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骞 《实用肿瘤杂志》2009,24(2):102-103
直肠间质瘤是最常见的直肠间叶来源肿瘤,约占直肠间叶来源肿瘤的80%,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发病率列于胃、小肠之后居第三位。自1983年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提出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人们对直肠间质瘤起源、基因表达和突变、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学诊断、恶性程度的界定、外科治疗方法以及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的应用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19例结直肠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直肠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3月首次治疗的19例结直肠GIST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加以随访,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手术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0.0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9.3%和69.4%.非扩大切除术者(即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与扩大切除术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核分裂和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3.
直肠间质瘤1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2003年以来的16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1例,女5例,发病年龄27~81岁。9例患者无症状,7例有症状者表现为便血4例,排便困难2例,便形改变2例,肛周疼痛1例。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Mason术)7例,经肛门肿物切除术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3例,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1例。肿瘤直径最小0.4cm,最大者18.5cm,其中小于2cm6例,2.1~5cm7例,5.1~10cm2例,大于10cm1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5例,CD34阳性12例,Desmin阳性2例,SMA阳性4例。2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结论直肠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伊马替尼对复发转移的间质瘤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直肠间质瘤的手术方式和预后。 方法 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0年1月~2007 年1月收治的15例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3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4例行直肠前切除术,8例行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在两年之内局部复发,再次行扩大切除。100%的病人接受了随访。到随访期结束,除1例死于腹腔种植转移,2例死于肝转移外,其余均无病生存。 结论 外科手术是直肠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因肿瘤大小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而多样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意义,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8年收治的13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状况及CD117、CD34免疫组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4例共行手术11次.结直肠间质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占92.3%,CD117阳性率占92.33%,CD34阳性率占77.0%.13例患者皆无淋巴转移.肿瘤体积10cm以上,核分裂>5/50 HPF 6例,其中2例出现肝转移,2例膀胱及大网膜转移.结论结直肠恶性间质瘤体积>10cm.核分裂>5/50 HPF是远处转移的信号.采用合理的首次治疗,肿瘤完整切除及预防性大网膜切除是治疗结直肠恶性间质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概念的提出和普及,人们对这类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尽管胃肠道间质瘤大多发生在胃和小肠,但直肠的间质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外科治疗以及辅助治疗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正确认识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概念有助于提高直肠间质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位于直肠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1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免疫组化检测CDll7、CD34阳性率分别为100%、72.7%,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考虑为GIST者3例(27.3%),本组均经手术治疗,行Dixon术6例,Miles术3例,局部切除2例。经随访18~150个月,死亡2例,其余9例均存活且无复发。结论:直肠间质瘤临床少见,生物学行为多变,具有潜在恶性,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根治性切除较局部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靶向药物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0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生存情况采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结果:直肠间质瘤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69%、60%。高风险度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5%、46%。获得完整切除肿瘤组和未获得完整切除肿瘤组患者1、3、5生存率分别为100%、77%、63%和80%、2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结论:直肠间质瘤患者5年生存率低,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和术后服用靶向药物是提高疾病总生存率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4):186-190
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一种少见的亚群。虽然影像学、内镜技术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术前仍很难达到完全确诊。内镜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ISTs诊断率高达80%。对于非转移性原发的十二指肠GISTs,获得显微镜下阴性切缘的手术切除仍是潜在治愈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胰十二指肠区域的复杂解剖,最佳治疗策略仍具有挑战性。复发风险和无瘤生存时间取决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复发风险分层,而不是手术方式。伊马替尼作为新辅助治疗,对治疗复发和转移性GISTs起到重要作用。对十二指肠GISTs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式的全面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发现更新且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直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相对少见的疾病,缺少统一的治疗规范。本研究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2年1 月~2009年4 月间收治的18例直肠GIST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肠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血便或大便次数增多。CT或MRI 显示肿块边界清楚,瘤内有出血坏死及无淋巴结肿大。18例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D117 和CD34阳性率均100% 。低危险性和极低危险性共8 例,占44.4% 。全组均经手术治疗,行局部切除12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3 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3 例。术前以伊马替尼新辅助化疗3 例,均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然后均行局部切除。