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的变化。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32例SAP患者为SAP组,30例体检健康人为NC组。于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即静脉采血,平行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TXA2、PGI2水平,并计算TXA2、PGI2比值。结果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SAP组血液流变学中除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NC组(t=2.185,P0.05)外,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高于NC组(t=2.820、2.755、2.700、3.622,P0.05),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高于NC组(t=3.391、2.018,P0.05),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NC组(t=2.980、2.209、2.004,P0.05)、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高于NC组(t=2.630、2.440,P0.05);SAP组TXA2、PGI2、TXA2、PGI2比值高于NC组(t=3.256、2.589、2.640,P0.05)。结论 SAP患者早期即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及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8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血脂(TC、TG、LDL-C、HDL-C)、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内黏度、血细胞比容)等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内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内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 (110/118),高于对照组的69.5% (82/118) (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干预疗效显著,降脂效果明显,可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脑梗死预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血清解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I_2(PGI_2)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SAP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螺旋型鼻肠管给予活血清解汤2次/d,治疗1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进行血淀粉酶、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TXA_2和PGI_2水平检测。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64%vs 88%;χ~2=3.947,P=0.047)。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时血清淀粉酶、血D二聚体、TXA_2和TXA_2/PGI_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值均0.01),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GI2水平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升高(P值均0.01),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值均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7天时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全血高、中、低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等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在第7天时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结论中药活血清解汤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控制D二聚体的升高,维持TXA2、PGI2之间的平衡,起到治疗SAP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老年恶性肿瘤病人(转移组52例,未转移组84例)和5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作为了解老年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罗文玲 《内科》2013,8(4):384-38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查在诊断、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RVO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黏附率等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VO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数值升高,在临床上可为RVO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经血液流变学化验确诊异常的高血压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76例,进行给药前、后自身比较和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胆回醇、三酰甘油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三酰甘油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对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有影响,且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痰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8例,无视网膜病变(NDR)32例进行血液为指标和GHb检测并观察。结果DR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是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NDR组(P<0.05)。结论 DR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较NDR组改变显,与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胰腺炎组按1 mL/kg胰腺被膜下注入5%牛磺胆酸钠,关腹前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10 mL/kg)。丹参组在关腹前腹腔内注入丹参注射液(10 mL/kg)。两组分别在造模6、12、24 h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利普生LBY-N6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结果丹参组在6、12、24 h时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胰腺炎组(P均<0.05)。结论丹参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自由基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择期开腹手术患者64例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各 3 2例 ,同时监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 DL )、脂质过氧化物(L 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指标。结果 :冠心病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 ox-L 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且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红血细胞压积与 ox-L DL 间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冠心病组 L PO活性增高 (P<0 .0 5) ,SOD活性降低 (P<0 .0 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的同时 ,伴有 ox-L DL 和 L PO活性增高 ,SOD活性降低 ,且血液流变学变化与 ox-L DL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巍巍 《山东医药》2010,50(9):85-86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晚期母血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及胎盘血栓素A:受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GDM妊娠晚期患者(GDM组)及同期正常妊娠者(对照组)各30例,用放免法检测母血TXA2、PGI2水平(分别以TXB2和6-keto—PGFlα浓度代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血栓素受体(TXA2R)水平。