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M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CSII组(33例)和MSII组(30例)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糖,血脂,血清C肽,血糖达良好控制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高血糖,CSII组TG明显下降,HDLC、餐后2hC肽明显升高。结论CSII能更快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及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SII,对照组仅皮下胰岛素注射,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后,采用ELISA进行脂联素水平及HOMA指数、血脂水平评估。结果治疗组2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与治疗前对比脂联素均显著升高,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游离脂肪酸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联素水平与HOMA指数(P〈0.01)、游离脂肪酸(P〈0.05)、三酰甘油水平(P〈0.05)显著相关,与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关(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均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短期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II)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MDI)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中远期疗效费用. 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对照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 治疗观察时间2周. 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达标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追踪观察1 a疗效及平均费用.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能更快速更显著控制血糖, 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1), 且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偏少(P<0.05或P<0.01), 中远期总体医疗费用明显偏少, 患者费用较少. 结论 CSII疗效明显优于MDI, 安全性好, 且总体上减少治疗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CSⅡ)、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方法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20例、MDI组33例,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C肽、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CSⅡ组胰岛素用量少,HOMA—IR降低明显,IAI明显增加,低血糖发生率低,体质量增加少。结论CSⅡ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优于MDI。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2种方法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一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另一组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睡前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DI),治疗2周,随后门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HbAl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住院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2组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均明显升高(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较MDI组短(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161次/人)低于MDI组(0.387次/人)(P〈0.05)。门诊治疗6月后,CSII组的HbAlc下降值较MDI组显著,未服口服降糖药血糖达标率较高(P〈0.05);CSII组的血清空腹c-肽及餐后2hc一肽增加较MDI组显著。结论2组注射方法均能使血糖获得良好控制,使用胰岛素泵能尽快使血糖达标,低血糖发生较少,中长期血糖控制及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及中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胰岛素泵对31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血糖、胰岛素、C肽、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GHbAIc)、胰岛B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 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FA显著降低(P〈0.05),lh C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HOMA—IR和HOMA—B明显改善(P〈0.05,P〈0.05)。结论 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和单纯口服降糖药联合强化治疗对患者血糖、血脂、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2例空腹血糖(FBG)7.0~11.0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30例)实行单纯胰岛素治疗,第2组(32例)接受格列齐特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分别在诊断初和强化治疗3个月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并测定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脂。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B细胞功能均明显改善;单纯胰岛素治疗组HBA1C降低更显著。结论3个月后2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方案使糖代谢异常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MSII组和CSII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TC、TG、LDL-C、HDL-C、HOMA-IR、CRP、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SII组治疗前后变化量明显高于M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不仅能平稳降糖,还具有降脂、改善氧化应激及减少炎症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8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短期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构.05);2组患者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各指标差异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空腹胰岛素(FINS)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差异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胰岛素泵入(CSII)和分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CSII和MDI两组,CSII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MDI患者采用胰岛素笔治疗。结果 CSII组与MDI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分别为(3.56±0.72)d和(5.61±0.46)d,胰岛素用量为(32.7±5.6)U/d和(40.3±7.8)U/d,低血糖发生率3次/例和8次/例。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组和MDI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且CSII更能有效的控制血糖,节省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惠君  张巧  吴丹荣 《贵州医药》2004,28(6):508-509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6例,随机分成2组,CSII组12例,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MSII组患者14例,采用多次胰岛素注射法,在每日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并在每晚睡前加注中效胰岛素。