随访1~84个月,5 例患者复发转移,其中3 例行伊马替尼治疗,病情稳定。另外2 例未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死亡1 例,另1 例反复局部切除后行Miles手术。局部切除组与Miles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75.0 ± 8.4)个月和(26.0 ± 11.1)个月(P=0.023)。 结论:直肠GIST的治疗方法应有别于直肠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对大部分低危险性的患者可通过各种手术路径行局部切除而达到满意效果。伊马替尼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可使部分直肠GIST患者获得保肛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VI瘘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VI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56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24例,其中行保守治疗8例(7例治愈,1例转手术治疗后治愈);行末端回肠造瘘术11例,横结肠造瘘术5例,均治愈。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肿瘤的分期等因素有关(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肠梗阻、肿瘤分期、肿瘤与肛缘距离为吻合口瘘发生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正确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减轻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应用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64例作回顾性分析。五年生存率31.25%,局部复发率3.62%。结果表明,对适当选择的低位直肠癌病例,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的生存率和病人生活质量都是令人满意的。讨论了手术方法的依据,手术适应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65例。[结果]65例按TME原则采用腹腔镜完成直肠癌手术.Dixon手术58.5%(38/65),Miles手术30.8%(20/651,Parks手术10.8%(7/65)。手术时间130-300min.平均1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ml。本组无吻合口瘘,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4d肠道功能恢复。[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安全可行,术中应根据病情选择肠系膜下动脉切断位置、盆腔自主神经保留以及是否行保护性回肠造口。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6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65例。[结果]65例按TME原则采用腹腔镜完成直肠癌手术.Dixon手术58.5%(38/65),Miles手术30.8%(20/651,Parks手术10.8%(7/65)。手术时间130-300min.平均1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ml。本组无吻合口瘘,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4d肠道功能恢复。[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安全可行,术中应根据病情选择肠系膜下动脉切断位置、盆腔自主神经保留以及是否行保护性回肠造口。  相似文献   

15.
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保肛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趄怕系膜全切除的疗效。[方法]分析1995年-2000年132例低位直肠癌行直肠系膜全切除的疗效,局部复发及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结果]局部复发11例(8.3%),吻合口瘘8例(6%),吻合口狭窄16例(12.1%)。3年生存率82.5%(108/132),5年生存率61.3%(81/132)。[结论]直肠系膜全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效果满意。是治疗低位直肠癌,防止局部复发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胃间质瘤37例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间37例手术切除的GST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7例GST中肿瘤位于胃底部、胃体部、胃窦部分别为6例、11例、20例,肿瘤平均直径5.45±4.53cm。免疫组化分析CD117阳性表达率为97.0%。全组35例施行肿瘤完全切除术,另2例分别行姑息切除或活检。32例患者获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O%、88.2%、81.1%。Fletcher恶性风险分级与生存率密切相关(P=O.002),极低度、低度、中度风险组与高度风险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高度重视GST初次手术的完全切除,对恶性风险较高的GST需积极施行切除范围较大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6例直肠腺瘤的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腺瘤的CT表现.[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腺瘤按病理类型分为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其中8例恶变.CT征象如下:广基生长有8例,窄基带蒂生长的5例,环壁增厚的有4例;向腔内匍匐式或菜花状生长的有10例;占肠周径比率在1/3以下的9例;病灶与直肠壁相贴时留下通气的间隙7例,可作为直肠腺瘤的特征性表现.[结论]一般直肠腺瘤均具有典型的CT表现,术前明确的腺瘤的CT诊断对于手术方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9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3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治疗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5.9±18.3个月,局部复发治疗后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7%、32.8%、21.5%,行根治性手术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7%、71.3%、53.5%,姑息性治疗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0%、11.4%、0。[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应争取再次行根治性切除术,能否行根治性手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于爱军 《中国肿瘤》2007,16(6):483-48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输卵管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输卵管癌64例临床资料。[结果]64例输卵管癌的5年生存率56.25%。52例分期手术患者和12例无分期手术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84.61%vs58.32%,P=0.0429;65.38%vs33.32%,P=0.043);23例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和14例不满意细胞减灭术患者的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89.47%vs66.67%,P=0.0466;68.42%vs35.67%,P=0.04441。41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23例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84.21%vs69.23%,P=0.4667;63.16%vs53.84%,P=0.459)。[结论]分期手术、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影响输卵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输卵管癌分期手术和细胞减灭中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胃间质瘤70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70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2例,胃楔形切除32例.肿瘤平均直径5.4cm,胃周淋巴结转移2例(2.9%).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66例(94.3%),CD34阳性53例(75.7%),SMA阳性24例(34.3%),Desmin阳性8例,S100阳性8例.术后复发5例,远处转移6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71.3%.良、恶性胃间质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和61.8%(P<0.05).瘤体直径<5cm与瘤体直径≥5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48.4%(P<0.05).结论: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及肿瘤的良、恶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