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合并纳络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6 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微创治疗 +纳络酮 ) ,B组 (微创治疗 ) ,各 32例 ,两组均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 ,A 组另加用纳络酮 2 m g/ d静滴 ,共用 2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 A组有效率(81.2 5 % )及显效率 (5 0 .0 % )均明显优于 B组 (5 0 %、2 8.13% ) ,二者差异极显著 (P <0 .0 1、 P <0 .0 5 )。 (2 )存活患者中 A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 B组 (P <0 .0 5 ) ;A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 B组 (P <0 .0 5 )。 (3) 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 B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4 )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合并纳络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微创术疗效好 ,能明显提高有效率 ,降低并发症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微创术 )治疗中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微创术是应用CT定位 ,颅内血肿穿刺 ,射流冲碎血肿 ,血肿腔内注入液化剂和引流来清除脑血肿。结果 我们应用微创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 3 0例 ,有效率 83 3 % ( 2 5 /3 0 ) ,死亡率 16 7% ,残废率明显降低。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明显 ,手术创伤小 ,操作方便、安全 ,为脑出血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7例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微创治疗组)33例,B组(保守治疗组)34例,A组采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B组单纯行保守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A组有效率(63.6%)及显效率(39.4%)均明显高于B组(35.3%,20.6%)(P<0.05),而A组病死率(27.3%)明显小于B组(55.5%)(P<0.01);(2)A组血肿消失速度[(15.1±3.4)d]明显快于B组[(35.3±5.2)d](P≤0.01);(3)治疗前、后15d A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快于B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好,且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及缩短患者血肿消失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简易碎吸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81例基底节压出血分为2组,简易碎吸组92例,采用直径5mm槽型手锥锥透颅骨,LXS-1型颅内血肿碎吸机负压吸引,硅胶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微创穿刺组189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正压冲洗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结果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AM)评分,简易碎吸组术前(38.7±8.1),术后28d为(19.6±7.4);微创穿刺组术前(39.1±8.3),术后28d(11.48±5.4),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ADL优良率,简易碎吸组54.3%,微创穿刺组77.8%(P<0.005).病死率简易碎吸组42.4%,微创穿刺组21.2%(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近期、远期疗效均好,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与微创钻孔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血肿量40 ̄60ml、无脑疝表现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43例,微创钻孔血肿碎吸引流术(B组)42例,对比研究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术后肢体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B组(P<0.05),术后肢体肌力恢复情况,A组比B组差(P<0.01)。结论血肿量40 ̄60ml、无脑疝表现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钻孔血肿碎吸引流术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及术后肢体肌力的恢复上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0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后4周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A组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A组重残发生率(23.9%)明显低于B组(37....  相似文献   

7.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所选病例分为微创组(100例)和对照组(103例),微创组采用微创术清除血肿,对照组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2周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周微创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5%(P0.05),同时微创组治疗后2周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54例简单随机分为微创血肿腑吸术组、微创血肿引流术组和内科治疗组。根据配对条件对204例患者按1∶1配对研究,分别行微创血肿碎吸术和内科治疗。微创血肿碎吸术中50例患者与50例微创血肿引流术患者对比。微创血肿碎吸术组和微创血肿引流术组根据头部CT显示血肿的不同情况进行穿刺手术。内科治疗组以药物治疗为主。结果微创血肿碎吸术组和内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IS)别是17.53±12.33与32.76±9.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血肿碎吸术组和微创血肿引流术组患者治疗后CNIS分别是16.38±11.25与25.39±10.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存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ADL1-2级、ADL3-4级、ADL5级,微创血肿碎吸术和内科治疗对照组及微创血肿碎吸术和微创血肿引流术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病死率两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临床观察及随访表明微创血肿碎吸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及微创血肿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在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纳洛酮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手术+纳洛酮),B组(手术),各32例,两组均使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A组另加用纳洛酮4mg.bid静滴,共用2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A组有效率(56.25%)及显效率(37.50%)均明显优于B组(25.00%、15.63%),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P〈0.01)。(2)存活患者中A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B组(P〈0.05);A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3)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P〈0.05)。(4)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纳洛酮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手术疗效好,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和YL—I型血肿粉碎针技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结果 开颅组存活率 71% ,重残率 43 % ;微创组存活率 84% ,重残率 19%。两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 ,手术创伤小 ,远期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手术组)12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96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降颅压,调整血压,预防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手术组另外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明显提高基本治愈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纳洛酮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 2例脑出血患者均使用一次性血肿碎吸针及酶技术将血肿液化经穿刺针腔排出颅外 ,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 ,同时应用纳洛酮 2mg/d静滴。结果 :3 2例中死亡 4例 ,死亡率 13 3 % ,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同时意识恢复时间缩短 ,临床疗效评定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该手术创伤较小 ,操作简单、安全、快捷 ,不受场地限制 ,加用纳洛酮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并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出血并随机抽取既往病例22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明显好转4例,基本好转10例,死亡6例,病死率30%;对照组明显好转1例,好转5例,死亡16例,病死率73%。结论颅内血肿碎吸术联合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双针微创与单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A组(n=44)与B组(n=43)。A组采取双针微创穿刺,B组采取单针微创穿刺,比较2组治疗前后颅内血肿量、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颅内血肿量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1d、3d、5d、7d后A组颅内血肿量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死亡于肺部感染,B组2例均由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2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有效率(75.0%)显著高于B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9%,明显低于B组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型脑出血可更快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效果优于单针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采用不同部位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死亡14例,死亡率32.6%,远远低于文献报道,血肿清除速度也大大提高。结论采用不同部位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重症脑血出疗效可靠,病死率明显降低,颅内血肿清除速度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16.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YL-1型碎吸针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中按颅内血肿的不同性状提出个体化操作方法,以弥补YL-1型粉碎针的缺陷。方法 对同期入院的脑出血、具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适应证而又同意此疗法的病人,随机分为术式改进组(试验组)与对照组,3个月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个体化方案,优于程序化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纳洛酮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2例脑出血患者均使用一次性血肿碎吸针及酶技术将血肿液化经穿刺针腔排出颅外,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同时应用纳洛酮2mg/d静滴。结果:32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13.3%,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同时意识恢复时间缩短,临床疗效评定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该手术创伤较小,操作简单、安全、快捷,不受场地限制,加用纳洛酮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的手术救治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微创减压血肿清除术结合传感器监测颅内压 (ICP)救治 52例和徒手锥颅血肿碎吸术 60例 ,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 1个月疗效前者 ( 86 5% )、后者 ( 65 0 % ) ,同时再出血率前者 ( 3 8% )、后者 ( 2 3 3% ) ,两者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瞳孔恢复时间 ,两组相比均有极显著的差异 ( p <0 0 1)。结论 :改良微创减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脑疝较理想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脱水、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内科治疗,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则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11%、13.33%,与对照组的75.00%、37.50%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术后1d、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2组ADL分级Ⅰ级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微创术是应用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射流冲碎血肿,血肿腔内注入液化剂和引流来清除脑血肿。结果 我们应用微创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30例,有效率83.3%(25/30),死亡率16.7%,残废率明显降低。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明显,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安全,为脑出血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