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治疗失败原因以及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和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方法:患者分为两组:(1)淋巴结转移组(第1组)为69例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放疗病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转移淋巴结区域。(2)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组(第2组)为术后放疗的食管鳞癌86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肿瘤瘤床,常规分割,中位总剂量59.65Gy,30分次,42d完成。结果:第1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38例,(70.4%)。第2组中位随访时间47.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2.5%和30.3%。1、3、5年局控率分别为:88.8%、72.0%和57.4%,影响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肿瘤是否残留。放疗剂量50-60Gy的生存率最佳。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主要失败原因是远处转移,规则足量化疗是必要的。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与包括纵隔和双锁骨上大野放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联合鼻咽腔内后程热疗治疗鼻咽肿瘤在局部控制率以及近期疗效方面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72例首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6Mv X线常规放射治疗加第3周起鼻咽腔内后程微波加热,每周1次,每例平均加热4次;对照组37例,采用6Mv X线单纯常规放射治疗。2组放射治疗剂量均为62~74 Gy/31~37 F,中位剂量68 Gy/34 F,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2.9%(29例)、14.3%(5例);对照组分别为59.4%(22例)(P〈0.05)和29.8%(11例)(P〉0.05)。咽旁间隙肿瘤CR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0%(21/25)、64.0%(1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了鼻咽腔内肿瘤完全消退时的肿瘤剂量;急性重度黏膜反应(3~4级)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鼻咽腔内后程热疗治疗鼻咽癌能被患者所耐受,能改善局部控制率,是否能改善咽旁间隙受侵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待累积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普通放疗后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70岁以上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普通放疗后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70岁以上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32例,普通放疗DT30~40Gy,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射剂量DT26~36Gy。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7.6%,34.8%,8.3%。结论:老年局部晚期NSCLC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70岁以上老年局部晚期NSCLC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对急性反应可以耐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率,是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选择的无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贫血程度对根治性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12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射治疗,体外照射总剂量50 Gy及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总剂量42 Gy。患者均在放疗前及放疗中进行血红蛋白水平测定,了解其与宫颈癌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疗效的关系。结果放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越低,放疗后肿瘤局部控制率及5 a生存率均越低(P<0.01);放疗中,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组完全缓解率及5 a生存率均较降低组高(P<0.01,P<0.05)。结论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疗效,放疗前纠正贫血有助于宫颈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ⅠE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是否超腔及治疗模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4例ⅠE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行单纯放射治疗或合并化疗综合治疗。放射治疗:主野鼻前野辅以单或双侧耳前野、面颈联合野;鼻腔靶区中位剂量56Gy(40~60Gy),颈部未作预防性照射。化疗:14例放疗前、中、后CHOP方案或Me-CCNU化疗2~6疗程。4例手术后行放射治疗或放射治疗配合化疗。将肿瘤局部侵犯范围分二个组:Ⅰ组(未超腔组)为病灶局限于鼻腔(18例);Ⅱ组(超腔组)为病灶累及邻近一个以上结构(16例)。结果3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41个月,5年总生存率41%,无瘤生存率32%,局部控制率74%。远处浸润率41%,Ⅰ、Ⅱ组5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侵犯率分别为61%和19%、100%和44%、22%和63%,肿瘤超腔对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侵犯均有显著性影响,全身化疗对超腔组病例有意义。结论肿瘤局部是否超腔是影响ⅠE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侵犯的主要因素,对于超腔ⅠE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须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残留和复发的颈部淋巴结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1994-1997年住院的68例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后有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进行远期疗效预后分析,并以坟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根治性放疗后颈淋结残留和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行手术后的三年、五年局部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的控制率(95%CI)分别为30.2-50.2%和20.2-30.4%,淋巴结复发控制的中位时间27月。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行颈部淋巴结手术治疗术后三年、五年生存率(95%CI)分别为43.1-52.1%和18.1-30%,中位生存时间为32月。