结果实验组母血TXB2浓度、TXB2/6-keto—PGFl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实验组胎盘TXA2R阳性表达以强阳性为主,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血中TXA2浓度异常升高及TXA2/PGI2比例失衡与GDM胎盘TXA2R强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差异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糖耐量异常组(IGT组)100例,2型糖尿病组(T2DM组)1。0例,对照组(NC组)60名。比较各组血浆PGE2水平的差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T2DM组空腹血浆PGE2水平比IGT组及NC组明显升高(P〈0.05),IGT组也高于NC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GE2是HOMA—IR的危险因素。结论PGE2可能在IR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利拉鲁肽和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时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10月住院的体质指数(BMI)>2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40例)和西格列汀治疗组(46例),于用药前、用药4周、12周和24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肾功能、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记录用药期间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血糖和HbA1c在治疗后均出现下降,但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24周后体重较用药前下降[(80±7)比(85 ±8)kg,t=2.9,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用药24周后体重较用药前下降[(82±7)比(84±7) kg,t =2.78,P<0.05];用药24周后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80±7)比(82 ±7) kg,t=-3.5,P<0.05].(3)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24周后较用药前腰围下降[分别为(101±7)比(106±8)cm,t =13.35,P<0.05],西格列汀组用药24周后腰围较用药前减少[分别为(102 ±6)比(105 ±6) cm,t =3.3,P<0.05],用药24周后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1±7)比(102±6)cm,t=-3.1,P<0.05].(4)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24周后收缩压较用药前下降[(138±7)比(143±6) mmHg,1 mmHg=0.133 kPa,=3.69,P<0.05],西格列汀组用药24周后较用药前收缩压下降[(139±4)比(141 ±5) mmHg,t=2.8,P<0.05],用药24周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7)比(139 ±4) mm Hg,t=-3.0,P<0.05];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4周后较用药前舒张压下降[(89±2)比(93±2)mmHg,t=2.6,P<0.05],西格列汀组用药24周后较用药前舒张压下降[(89±3)比(92±3)mmHg,t=3.5,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利拉鲁肽组患者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多于西格列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0%比4.3%,t=2.86,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降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即时血糖和HbA1c的能力相同,利拉鲁肽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体重、腰围和血压,西格列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二肽基肽酶4(DPP-Ⅳ)水平与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11月入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联免疫法测定DPP-Ⅳ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DEXA)测定体脂及瘦肉组织含量.将所有患者分为:体重正常组(NC组)14例(BMI 18.5~24.0 kg/m^2),超重/肥胖组(OB组)26例(BMI≥24.0 kg/m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 与NC组比较,OB组血清DPP-Ⅳ水平显著升高[(765±72)比(706±91) μg/L,t=2.2480,P<0.05].血清DPP-Ⅳ水平与全身脂肪含量(FAT)之间呈正相关(r=0.498,P<0.05).血清DPP-Ⅳ水平与T2DM患者躯干脂肪含量、上肢脂肪含量及下肢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567、0.391、0.344,均P<0.05),与全身及各部位瘦肉组织含量无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DPP-Ⅳ水平可能与T2DM患者体脂含量及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内分泌门诊5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1例)(男40例,女41例)和无冠心病组(447例)(男249例,女19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无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年龄较高[分别为(60±12)和(694-8)岁,t=-8.64,P〈0.05],糖尿病病程较长[分别为(9±7)和(12±7)年,t=-4.44,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分别为6.8%4-1.1%和7.4%±1.2%,t=-3.38,P〈0.05),收缩压增高[分别为(1304-15)和(134±15)mmHg(1mmHg=0.133kPa),t=-2.26,P〈0.05];冠心病组高血压、高血脂症、脑卒中及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的发生率均较高(X^2=14.29、9.47、25.01、7.56,均P〈0.05)。2组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相当,但HbAlC〈7.0%比例在冠心病组明显低于无冠心病组(分别为48.1%和68.2%,0=12.1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lC、合并脑卒中、收缩压以及他汀药的使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8、1.11、1.47、2.72、1.03和2.41,均P〈0.05)。结论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表现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对于这些患者不能仅注重血糖的管理,还要注意控制血压、血脂并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脂,计算体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SU继发性失效的患者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均〈0.05),而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U继发性失效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抵抗相互影响,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SU继发性失效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血栓素A2(TXA2)与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TXB2、6-酮前列腺素(Keto—PGF)1α水平及其比值(TXB2/6-Keto—PGF1α,T/K),观察冠心宁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TXA2与PGI2比值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UAP患者被随机分为冠心宁组和常规治疗组。