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具有自动夺获功能心室起搏器的植入方法及各项参数的测试。方法:6例患者植入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心室起搏器,术中打开起搏器的自动夺获功能,测试参数。术后1周和1个月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测试各项参数。结果:植入时起搏阈值(0.37±0.08)V,R波斜率(0.97±0.32)V/s,阻抗(605±59.58)Ω。自动夺获阈值(0.40±0.15)V,R波振幅(1.26±3.89)mV,ER振幅(9.93±3.56)mV,极化电位振幅(1.32±0.34)mV,VARIO测试自动夺获阈值(0.40±0.15)V。术后1周及1个月测试的自动夺获阈值明显升高(P<0.05),R波振幅、ER振幅和极化电位振幅均无显著变化(P>0.05),起搏器各项功能运行良好。结论:植入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心室起搏器时,除满足心室起搏的常规参数外,术中还应满足起搏器自动夺获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儿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例Ⅲ°AVB患儿,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8~11岁,均经静脉植入VVI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结果4例患儿均植入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平均随访4.8(4~6)年,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人工心脏起搏是治疗儿童Ⅲ°AVB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入心脏起搏器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9月至2017年10月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例的临床资料,年龄2 h至18岁11个月,平均(66.96±58.14)个月,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起搏方式、植入后心脏大小、心功能改变等情况。结果:共收集68例患儿,初期植入临时起搏器61例,永久起搏器7例。临时起搏器组中心外膜起搏25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术中植入),心内膜起搏36例,包括暴发性心肌炎2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degree atrio ventricular block,Ⅲ°AVB)5例,心律失常3例(导管消融术后Ⅲ°AVB、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心肌病3例(伴Ⅲ°AVB、室上性心动过速);临时起搏器植入同时给予药物综合治疗,46例患儿4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其中心外膜起搏20例(20/25,80%),心内膜起搏26例,包括暴发性心肌炎20例(20/25,80%),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例(2/5,40%),心律失常3例(3/3,100%),心肌病1例(1/3,33.3%),8例最终植入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52例Ⅲ°AVB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症状明显改善,体力劳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是治疗Ⅲ°AVB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生理性起搏治疗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共310例,其中植入心室抑制型(VVI)起搏器78例,双腔(DDD)起搏器164例,心室抑制型频率应答(VVIR)起搏器16例,双腔频率应答型(DDDR)起搏器5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6±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心功能.结果:除去由于房颤伴心室率过缓或长间歇而仅可植入单腔起搏器的患者外,本组病例DDD(R)起搏器植入率达82.4%.DDD起搏器(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脑血管缺血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不全明显改善,运动耐量也明显提高,无起搏器综合征、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发生.非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脑缺血症状消失率为84.2%,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生理性起搏组,12.3%的患者有起搏器综合征.结论:植入生理性心脏起搏器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间隔部电极定位固定的技术方法。方法:24例需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植入,测定有关参数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起搏阈值(0.45±0.17)V,R波幅度(10.2±2.5)mV,电极导线阻抗(680±120)Ω。起搏心电图Ⅱ、Ⅲ、avF导联的QRS波群直立向上,Ⅰ或AVL导联呈负向波。术后随访起搏良好,胸片无电极脱位,部分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复查心脏超声示心腔缩小,心功能改善。结论: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高、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长期程控随访的临床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416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患者术后随访及程控资料,随访时间1~5a,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起搏器故障发生情况,行多导联心电图、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根据需要对部分患者调整起搏参数和重新手术处理。结果 程控随访过程中发现各种起搏功能障碍及随访中的并发症31例,经过调整参数和重新手术处理均得到满意转归。结论 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定期程控随访至关重要,可及时发现和处理永久性起搏器相关的起搏故障和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收治AMI合并慢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植入临时起搏器后,观察血压改变、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脉压差较植入前明显升高(P〈0.01);在临时起搏器的支持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抢救成功率90%;平均植入时间(10.5±2.5)min;平均起搏时间(5.2±3.5)d;经临时起搏后,恢复窦性心律,顺利渡过超急期,仅1例需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予相应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临时起搏器在AMI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抢救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7年1月共247例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215例完成随访,统计随访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15例患者中随访期间出现心力衰竭者42例,发生率19.