颈部淋巴结大小,活动度及手术方式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及颈部残留与复发与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根治性放疗术后颈淋结残留和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行手术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近期疗效。方法32例初治元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分三阶段对原发灶放射治疗。第一段用面颈联合野常规放疗DT36Gy,第二段用耳前野放疗DT14Gy,第三段用3DCRT DT 20-25Gy。总照射剂量DT70-75Gy。颈部用切线野/或者加电子线野作常规分割照射,设野上界保持与主野下界衔接,对颈淋巴结阴性照射DT50Gy,淋巴结阳性照射DT66—70Gy。结果局部肿瘤消退率(有效率)100%,完全缓解率93.75%,1年生存率100%。元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剂量分布,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对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2月~2007年3月,将6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后超组各30例,放射治疗方法为:常规组总剂量DT:66Gy,1F/d,2Gy/F,5F/W,共33F/7W。后超组前4周同常规组,后2周改为2F/d,1.2Gy/F,间隔8h,总剂量DT:64Gy,共30F/6W。结果后超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后超组早期放射副作用高于常规组,两组晚期副作用无明显异常。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放射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就诊时多属中晚期,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能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其照射方式主要是三野等中心照射的固定模式,近两年来对食管癌肿瘤剂量作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以50Gy~70Gy为宜,但是对三野剂量如何分配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作利用美国ARTS公司生产的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ARTS-3D-TPS)对目前我国常用的食管癌三野等中心照射模式三野剂量权重因子(前野:左后斜野:右后斜野)1:0.5:0.5和1:1:1作了自身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外照射结合腔内后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根治性外照射后腔内残留病灶后装放疗的疗效。方法 治疗分综合放疗组及对照组。综合放疗组162例治鼻咽癌经根治性照射后腔内仍有残留病灶,鼻咽部外照射采用6MV—X线或^60co—r线,剂量为70Gy-35F,外照射结束后1~3周进行腔内后装,腔内后装采用低剂量率^192Ir源,鼻咽部黏膜参考点剂量为6~8Gy,总剂量为8—24Gy(中位值16Gy)。对照组外照射采用6MV—X线或60co—r线,剂量为70Gy。结果 结合放疗组近期肿瘤局控率为96.3%,对照组为87.0%。两组均无不良放疗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 外照射结合腔内后装治疗鼻咽癌可提高局部控制率,无不良放疗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因素,并评价术后预防性放疗价值。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6年11月本院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均为鳞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N0期患者859例,其中单纯手术760例,术后放疗99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照射中位总剂量50 Gy,分25次,2 Gy/次,5次/周,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1.5%、72.9%和65.5%,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是性别、年龄、病变长度和pT分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pT4期和病变长度>5 cm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67.1%、34.6%和81.3%、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而对病变长度≤5 cm、不同病变部位、食管残端癌、脉管癌栓和pT1-3期患者术后放疗的生存率没有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提高pT4期及病变长度>5 cm的生存率和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输尿管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疗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辅助放疗24例,未行术后放疗22例)临床资料。24例术后放疗病例中,15例行全尿路放疗,9例行输尿管局部放疗。结果:术后局部放疗和全尿路放疗的局控率分别为22.22%和80%,有显著差异(P<0.05)。全尿路放疗和单纯手术组的局控率分别为80%和45.45%,亦有显著差异(P=0.036)。两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应给予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应采用全尿路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度梗阻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1984年9月~1992年12月共收治重度梗阻食管癌75例,采用60Co外照射,梗阻缓解前用前野照射,野上界距梗阻上端3cm,下端距上界15~16cm,野宽6~7cm,待梗阻缓解后重新定位,设背部两斜野成角照射,每次2Gy,每周5次,DT60-70Gy。结果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3%、10.7%、4.0%、1.3%;梗阻缓解率89.3%。结论放射治疗能缓解重度梗阻食管癌梗阻症状,放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术前45Gy放疗效果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钱宏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8(4):213-214,I065
