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复发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收治的3例复发GBS的患者(均符合Asbury 1990年诊断标准),分析其诱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肌电生理检查、脑脊液检查、治疗及预后等。结果经治疗3例中1例3个月恢复正常,1例5个月恢复正常,1例遗留肢体肌力减弱。结论复发GBS有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及病情重等特点,治疗目前仍以免疫球蛋白及血浆置换等方法为主,临床预后相对较好,但对于反复发作的GBS,亦可以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不同亚型应用不同方案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部分病例电话或门诊随访预后情况,总结在同等对症支持治疗条件下,各亚型应用不同免疫治疗与预后的可能不同。结果:本组病例对GBS三种亚型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治疗后2周时疗效及120d短期预后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亚型分别应用两种治疗方式后显效及短期恢复效果差异不明显。66例患者未发现死亡病例,提示本病在规范的免疫治疗加充足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结论:本组GBS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特点、脑脊液等资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三种亚型对两种治疗的反应及预后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格林-巴利综合征多有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脑脊液呈现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对重型及极重型GBS治疗有效,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激素对轻型GBS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4例轻型患者均痊愈,24例重型及极重型患者痊愈15例,好转4例,死亡5例。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脑脊液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有帮助。重型及极重型GBS治疗首选IVIG,激素对轻型GBS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轻型预后良好,重型和极重型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54例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AD)为首发症状的Guillain—Bane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误诊率。方法:对54例以AD为首发症状的GB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舭的患者有肌无力,以肢体远端为主;83.3%患者有感觉障碍;电生理检查86.0%患者有周围神经脱髓鞘性改变;53.7%患者合并颅神经损害;心电图异常率为38.9%。结论:以AD为首发症状的GBS临床上较多见,早期误诊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F波、EMG及电生理动态监测.结果:GBS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波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或消失;EMG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电生理动态观察示:临床症状改善早于神经电生理恢复,EMG明显异常者预后差.结论: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抗sulfatide抗体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3例抗sulfatide抗体阳性GBS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男2例,年龄分别为84岁、66岁,女1例,年龄为26岁。1例发病前10余天有食管恶性肿瘤术后继发重症感染病史,1例发病前1周有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方面1例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2例表现为四肢急性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其中1例患者合并呼吸困难故予以气管插管。电生理结果示:3例均有四肢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双下肢明显,以感觉神经的轴索损伤为主。3例患者腰穿均提示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抗sulfatide抗体均阳性,头颅磁共振平扫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上2例患者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明显好转,1例患者家属拒绝免疫治疗,经积极抗感染后成功拔管脱机,但肢体功能仍有明显障碍。结论:成人抗sulfatide抗体阳性的GBS四肢感觉运动都可受累,感觉障碍更为明显,电生理以感觉轴索损害为主,免疫治疗有一定疗效,整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合并心电图改变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其对估计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4例GBS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心肌酶含量。结果:心电图改变以窦速最常见,其它尚有ST-T改变、窦缓、早搏(PS)、房室传导阻滞(AVB)等。结论:GBS患者心电异常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心电异常者预后不良;心电检查对估计GBS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格林一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征、神经电生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患者均按常规方法检测运动、感觉神经传导、F波、H反射及肌电图(EMG)检查,观察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全部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血浆置换(PE)和(或)激素治疗。结果:12例患者MCV减慢,13例患者DML延长,20例患者远端CMAP下降,16例和7例患者分别存在部分传导阻滞和可能传导阻滞/波形离散(CB/TD),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于变异型GB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GBS与感染和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有关,病变主要累及周围神经。为提高对GBS的认识,将近三年来住院诊治的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间,住院诊断的GBS患者28例,均符合格林-巴利综合症诊断标准[1]。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3~62岁,平均38.57±15.22岁。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者21例,其中1周内12例(42.9%),2周内9例(32.1%),亚急性起病(1月内)3例(10.7%),慢性起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及吉林辽源市中心医院199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75例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单侧152例,双侧2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病例中,未分化癌所占比例较高(5.1%),中晚期(Ⅲ期、Ⅳ期)患者比例高(54.9%),远处转移率(6.3%)及局部侵犯率(18.3%)较高;(2)全组患者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8%、67.9%。病理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是否周围组织侵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与预后无关。结论老年甲状腺癌患者存在病理分型较差、分期较晚、局部侵犯率及远处转移率较高等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38例患儿分为两组,单纯WIG治疗组20例和IVIG联合mNGF治疗组18例。比较两组用药后症状改善差异及预后情况。结果IVIG治疗组病程进入恢复期的时间为27.42±6.64(d),IVIG联合mNGF治疗组病程进入恢复期的时间为15.23±4.35(d);IVIG联合mNGF治疗组病程进入恢复期的时间短于单纯IVIG治疗组(P〈0.05),预后也好于单纯WIG治疗组(P〈0.05)。结论IVIG联合mNGF治疗GBS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GB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双侧尺神经、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针极肌电图检测单侧外展拇短肌、肱二头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结果20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9例双侧或单侧或单条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1例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引出明显反应。