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通过改良术式与经典术式的比较,探讨外阴血肿清除术的最佳术式。方法对2008年11月至12月收治的9例外阴血肿患者采用经典手术方式行血肿清除术,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患者采用改良术式行血肿清除术。经典术式以皮肤或黏膜较薄弱或裂口处为切口,改良术式以大小阴唇之间的矢状沟为切口。结果术中感觉改良术式21例患者对手术疼痛感轻,更能配合手术治疗。改良术式中切口更易于缝合,手术时间平均17min;伤口愈合良好,均3d拆线,无需二次缝合;术后水肿消退更快。经典术式手术时间平均22min,有1例拆线切口裂开,进行了二次缝合。结论改良术式切口视野开阔,比较容易发现活动性出血,所以不仅可以更安全,还能减少手术时间,适当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缝合难度,术后消肿快,患者无需卧床,术后几乎不留疤痕等。  相似文献   

3.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 ,我院应用YL -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各种类型颅内血肿76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76例中 ,男 5 8例 ,女 18例 ,年龄 34~ 82岁 ,平均 5 6岁 ,脑外伤所致的急性硬膜外血肿 6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 5例 ,脑内血肿 4例 ,慢性硬膜下积液 3例 ,高血压病出血 5 8例 ,其中基底节出血 41例 ,丘脑出血 8例。二者出血破入脑室 7例 ,皮质下出血 9例 ,入院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45例 ,不同程度偏瘫 62例 ,失语 38例 ,去脑强直 2例 ,出血量 <30ml 6例 ,30~ml 3…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的治疗经验,通过方法改进,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即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并配合血肿腔内注射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61例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为14.8%。对存活的52例患者随访半年,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其中,Ⅰ级9例,Ⅱ级25例,Ⅲ级13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通过方法改进使术后冲洗更加简便快捷,避免了血肿液化剂流失,加快了血肿液化清除速度,缩短了脑穿针留置时间,节省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术后死、残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对外阴血肿的治疗多采用冷敷、理疗、切开血肿清除血块后缝合切口等方法,但由于外阴处生理条件所限,治疗困难且效果不好。近年来,我院对较大的外阴血肿采用血肿切开引流并加压止血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9~2006年我院收治的外阴  相似文献   

7.
袁文生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76-176
目的探讨和研究改良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传统微创粉碎清除术,观察组36例患者则应用改良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同时对生存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量表的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从手术时间来看,对照组平均为(56.7±5.2)min,观察组则为(40.9±318)min,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术后再出血率、死亡率对比上来看,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量表的评分对比来看,两组同样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从而达到降低手术风险的效果,同时并不会增加死亡率和术后再出血率,而近、远期疗效也与传统粉碎清除术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硬膜外血肿经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 1例病例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 ,35例血肿大部分清除 ,5例血肿部分清除 ,1例血肿复发 ,无 1例血肿增大及术后病情加重。结论 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手术方法。但需选择合适的病例、手术时机 ,细致的手术操作较为重要 ,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碧锦  刘洪光 《华夏医学》2000,13(6):770-771
我院 1999年 5月引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会朝阳医院研制的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脑硬膜外血肿 2 4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2 4例 ,男性 19例 ,女性 5例。发病年龄 6~ 82岁 ,平均 5 8.2岁。脑出血 14例 ,外伤性脑硬膜外血肿 10例。脑出血超早期 (发病 7h内 )就诊 6例 ,早期 (发病 1~ 3d) 5例 ,延期(发病 3d以上 ) 3例 ;外伤性血肿发病 3d内 4例 ,3d以上 6例。1.2 治疗方法根据 CT或以 CT检查时应用立体定向确定穿剌部位 ,应用由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 Y…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7岁.入院前3小时自两米高处坠落摔伤头部,昏迷15分钟,清醒后烦躁,诉头痛,后再次昏迷.  相似文献   

11.
我院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YL—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 ) ,结合颅内压监测 ,微创穿刺清除外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35例 ,收到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男 2 4例 ,女 11例 ,年龄 18~ 82岁 ,平均 43岁 ,其中 5 0岁以上 12例 ;受伤原因 :车祸伤 2 2例 ,坠落伤 7例 ,摔伤 2例 ,棒击伤 4例 ;加速损伤 12例 ,减速损伤 2 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 :≤ 2h 12例 ,3~ 12h 19例 ,13~ 2 4h 4例。1.2症状与体征 原发昏迷 6例 ,均≤ 30min ,再昏迷或伤后持续昏迷 11例 ;就诊…  相似文献   

12.
13.
叶知珞 《当代医学》2011,17(1):82-82
目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方法经过筛选的86例急性硬膜外血肿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及溶栓药物进行血肿冲洗、融碎、液化、引流至血肿完全清除。结果经过临床筛选的86例患者均顺利行硬膜外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手术创伤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此方法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低手术风险和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我院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颅内血肿病人826例,其中62例术后颅内再次继发血肿.结果 本组62例继发颅内血肿病人治愈或好转55例,5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状态.结论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③颅内压骤减致颅内其他部位出血.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王洗 《广东医学》2002,23(6):624-625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在神经内科治疗重症颅内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钻颅血肿碎吸术及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颅内出血30例。结果:30例患者,其中28例存活,2例死亡,病死率为7%。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在神经内科开展此项治疗技术,有利于治疗技术,有利于患者的急救、系统性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16.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贾保祥教授于1967~1994年研制成功的,其基本原理是应用专门设计,研制的特种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力作用下快速进取血肿并建立起能牢固保留的清除血肿工作通道(针腔),针尖能借颅骨自锁固定技术牢固地保留在血肿中心,然后经此工作通道将针形血肿中央向四周不断液化,血肿成流体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3月-2003年9月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病人86例与同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7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比较。探讨分析其优越性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以往脑出血多采用止血、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效果差、死亡率高。本院自 2 0 0 0年 12月以来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应用穿刺针穿刺血肿代替开颅手术 ,并将引流管保留在血肿腔内 ,然后应用血肿液化技术将血肿液化成流体后经引流管排出颅外 ,达到治疗血肿的目的。通过临床实践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各种原因所致脑出血患者 30例 ,其中男2 0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者 76岁 ,最小者 13岁 ,平均年龄6 2岁。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15例 ,基底节出血 8例 ,小脑出血 5例 ,脑叶出血 2例 ;血肿 <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手术前后血肿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的血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与相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可首先考虑使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