另选6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分别测定TXB2,6-Keto—PGF1α水平,计算T/K比值。结果:UAP患者血浆TXB2、T/K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6.13±89.86)pg/ml:(78.2±19.4)pg/ml,(3.19±0.78):(0.57±0.13)],而6-Keto-PGF1α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7.02±21.63)pg/ml:(112.4±26.14)pg/ml,P均〈0.01]。常规治疗组和冠心宁组治疗后6~Keto—PGFlα均明显升高(P〈0.05,P〈0.01),TXB2、T/K比值明显下降(P均〈O.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冠心宁组治疗后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80.2±26.3)pg/ml:(109.1±23.9)pg/ml,P〈0.013,TXB2、T/K比值显著下降[(123.5±34.2)pg/ml:(100.5±35.6)pg/ml,(1.59±2.66):(0.91±0.17),P〈0.05~0.01]。结论:冠心宁注射液可减少TXA2的生成,促进PGI2分泌.纠正TXA2/PG它比值失衡,这可能是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冠心病患者分急性冠状脉综合征(ACS)组180例以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20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MCP-1浓度,PCR-RFLP方法检测MCP-1-2518G/A位点多态性,研究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1)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ACS组GG型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较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GG型基因:ACS组(33.4%),SAP组(24.2%),对照组(15.0%)。P〈0.05;G等位基因频率:ACS组(51.1%),SAP组(40.4%),对照组(31.7%),P〈0.05],ACS组AA型基因及A等位基因较SAP组及正常对照组降低[AA型基因:ACS组(31.1%),SAP组(43.3%),对照组(51.7%),P〈O.05;A等位基因频率:ACS组(48.9%),SAP组(59.6%),对照组(68.3%),P〈0.05]。(2)三种基因型间MCP.1浓度比较,GG型MCP-1浓度较AG型及AA型升高[GG型基因:(153±22)ng/L,AG型基因:(136±18)ng/L,AA型基因:(124±15)ng/L,(P〈0.05)]。(3)多元回归分析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MCP-1GG型基因成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MCP-1-2518G/A基因多态G等位基因能通过增强MCP-1表达参与冠心病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毗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肝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HF)组30只和正常对照(Nc)组10只,其中HF组又分为高脂对照(HFN)亚组和毗格列酮(HFP)亚组,每组各15只。喂养12周后,HFP亚组给予吡格列酮灌胃2周,并测定大鼠体重、FPG、Fins、TG、TC、IS。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免疫沉淀技术检测肝组织PTP-1B及IRS-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HFN亚组PTP-1B表达较NC组增高(P〈0.01),HFP亚组较HFN亚组降低(P〈0.01);免疫印迹:HFN、HFP亚组PTP-1B表达均高于NC组(P〈0.01或P〈0.05),且HFP亚组低于HFN亚组(P〈0.01);免疫沉淀:HFN亚组IRS-2磷酸化程度较NC组降低(P〈0.01),HFP亚组较HFN亚组增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改善IR,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TP-1B表达,从而使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IRS-2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特异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胰腺及肺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健康雄性杂种犬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ANP组(8只)及特异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商品名:丹奥)治疗组(治疗组,8只)。采用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及胰蛋白酶混合液的方法制备ANP模型,治疗组于制模成功后2h起静脉输注2mg/kg体质量的丹奥,每天2次,连用7d。术后动态监测各组血清钙、超敏C反应蛋白(HCRP)、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7d后处死动物,取胰腺及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评分。结果对照组胰腺及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ANP组胰腺及肺损伤严重;治疗组胰腺及肺组织损伤较ANP组减轻。对照组、ANP组、治疗组的胰腺病理评分分别为(1.25±0.96)、(7.00±2.39)、(4.63±1.19)分;肺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0.75±0.50)、(7.13±1.55)、(4.88±0.83)分,ANP组、治疗组的胰腺、肺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评分又较ANP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对照组术后1d的血清钙、HCRP、TXB2、keto—PGFla水平及TXB2/keto—PGFla比值分别为(2.45±0.07)mmol/L、(30.36±4.29)mg/L、(345.8±46.8)pg/ml、(187.8±18.6)pg/ml、1.85±0.16;ANP组为(2.21±0.08)mmol/L、(72.04±10.22)mg/L、(1227.3±118.2)pg/ml、(368.8±64.4)pg/ml、3.33±0.19;治疗组为(2.32±0.08)mmol/L、(66.51±4,28)mg/L、(1179.5±116.3)pg/ml、(371.8±65.2)pg/ml、3.17±0.18。ANP组与治疗组术后血清钙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其他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组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ANP组,血HCRP水平显著低于A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应用特异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后ANP犬的胰腺及肺脏损伤程度减轻,其机制与阻断TXA2合成,纠正TXA2/PGI2的比例失衡,改善胰腺及肺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平均水平T2DM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与褪黑素(MLT)的关系. 方法 将90例T2DM患者根据HbA1 c水平分为HbA1 c<7%组28例、7%≤HbA1 c≤10%组32例和HbA1 c> 10%组30例,另选取健康对照(NC)组30名,分析不同HbA1c水平内源性MLT与HPA轴激素的关系. 结果 (1)HbA1c<7%组和NC组HPA轴激素、MLT水平相对较低,而7%≤HbA1 c≤10%组和HbA1 c> 10%组相对较高.(2)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在HbA1 c<7%组和NC组中,MLT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呈正相关(r=0.476、0.487,P均<0.05);在7%≤HbA1 c≤10%组和HbA1 c>10%组MLT与血清皮质醇(CORS)呈正相关(r=0.318、0.047,P均<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患者血清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CORS是MLT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的T2DM患者MLT与HPA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不同.过高的CORS可刺激MLT分泌,HPA轴与MLT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