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树平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2,29(2):140-143
目前肝癌基因治疗主要的给药方式有经静脉给药,选择性肝动脉给药,经门静脉给药,瘤内给药,脾内注射、逆行性内窥镜胆胰管造影(ERCP)给药等,本文就上述常用的几种给药途径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3.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是危害人类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 ,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肿瘤大小、位置、侵犯大血管及肝外转移或肝储备功能较差等因素的影响下 ,许多肝癌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1~ 3] 。其他治疗方法如 :冷冻外科治疗 ,治疗后有较严重的并发症 ;放疗、化疗、生物免疫疗法 ,也只在少数病人体内有反应。因此 ,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 ,绝大多数病人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这就迫切要求人们寻求更新的治疗肝癌的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DNA重组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的逐步成熟 ,肝癌… 相似文献
4.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又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肿瘤易感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隐性癌基因(recessive oncogene)。研究表明几乎一半人类肿瘤都存在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见抑癌基因失活与肿瘤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率低,对放疗、化疗敏感性差,疗效十分有限,患者多因肝内、外转移而死亡,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以解决这一难题。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之一是将正常抑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通过恢复 相似文献
5.
6.
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给肿瘤治疗带来了一场革命 ,导致了基因治疗的产生。肝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展现了其诱人的前景。1反义基因治疗肝癌中有多种癌基因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异常。肝癌的反义基因疗法主要是针对癌基因的表达。该治疗即通过反义寡核苷酸技术 ,干扰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以关闭其表达。应用含人N ras反义基因的逆转录病毒 ,在裸鼠中对人肝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据国内报道 ,构建C ets 2、C myc和N ras三个癌基因联合反义R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感染人肝癌细胞株S… 相似文献
7.
8.
9.
阿霉素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霉素被认为是对肝癌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各家报告有效率悬殊。为探讨阿霉素治疗肝癌的疗效给药方案的关系,我们分别用每周小剂量、间歇大剂量或每周小剂量联合化疗三组进行临床观察。 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其中部分为经剖腹探查不能切除者,共计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16~60岁,其中30~50岁占30例(75%),平均年龄41.0岁。按1977年上海全国肝癌研究协作会制定的诊断分型标准,单纯型Ⅱ期20例,Ⅲ期6例,硬化型Ⅱ期7例、Ⅲ期7例。AFP阳性29例。获病理诊断有25例,均为肝细胞肝癌,AFP阴性的11例中有9例获病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基因重组技术的进步,使得肿瘤的生物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作为生物治疗的方式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本文就国内外有关肝癌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作一综述。1肝癌的免疫治疗1.1主动免疫治疗1.1.1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的关键是肿瘤的抗原问题,人们有可能在分子或基因水平研究诱导肿瘤抗原的表达,促进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唤起宿主的主动免疫反应。ChmgWL等L‘]应用激活的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 相似文献
11.
胆管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目前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抑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胆管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内皮抑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可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和迁移,在动物试验中能有效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内皮抑素基因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15.
乳腺癌的自杀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杀基因治疗乳腺癌的研究现状、自杀基因体系、旁观者效应、临床试验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自杀基因治疗乳腺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32磷玻璃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国产32磷玻璃微球(32P-GMS)治疗肝癌疗效观察。方法经度股动脉穿刺,导管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灌注32P-GMS超液化碘油混悬液,治疗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14例;随机对照组原发性肝癌18例用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治疗后3月观察原发性肝癌32P-GMS治疗组病灶缩小>50%6例,50%~25%11例,<25%~10%12例,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18例中14例有效(77.78%),经Ridit分析和X2检验,二组无显著差异。转移性肝癌14例中11例有效。32P-GMS治疗肝癌总有效率86.96%(40/46)。32P-GMS治疗组未出现明显血液毒性。结论32P-GMS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Zhi Guo Wenge Xing Haishan Yang Lin Wang Yunpeng Jiang Bingyu Huang Gang Nu YAN Lu 《中国肿瘤临床(英文版)》2005,2(4):731-73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optosis induced by Bax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and to examine the results of 2 different routes for in vivo gene delivery.METHODS The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of the Bax gene transferred to the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QGY7703 cell line was examined. In addition the Bax gene was transferred in vivo in mice via the caudal vein or hepatic artery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target organ and non-target organ transfection.RESULTS 1)The Bax gene mediated by a binary adenoviral vector system induced apoptosis in the human hepatic carcinoma QFY7703 cell line. The cell apoptotic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ax) was 50.2± 6.9% but only 32.1 ± 9.7% in the Ad/CMV-p53 group, showing that the Bax-apoptotic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 LacZ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the target organ (liver) when given through the hepatic artery than through the tail vein. In contrast, LacZ expression in the nontarget organs was higher if given through the tail vein compared to the hepatic artery.CONCLUSION Superselective hepatic artery delivery with Bax gene therapy is safe, specific, effective and has low toxicity.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basis for Bex-gene therapy via the hepatic artery in viv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