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达到较好的水平,CSII组需要的达标血糖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较好的模拟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节律,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血糖的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and chronic effects of nateglinide versus acarbose on plasma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DMA) levels and lipid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 crossover trial of nateglinide and acarbose was conducted on 16 drug-na?ve patients with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during a total period of 9 weeks. Plasma glucose, serum insulin, free fatty acids (FFA),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and plasma ADMA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efficiencies of a single dose of nateglinide (120 mg) and acarbose (50 mg) for lowering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were similar. Compared to acarbose, nateglinid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ostprandial insulin release after a standard meal tes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ateglinide acutely decreased postprandial 120 min FFA concentrations and 240 min ADMA levels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acarbose. The fasting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 increased and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fasting levels of triglycerides, total cholesterol, and ADMA were unchange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nateglinide. Acarbose did not affect fasting lipid profiles or the ADMA level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duction of postprandial FFA and ADMA concentrations induced by nateglinid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artial restoration of early-phase insulin secretion and may impart a cardiovascular advantage in comparison with acarbos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脉冲式注射治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初诊2型糖尿病(T2DM)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60例空腹血糖>10mmol/L的初诊T2DM患者,分别用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CSII)组32例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SII)组28例,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结果:两组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标胰岛素日最大用量:CSII组(0.89±0.35)U/(kg·d)较MSII组(1.08±0.31)U/(kg·d)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平均控制天数:CSII组(6.3±2.1)天,较MSII组(9.5±4.9)天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SII方式较MSII方式更快速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将新入院的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CSII)组和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MSII)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但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与MSII组无差异。结论 CSI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胰岛素控制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疗效并选择合理给药方式。方法 115例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别给予胰岛素连续皮下输注及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糖达标(空腹血糖4.4~8.0 mmol/L,餐后血糖4.4~10.0 mmol/L)的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2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后空腹、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治疗后前6 d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2.5±1.1)d,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6.5±2.3)d明显缩短;达标时胰岛素用量(44±11)U/d,与MSII组(44±12)U/d无明显差异;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1.7%明显低于MSII组15.8%(P〈0.01);CSII组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MSII组5.3%(P〈0.01);手术拆线时间CSII组(4.8±0.8)d低于MSII组(6.3±1.2)d。结论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理想;CSII较MSII更快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CSⅡ)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将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Ⅱ组)38例和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32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的天数和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少于MSⅡ组(P〈0.01);CSⅡ组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MSⅡ组(P〈0.01)。结论CSⅡ是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喂养对糖尿病(DM)大鼠骨骼肌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非诺贝特治疗后其表达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C)、DM正常饮食组(DN),DM高脂饮食组(DH)和DM高脂饮食非诺贝特治疗组(DHF)。10wk后留取空腹血浆测定血糖(FPG)、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胰岛素,同时测定骨骼肌细胞内TG和FFA,RT-PCR法测定骨骼肌UCP3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和DN组相比,DH组大鼠血浆和肌肉内FFA和TG均明显升高,骨骼肌UCP3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明显升高(P<0.01)。给予非诺贝特后可以明显改善上述异常(P<0.01),同时观察到骨骼肌内UCP3基因表达较DH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脂喂养可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浆脂质水平,引起肌肉组织内脂质沉积,导致胰岛素抵抗(IR)。非诺贝特有降低血浆脂肪酸水平和肌肉内脂质沉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强UCP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脂肪肝与瘦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与血清瘦素的关系。方法65例2型糖尿病,其中合并脂肪肝者30例,除外嗜酒者、病毒性及药物性肝炎史者,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人血清瘦素,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对照组健康人30例,与糖尿病组相匹配,分组和观察指标也相同。结果2型糖尿病脂肪肝患者的瘦素、FINS、HOMA-R、TG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P<0.05)。以2型糖尿病是否伴有脂肪肝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瘦素、TG是糖尿病患者脂肪肝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脂肪肝患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CSI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采用CGMS与CSII结合治疗模式(40例),B组采用单纯CSII治疗(40例),C组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40例)。后两组采用指端毛细血糖监测法。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漂移情况。结果治疗7d后,A组和B组患者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F)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C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亦较C组明显减少(P<0.05)。其中,A组MBG、MAGE、低血糖次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CGMS能监测血糖连续的变化曲线,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更有利于ICU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