IL-17的相关性。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32例白癜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浆IL-17含量进行检测,分析IL-17水平与白癜风患者不同分期、面积、病程的关系。 结果 进展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浆IL-17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 < 0.05),且进展期明显高于稳定期(P < 0.05);IL-17水平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 = 0.456,P < 0.05),与病程无相关(r = 0.239, P > 0.05)。 结论 IL-17在白癜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液硒元素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癜风的病因不甚清楚,有报道铜锌微量元素与白癜风发病有关[1],为了探讨硒元素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29例白癜风患者的血清及白斑部位和无白斑部位通过负压吸疱取材的皮肤组织液中硒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