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植入时射血分数低、心室起搏比例高是起搏器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4.89、3.21,均P<0.05)。结论: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比例为19.5%,危险因素包括植入时射血分数低和心室起搏比例高,需加强此类患者起搏器术后的治疗及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77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7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术中疗效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起搏模式:植入单腔起搏47例,房室双腔起搏28例,单腔心室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1例,心脏再同步化起搏1例。术后囊袋血肿3例,电极脱位2例,起搏器囊袋渍破1例,起搏器综合征7例。结论采取相关措施,加强起搏器术后随访工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骨刀沿神经根走形开窗治疗腰骶部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35具成人腰椎标本,观测椎板、黄韧带、椎间盘之间的解剖关系。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不同型号的骨刀沿神经根走形在椎板间开窗摘除间盘髓核组织。结果(1)L3~L5椎板下缘厚度分别为(6.21&#177;1.21)、(5.93&#177;1.22)、(5.65&#177;1.19)mm。(2)黄韧带椎板附着点到L3~L5椎板下缘的距离分别为(13.21&#177;2.33)、(12.71&#177;1.42)、(9.72&#177;2.13)mm。(3)L3~L5椎板下缘到椎间盘上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2.02&#177;1.61)、(10.18&#177;1.26)、(-0.12&#177;3.53)mm。(4)L3~L5下关节突外侧缘到棘突根部的距离分别为(12.14&#177;1.33)、(15.21&#177;1.82)、(20.12&#177;1.73)mm。68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9.7分,术后2a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别为11.7分和12.8分;术前VAS评分平均7.8分,术后2a与末次随访分别为2.3分和2.6分,JOA评分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掌握下腰椎不同节段解剖特点,有利于开窗术的顺利进行。骨刀沿神经根走形开窗术对于腰骶部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6例实施了直视微创心脏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手术径路为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右房切口实施房室缺修补术、经房间沟或右房切口实施瓣膜置换手术,术后评估手术效果。并与行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2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有5例患者因体形肥胖术野暴露困难而延长手术切口;3例有右侧胸腔黏连,予游离胸膜腔后继续心脏手术;其余患者手术过程较顺利,均获成功,无死亡患者。其平均手术时间为(183.5&#177;65.2)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59.2&#177;21.5) min,心脏停跳患者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4.3&#177;24.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0&#177;3.1) h,术后24 h平均胸腔积液引流量(289.4&#177;117.2) mL,平均住院时间(10.5&#177;4.2) d,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两组间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总手术时间略长但术后胸管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可完成微创径路房室缺修补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小,安全易行。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短,切口美观,在适用范围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α-硫辛酸联合单频红外线能(MIRE)干预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DM)患者132例分为DAN组和NDAN组,以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α-硫辛酸联合MIRE治疗DAN组中高Hcy血症患者,2周后观察血液中Hcy浓度,并通过欧米诺诊断膏贴评估自主神经病变的改善程度。结果 DAN组、NDAN组及健康对照组血Hcy浓度分别为(16.82±4.21)μmol/L、(12.42±3.06)μmol/L和(10.72±3.24)μ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α-硫辛酸联合MIRE干预后,高Hcy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由(19.22±2.45)μmol/L下降至(16.10±2.68)μmol/L(P<0.05),左足欧米诺膏贴完全变色时间由(24.81±7.60)min下降至(19.25±5.42)min(P<0.05),右足由(23.44±7.40)min下降至(17.63±5.11)min(P<0.05)。结论 DAN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NDAN组患者,α-硫辛酸联合MIRE干预后可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足部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彭毅斌 《当代医学》2014,(13):124-125