目的 观察中低位直肠腺癌术前中效果的临床病理改变。方法 对29例中低位直肠癌行术45Gy放射治疗。直肠镜观察放疗前后直肠肿块的肉眼变化,并比较其活检标本与放疗后手术标本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 放疗后直肠镜肿块消失、肿块缩小和无明显变化者分别13.8%、62.1%和24.1%。镜下69.0%的病例可见到瘤细胞明显消失、退变和坏死,以及间质纤维化;31.0%的病例对放射无明显反应。结论 术前45Gy照射可使大多数直肠癌瘤体缩小,瘤细胞退变、坏死、消失,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中、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1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分成两组:3D-CRT组65例,照射剂量60~70 Gy,每次2 Gy,每周5次,中位剂量66 Gy;LCAF组55例,前程为传统常规分割放疗,照射剂量30 Gy,后程改为加速起分割放疗,每次1.5 Gy,每天2次,照射剂量30~39 Gy,总剂量60~69 Gy,中位剂量63 Gy.结果3D-CRT组.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1%和79.0%,较LCAF组的81.9%和62.9%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4%和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LCAF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3%和27.3%(P=0.036).结论 食管癌3D-CRT的局控率、近期生存率稍优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并且其不良反应较LCAF组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生场热疗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2例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内生场热疗+放疗治疗组;放疗组(对照)。用钴60治疗机常规放射治疗,DT 60~66 Gy/30~33 F;综合组加内生场热疗,2 F/W,8~10 F。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综合组疗初和疗终时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变化均无显著意义(P>0.05);单放组疗初和疗终时T细胞亚群:CD4+下降(P<0.05),CD4+/CD8+下降(P<0.01),CD8+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放射反应减轻。结论内生场热疗可能减轻食管癌患者的急性反应,改善放疗所致的T细胞亚群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癌近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5例食管癌行单纯6。Co外照射后一年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年内死亡率为44.29%(225例);年龄大于69岁死亡率55.56%(35例);胸下段食管癌死亡率5.36%(62例);病灶长度大于8.9cm死亡率54.02%(47例);有远处转移者死亡率55.00%(44例);放疗剂量在DT60-69Gy范围之外者死亡率达58.00%。结论 病灶部位愈低,病变长度愈长,死亡率愈高;年龄超过69岁者,有远处转移者死亡较高;放疗剂量以DT60-69Gy为宜;死亡率与性别、照射野数(P〉0.05)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N0期食管鳞癌三野根治术后放疗价值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分析1993年1月至2006年11月我院食管癌患者行下颈、右胸、上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均为鳞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N0期患者756例,其中单纯手术665例,术后放疗91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照射中位总剂量50 Gy,分25次,2 Gy/次,5次/周,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7%、82.2%、74.1%和65.4%,5年生存率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分别为73.7%和76.8%(χ2=0.134,P=0.714)。分层分析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pT4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对50.4%(χ2=3.919,P=0.048),并能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而对于病变长度≤5 cm患者5年生存率反而降低,分别为69.5%和74.3%(χ2=4.336,P=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提高pT4期的生存率和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昱明  张纯  成奇峰 《华西医学》2006,21(3):490-491
目的:观察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T3-4N0-1M0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照射2Gy/次,5次/周,鼻咽部原发灶DT68-72 Gy/6.8-7.2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照射DT50 Gy/5周。研究组前3.6周同对照组,然后每周分割剂量逐渐递增,即分割剂量的第1、2、3周分别为1.1Gy/次、1.2 Gy/次、1.3 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大于6小时,每周5次,鼻咽部总剂量DT72Gy/6.6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剂量DT50 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77.8%、22.2%和55.6%、44.4%(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20.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post-operative chemoirradiation for gastric carcinoma. The records of 5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section for gastric 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Forty-six patients had complete resection without any residual disease but with high-risk factors of relapse. Twelve patients had microscopic residual disease. Doses of irradiation ranged from 45 to 54 Gy with a median dose of 49 Gy in 1.8 Gy fractions. Fifty-three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5-fluorouracil-based 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all of them received chemotherap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radiotherapy. The median survival of the entire group of patients was 21 months. The 30th month diseas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after surgery was 32 and 45%,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and 30th month survival rate was 23 months and 54% in patients with no residual disease, and 15 months and 18% for those with residual disease, respectively (p = 0.049).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detected between residual disease and survival and between high-grade tumour and survival (p < 0.05 for each). Patients with both nodal involvement and direct tumour extension beyond the gastric wall have a high risk of locoregional failure, and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reduces local failure and improves survi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