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点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常见基因点突变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了解我国目前常用的HBsAg检测试剂对HBV S基因突变株的检测灵敏性,减少漏检,有效控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传播.方法 构建HBsAg重组野毒株和重组变异株表达质粒,分别将重组野毒株HBsAg表达质粒pSS1adw2及pSS1adr和重组变异株HBsAg表达质粒pSS1adw2-145Arg、pSS1adr-126 Ser和pSS1adr-126 Asn转染COS-7细胞,进行瞬时转染.采用市售HBsAg ELISA检测试剂盒对细胞上清进行抗原性检测.结果 野毒株HBsAg和两种126位变异株HBsAg具有较好的抗原性;145位点突变后、导致HBsAg的抗原性下降.结论 推测是由于145位点变异影响了"a"抗原决定簇的空间结构,从而降低了其与抗-HBs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21种药用植物醇提物中筛选出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的药物。方法60%乙醇回流提取得到药物醇提物,以HepG22.2.15细胞株为筛选工具,60%乙醇回流提取得到药物醇提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滴度。结果田基黄和石花醇提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e抗原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相关性,有较强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分泌抑制率分别为69.06%、67.03%,IC50值分别为14.57μg·ml-1、37.42μg·ml-1。结论田基黄和石花醇提物有较强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ALT检测。结果从业人员的HBsAg阳性率为4.51%(10368/229738),HBeAg阳性率为1.30%(2998/229738),ALT异常率为0.92%(2125/229738);30~岁组HBsAg阳性率最高(5.15%),〈30岁组HBeAg阳性率最高(1.61%);不同年龄组间的HBsAg和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的HBsAg、HBeAg阳性率及ALT异常率比女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广州市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较我国一般人群携带率低,实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等措施可逐步降低HB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基因检测,了解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地区低年龄人群的基因序列与突变特征.方法 从乙肝监测点收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血清,取其中年龄小于16岁者,扩增包括preS和S基因在内的基因序列片段,共1100碱基,序列测定后与标准基因型别比较,确定病毒基因及血清型别,确定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替代突变发生率,选取一株病毒进行全基因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 共检测样本35例,33例血清扩增出乙肝病毒基因序列,其中30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为B型,占90.9%,3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为C型,占9.0%,1例血清型为ayw,3例为adr,其余29例为adw,共有5例在a抗原决定簇发生氨基酸替代突变,发生率约为15.2%.其中5856号血清扩增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为B型,血清型为adw,共3215个碱基.结论 该地区乙型肝炎基因型主要为B型,血清型为adw,人群中a抗原决定簇某些位点已发生与疫苗免疫逃逸相关的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及HBV DNA的表达.方法 对282例HBsAg阳性产妇所生283例(一例双胞胎)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五项)和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 283例新生儿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表现为12种模式,以HBeAg、抗HBc阳性组合最多占48.41%(137/283),其次为抗HBe、抗HBc阳性组合占22.26%(62/283),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合占12.37%(35/283),含HBsAg阳性的有5种组合占16.61%(47/283),未见五项全阴和单抗- HBs阳性者.血清HBV DNA≥1×103IU/mL者5例占1.77%.结论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表现复杂,以HBeAg、抗HBc阳性组合为主.血清HBV DNA≥1×103IU/mL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东客家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序列的多态性,了解该地区S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运用基因扩增技术对40例来自广东客家地区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S基因进行扩增,再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将该地区S基因序列与标准序列对比分析。 结果: 40例样本中,adw型36例,adr型4例。36例adw型中,第131位天冬酰胺(Asn)均被苏氨酸(Thr)替代,其它位点也不同程度存在着氨基酸密码的差异:第127位脯氨酸(Pro)被Thr替代,第133位蛋氨酸(Met)被亮氨酸(Leu)或Thr替代, 第134位苯丙氨酸(Phe)被酪氨酸(Tyr)替代, 第143位Thr被Met替代,更多位点的遗传密码存在着简并性。而4例adr型的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 结论: HBV亚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域性,广东客家人感染的HBV亚型主要为adw型,只有少数为adr型。与参照序列相比,adw型存在较明显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是机体感染乙型肝炎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HBsAg阳性则表示已感染HBV[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多数无症状,特点为起病缓慢,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常见.据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多HBsAg阳性携带者,而我国约占1.2亿[2].本文旨在通过较大的样本量,研究我市已婚育龄妇女HBsAg携带率及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对HBV感染者提出优生指导建议,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编码区由S、前S1和前S2基因组成,分别编码S、前S1和前S2三种主要蛋白,从而共同构成HBV外壳蛋白。前S1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 S1-Ag)的检测已被普遍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 pre S1-Ag)、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HBV-DNA),  相似文献   

9.