目的:研究信必可都保以及孟鲁司特对稳定期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疾病的疗效情况。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共计有86例患者被确诊为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疾病。以数字法随机均分成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比2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的FEV 1为(1.59±0.55)L、FEV 1%为(56.33±0.65)%,FEV 1/FVC为(61.95±0.45)%,均显著高于治疗之前的(1.46±0.42)L、(43.79±0.62)%、(52.64±0.45)%,以及对照组治疗之后的(1.46±0.67)L、(46.28±0.62)%、(56.74±0.51)%;观察组治疗之后的6-MWD为(226.08±18.5)m,显著大于治疗之前的(180.55±16.8)m,以及对照组治疗之后的(185.25±19.9)m;呼吸困难的评分为(2.05±0.62)分,均显著低于治疗之前的(3.04±0.24)分,以及对照组治疗之后的(2.97±0.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之后,观察组有2例口咽部不适,1例头痛,1例心悸;对照组1例口咽部不适,1例心悸。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必可都保药物与孟鲁司特药物联用,加以治疗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疾病,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抑郁症状发生率及需住院治疗率与植入支架数量的的关系。方法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根据术时植入冠脉内支架数量分为少支架组(≤2枚)和多支架组(〉2枚),各30例,术后随访2年,观察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和住院率。结果多支架组抑郁症状发生率及住院治疗率(93.3%,43-3%)均明显高于少支架组(66.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多数存在抑郁症状,且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植入支架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改良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腰椎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3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26例腰椎翻修患者,收集分析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分析翻修术前、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临床疗效评估采用29分法(JOA)评分,并计算临床疗效改善率。结果:手术切口长度为(4.1±0.5)cm、手术时间为(119.3±25.8)min、术中出血量为(193.3±14.6)mL,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4.98±0.65)分和(7.21±0.34)分,末次随访为(0.90±0.69)分和(1.41±0.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为(13.8±4.4)分,末次随访为(24.1±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腰背痛缓解快,是腰椎翻修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联合大清止血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屈指肌腱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肌腱吻合术后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25 mg/ml浸泡的脑棉片贴合于肌腱修复部位的腱鞘滑膜面,然后用大清止血膜覆盖预防肌腱粘连;对照组常规肌腱吻合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观察2组术后4周和8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的变化,以及3个月行肌腱松解患者增生肌腱瘢痕组织TGF-β_1、MMP-9的比较。结果 80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周和8周观察组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05.05°±7.33°vs.185.10°±4.36°和257.20°±6.46°vs.201.30°±5.34°,P<0.05);3个月后观察组TGF-β_1和MMP-9低于对照组[(220±46)个/cm2 vs.(372±81)个/cm2 vs.(372±81)个/cm2和(11.96±1.45)mg/g vs.(11.91±1.60)mg/g,P<0.05]。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大清止血膜可应用于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22例,室间隔缺损6例,术中行即刻造影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5~7d和半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其手术安全性、术中和术后疗效。结果38例中37例治疗后即刻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7.4%(37/38)。残余分流1例,即刻完全封堵率为97.3%(36/37),无一例急症手术或死亡。一过性Ⅱ°房室传导阻滞为7.9%(3/38)。术后5~7d复查1例残余分流仍存在,半年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创伤小,病死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周宇  罗良德  杨建  申红 《河北医学》2014,(3):488-491
目的:对比食管覆膜支架置入与扩张疗法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食管恶性狭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4例。对照组置入沙氏扩张探条;观察组置入镍钛记忆合金食道覆膜支架。比较两组置入成功率、疗效、梗阻改善状况、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状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显效率和总有效分别达到82.36%和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QOL生活质量评分为(42.30&#177;6.52)分,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评分(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14.71%(P<0.05),再狭窄率仅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的14.71%( P<0.05)。结论:内镜下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成功率高,能迅速缓解吞咽困难,术后患者生存质量高,并发症少,综合疗效显著优于沙氏扩张探条扩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生长抑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行静脉滴注40 ml,1个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胰腺影像学的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淀粉酶及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血清AMY、CRP及TNF-α的水平分别为(32.6±4.9)U/L、(25.4±1.2)mg/L、(27.3±0.9)ng/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8±6.1) U/L,(27.2±1.3) mg/L和(40.4±1.8) ng/L(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佳,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