结论在临床表现典型的吉兰-巴雷患者肌电图出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现象更支持诊断。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巴中市中心医院2008年6月~2012年12月诊治的9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甲状腺片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左甲状腺素钠(优甲乐)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检查以及并发症特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结果研究对象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均增高,部分患者心脏彩超异常,容易合并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1/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T3、FT4、TSH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T3、FT4、TSH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工作者应熟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征,避免漏诊、误诊,并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制定有效的用药方案,改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背景]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病例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1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起71例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中中药为17例(23.9%),抗结核类药物为16例(22.5%),抗生素类药物为13例(18.3%),抗肿瘤药物为9例(12.7%),解热镇痛药物为7例(9.9%),抗甲状腺类药物为4例(5.7%),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为2例(2.8%),其他为3例(4.2%).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胆汁淤积型最常见,为30例(42.3%),其次为肝细胞型。为28例(39.4%),其他为混合型,为13例(18.3%).经停用致肝损伤药物及给予保肝等治疗,70例(98.6%)预后良好,1例(1.4%)发展为肝硬化.[讨论]药物性肝病多由中药、抗结核药及抗生素类药物引起,主要类型为胆汁淤积型,其次为肝细胞型;大多数药物性肝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岳玉婷  陆彪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61-1063
目的 探讨40例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收集40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误诊情况及治疗、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确诊平均年龄(8.15±2.93)岁.初诊时35例儿童有症状,5例无症状.首发症状以肝功能损害为主29例,神经系统症状为主2例,肾脏损害为主3例,关节症状为主1例.40例患儿中,其父母、祖父母近亲结婚9例,有家族史者6例.37例患儿行血铜蓝蛋白检测,均低于正常水平.检查角膜K-F环39例,33例阳性.头颅核磁检查3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改变.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在儿童期诊断困难,应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宋巍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588-159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一步提升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黄山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24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都接受了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证实为GIST)。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占50.0%(12/24);其次为消化道出血,占20.8%(5/24);腹部肿物,占20.8%(5/24);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占8.3%。全部病例中,CT检查均提示占位性病变,肿瘤体积越大,恶性的可能性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肿瘤的外形越不规则,越表现为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标本瘤体所在部位与肿瘤良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大小与肿瘤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100.0%(24/24)、CD34阳性率95.8%(23/24)。结论 GIST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层螺旋CT检查对该病诊断有重要的意义。GIST的确诊还是需要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的结果。CD117是GIST最重要的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GIST的首选治疗方式,靶向治疗药物伊马替尼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易患因素、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非重症监护室经病理诊断为肺真菌病患者90例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病原体分布占前4位的为曲霉、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2.2%、20.0%、6.7%及6.7%。其中96.7%(87/90)的病例患有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糖尿病多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咳嗽(74.4%)、咳痰(41.1%)多见,但不具有特异性。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54.4%)。胸部影像学表现有肿块型25例(27.8%)、结节型15例(16.7%)、肺炎型22例(24.4%)、空洞型22例(24.4%)、曲霉球型6例(6.7%)。病理检查前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47例,其余43例活检前均初诊为其他疾病,初诊符合率为52.2%。31例(34.4%)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2年均无复发;56例(62.2%)经抗真菌治疗,出院时43例(76.8%)痊愈或好转,3例(5.4%)无变化,10例(17.8%)死亡,3例(3.3%)拒绝任何治疗。结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以肺曲霉病多见,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COPD、肺结核、糖尿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是常见诱因。确诊有赖于病理学依据,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前驱感染、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随访可以电话联系者40例,探讨这些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与预后(至少发病1年后)的相关性.结果:62例患儿男女比例为2.4:1,发病年龄3个月至15岁.66.1%患儿有明确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61.3%).不同肌电图分型、颅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受累患儿其远期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高峰时Hughes评分≥3分、病程中有呼吸肌受累患儿其远期预后均差于评分<3分和无呼吸肌受累患儿(P<0.05).部分恢复患儿发病年龄明显大于完全恢复患儿(P<0.01).结论:儿童GBS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中病情高峰时Hughes评分≥3分、病程中有呼吸肌受累、发病年龄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胥兴文  蒋亚辉  杨和荣  万焰 《四川医学》2010,31(9):1292-1293
目的探讨青少年与成人DM/PM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特点。方法比较分析1997~2007年89例青少年与成人DM/PM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预后情况。结果青少年与成人DM/PM相比较,光敏现象、咽喉部肌群受累、肺部受累少见,未并发恶性肿瘤。免疫学、肌酶、肌电图、肌肉活检青少年与成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DM/PM光敏现象、咽喉部肌群受累、肺受累少见,未并发恶性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