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发生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疾病及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  相似文献   

2.
《家庭用药》2008,(9):17-17
糖尿病,正以其不断升高的发病趋势,已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疾病之一。根据世界糖尿病联盟2007年发布的数据。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3980万,预计到2025年将会达到5930万,其中90%~95%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  相似文献   

3.
林翠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84-2385
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疾病,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和有无合并症发生。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缺乏护理知识.对疾病的预后缺乏信心,通过健康教育,首先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标是预防慢性并发症.而预防慢性并发症主要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其次使患者能够掌握病情变化与饮食、用药之间的关系,主动配合治疗,树立自我保健的信念,调整心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110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是患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而动脉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因此,糖尿病引起的脂代谢疾病也越来越被医学界所关注。我们对110例糖尿病患者TC、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同样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了糖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并发症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流行病学显示,糖尿病主要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据医师的临床经验,然而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降糖药物后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也表现各异。自从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来。所有基因测序工作已基本完成,对于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人们期望能从基因水平深入认识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为临床个体化给药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姬秋和  张雅萍 《药品评价》2008,5(3):118-120
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致残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合并症,65%~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疾病的益处已得到广泛证实,本文总结胰岛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有利影响,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血糖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其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患者须终生面对,因此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保持应有的健康水平,积极配合治疗,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延长患者生命。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现将笔者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唐红 《家庭用药》2012,(11):25-25
糖尿病胃肠道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发生在从食管至直肠的各个部位,主要包括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便秘、糖尿病性腹泻等。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40%~75%,不仅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糖尿病的有效控制,严重者可致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牙周病是严重影响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病是失牙的重要原因,同时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低出生体重婴儿、某些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海春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54-245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迅速增长。糖尿病血管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并发多种器官(肾脏、心脏、眼、皮肤)损伤的病理基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12.
刘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16-117
目的研究伴有糖尿病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近五年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整理相关资料并分析其发病率及分布情况。结果近五年来资料表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且老年组患者高于非老年组,呼吸系统疾病各病种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肺癌,其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分析主要原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应注意血糖情况,控制血糖在适宜范围,有利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程长,发展缓慢。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或并发症发生之前,只是血糖升高这一血化改变,故此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注意饮食的控制及药物的治疗,使血糖长期处于慢性高血糖状态,待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有时已失去治疗的时机,更有甚者对糖尿病知识一无所知,故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护能力的培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医药保健杂志》2009,(9):60-60
胆道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极为密切。糖尿病患者常可并发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等。反之,胆道疾病也可并发糖尿病。胆道疾病并发糖尿病的原因,从解剖因素看,胆管的径路要通过胰头。  相似文献   

15.
史增玉  邹玉环  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76+179-176,17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对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结果:96例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教育前,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认为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二者关系密切。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可根据发病时间先后分为不同类型。21例中有1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2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3例糖尿病合并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1例甲亢、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临床上罕见。甲亢与糖尿病临床表现有共同之处,症状重叠,互为影响。甲亢患者就诊时要注意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就诊时物品国  相似文献   

17.
陈步星  田婷 《华夏医药》2007,2(6):457-460,465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患病率的增加导致慢性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成为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据统计,欧洲1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率男性为9%,女性为10%,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影响着许多糖尿病患者,是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慢性肾脏疾病行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原因,并且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增加有关。高血糖、高血压及遗传易感性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血脂增高、吸烟、蛋白质摄入似乎也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在缩短,因此对于所有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随后的肾脏保护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包括控制血脂、控制高血压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量体拮抗剂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2003-2008年经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糖尿病引起肝损害2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8例,肝硬化引起的肝源性糖尿病30例,应用胰岛素及保肝、抗病毒等治疗,除3例死于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外,其余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肝脏疾病与糖尿病之间有三种关系:一是糖尿病引起的肝损害,二是肝脏疾病与糖尿病同时存在,三是肝脏疾病引起糖代谢紊乱及肝源性糖尿病。降糖治疗首选胰岛素。  相似文献   

20.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下肢的一条或多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缺血性静息痛、溃疡和坏疽。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和家族遗传。PAD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大约8%的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已经存在PAD,并随年龄、病程的增加而增多。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更为常见,发病年龄更小,进展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