检测HBV基因组nt585位突变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nt585位A→C变异株在国内的流行情况提供方法学。方法 根据已知的HBV基因组序列并结合国内主要流行adr和adw亚型的特点,合成在nt585位分别为A和C的2套4对引物,建立了突变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方法。结果 利用msPCR对由25份乙型肝炎免疫失败儿童患者血清和32份成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扩增的HBVS基因片段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可特异性扩增nt585为A和C的HBVDNA。结论 该法是鉴定HBV基因组nt585位A→C变异株的特异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孕妇血清中HBV-DNA存在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sAg阴性孕妇血清中HBV-DNA。结果检测680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53例,阳性率7.8%。结论HBsAg阴性孕妇血液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使用PCR法对HBsAg阴性孕妇进行血清中HBV-DNA检测筛查,有利于对HBV-DNA阳性孕妇早期进行免疫阻断,以减少宫内感染、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炎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高达10%-15%。慢性HBV携带者超过1.2亿,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有效手段,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学者运用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BsAg阳性孕妇的流产死胎肝细胞内检测到HBV-DNA和HbsAg,从而证实了宫内感染的存在。宫内感染为母婴传播方式的一种,其他还可通过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上述方式所引起的HBV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HBV感染的1/3。故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问的乙肝病毒传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将不同免疫策略的母婴传播阻断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个体HBV DNA检出情况,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LP)用于筛查临床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策略.方法 根据日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模式(HBVM)结果,将HBsAg阴性标本分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和阴性两大类,除外HBVM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等特殊模式,从临床检测备份管随机收集各1000份共计2000份血清标本,双份分装-20℃冻存;用多管混合的方法实施HBV DNA定量分析,筛选出阳性标本;HBV DNA阳性标本行HBLP检测,再经美国超敏MONOLISA HBsAg ULTRA试剂复检HBsAg.结果 1000份HBsAb阳性标本未检出HBV DNA阳性;1000份HBsAb阴性标本共检出19例HBV DNA阳性;19份HBV DNA阳性标本经HBLP检测和美国超敏试剂复检HBsAg均呈阳性.19份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大于500拷贝/ml 2例,400~500拷贝/ml 3例,300~400拷贝/ml 3例,200~300拷贝/ml 7例,100~200拷贝/ml 4例.结论 用国产ELISA试剂常规检测HBsAg漏检标本多来自HBsAb阴性个体;漏检个体HBLP结果可能阳性,检测HBLP有利于筛查隐匿性HBV感染;本研究为积极寻找临床隐匿性HBV感染的检测策略提供了血清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人群中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和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中筛查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利用巢式PCR扩增HBVS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从GenBank中查获A~I基因型共27株HBV参考序列,构建HBVS基因系统发生树,以此确定其样本的基因型及血清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2216名体检人员血清标本中筛查出39份HBsAg阳性的样本,HBV的s基因序列分型结果表明有4种基因型:c型占76.9%,B型占15.4%;D型占5.1%;I型占2.5%。血清分型结果为:adw2型占71.8%;adrq‘型占17.9%;ayr型占10.3%。所有adw2血清型标本均为c基因型。HBsAg、HBeAg双阳性标本中75%为c基因型/adw2血清亚型。结论云南省HBV感染人群中HBV基因型的分布以C型为主,血清型以adw2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扩增受阻突变检测系统(ARM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HBV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设计ARMS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体系,建立检测HBVB和C基因型方法,对5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0例临床样本中,B型的检出率为26%(13例),C型为74%(37例),其实验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常州及周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型HBV为优势株。C基因型患者A1762T/G1764A突变率为62%,明显高于B型。结论ARMS检测HBV基因型,快速、准确;常州及周边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C型,且C型携带A1762T/G1764A双突变率较高,与较为严重的肝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儿童血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达模式。方法 对1687份申请乙肝五项的儿童血清标本采用快速酶联固相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对HBV感染标本的血清学标志物设定其表达模式为:(1)乙肝表面抗原(HBsAg)、(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3)乙肝e抗原(HBeAg)、(4)乙肝e抗体(抗-HBe)和(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 共获得335份HBV感染标村,占全部标本19.86%,HBV感染模式以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感染期模式和恢复期模式,共发现13种。感染期模式中以“135”模式为主,占感染标本50.45%。抗-HBs单项阳性标本占53.23%(898/1687)。结论 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比较复杂,以“135”模式为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流体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应用微流体芯片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41例HBV患者中B基因型21例(51.2%),C基因型20例(48.8%),未检测到B+C混合基因型感染。微流体芯片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微流体芯片技术可以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早孕孕妇中,绒毛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生情况,以及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选择自愿在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的孕妇50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实验组(20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物均阴性为对照组(30例)。分别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HBV表面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孕妇的绒毛细胞。结果实验组HBV—DNA阳性16例,阴性4例。HbsAg和HbcAg均阳性5例,HbsAg和HbeAg均阳性4例,绒毛细胞出现HBV的阳性染色;对照组HBV—DNA均阴性,HbsAg和HbcAg均阴性,绒毛细胞未出现HBV的阳性染色。结论在早孕人工流产术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中,乙型肝炎病毒可感染绒毛细胞。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是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不仅能区分乙型肝炎病程的各种分期,而且对药物治疗效果及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本文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结构、定量检测的方法学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97例经血感染HIV-1的感染者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与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HBeAg与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采用吸附柱法抽提HBV 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S区;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淋巴细胞.HBsAg阴性PCR阳性结果 者为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为实验组,未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为对照组.结果 97例HIV感染者中HBsAg阴性者92例(94.85%).92例HBsAg阴性者中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27例(29.35%),抗HCV阳性者73例(79.35%).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和未合并HB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单独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12.11±133.1)和(318.9±172.2)cells/mm3、62.96%和18.46%,以上两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是否合并HCV感染及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有偿献血途径感染HIV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HIV阳性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易出现单纯抗HBc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低的HIV感染者更容易合并隐匿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20.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luorescenee quantitative PCR,FQ-PCR)对650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及40份HBV—M全阴性模式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Pre-S1、乙肝五项和HBV—DNA检测,并对三种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在650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标本中,在119份大三阳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92.4%,HBV-DNA阳性检出率100%,在186份小三阳标本中Pre—SI阳性检出率42.5%,HBV—DNA阳性检出率63.4%,在21例HBsAg(+)和HBcAb(+)阳性组中Pres1阳性检出率47.6%,HBV.DNA阳性检出率66.7%;在297例HBsAb(+)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0.4%,HBV-DNA阳性检出率0%,在268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79.3%。在40份HBV—M全阴模式中Pre-S1阳性检出率0%,HBV-DNA阳性检出率0%。Pre—S1在大三阳、小三阳及HBV-DNA阳性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Pre—S1检测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变异的HBV感染者能更好的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