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龈沟液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growth factor,KGF)-1的质量浓度,探讨KGF-1与牙周炎的关系及其在牙周炎发病机理、病情进展方面的作用。方法:用滤纸条浸润法采集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龈沟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样本中KGF-1的质量浓度。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KGF-1的质量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第4、6、8周复查,KGF-1的质量浓度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复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GF-1的质量浓度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存在正相关。结论:龈沟液中KGF-1水平与牙周炎症密切相关,KGF-1可作为反映牙周状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口腔科就诊患者90例,分为3组:选取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行心内科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B组30例仅行心内科治疗;另选无系统性疾病的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25例作为C组,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及龈沟液中IL-8、IL-10及各项牙周指标的变化。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A组和C组进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项牙周指标均得到有效控制(P < 0.05),血清及龈沟液中的IL-8降低,IL-10升高(P < 0.05);A组和B组进行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A组各项牙周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L-8较B组明显降低,IL-10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局部健康情况,且能降低全身IL-8水平,升高IL-10,控制炎症感染的因素,可能是降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全身和口腔局部环境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治疗组24例,行心内科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无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纳入慢性牙周炎治疗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对照组20例,仅行心内科治疗,不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及各项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同牙周基础治疗前比较,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治疗组与慢性牙周炎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伴牙周炎治疗组与冠心病伴牙周炎对照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牙周指数、血清hs-CRP(t=2.81)、IL-6(t=2.84)、TNF-α(t=3.15)水平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促进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局部炎症的控制及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就诊于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患者135例,其中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63例(T2DM组),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72例(CP组);另从沈阳市口腔医院体检中心选择牙周健康正常人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各组的牙周状况以及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HbAlc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牙周基础治疗前T2DM组和CP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牙周基础治疗前比较,T2DM组和CP组的CRP、TNF-α及IL-6含量在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牙周基础治疗前,T2DM组的HbAlc含量明显高于CP组和正常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T2DM组的HbAlc含量显著下降,且其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全身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与硫化物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与硫化物(suleus sulphide level,SU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金刚牙周诊断仪对龈沟液中IL-8和硫化物的含量和临床指标进行测定。23个牙周健康牙作正常对照组(C),12个慢性牙周炎健康牙作实验组1(T1),30个慢性牙周炎患牙作实验组2(T2)。用标准化滤纸条采集观察牙位GCF样本,记录相应位点30’硫化物浓度,同时记录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牙周附着丧失水平(CAL)。结果:①受检位点龈沟液中IL-8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别,其中慢性牙周炎炎症牙位组IL-8总量高于健康牙位组、正常对照组(p〈0.05),但龈沟液中IL-8浓度无显著性差别。龈沟液中IL-8总量与SBI、PPD、CAL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但IL-8的浓度与临床指标间相关关系不明显。②慢性牙周炎炎症牙位组的硫化物浓度与健康牙位组、正常牙位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慢性牙周炎健康牙位组与正常牙位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③慢性牙周炎炎症牙位组硫化物浓度与临床指标间具正相关关系(P〈0.05),而健康牙位组和正常对照组硫化物浓度与临床指标间无相关关系。GCF中慢性牙周炎炎症牙位组的硫化物浓度与IL-8总量具负相关关系(P〈0.05),而慢性牙周炎健康牙位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硫化物浓度与IL-8总量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IL-8和硫化物的含量与临床指标之间有相关性。龈沟液中细菌代谢产物所产生的硫化物对IL-8的含量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吸烟和非吸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变化。了解吸烟和基础治疗对GCF中HGF的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吸烟慢性牙周炎组和非吸烟慢性牙周炎组,每组患者各15例,实验牙各30颗,用滤纸条法在龈沟袋内获取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GCF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中的HGF水平。结果基础治疗后慢性牙周炎患者非吸烟组与吸烟组相比,GCF中HGF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吸烟和GCF中HGF水平变化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IL-17、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L-23/IL-17轴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来我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采集龈沟液并测量体积,运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17和IL-23的质量浓度以及测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的IL-17、IL-23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的IL-17、IL-23表达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IL-17、IL-23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轻、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共3组,每组11人,基础治疗前后收集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瘦素含量。结果:3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瘦素与轻度牙周炎组治疗前的出血指数正相关(r=0.675)(P<0.05),与重度牙周炎组治疗前的探诊深度负相关(r=-0.799)(P<0.01);重度牙周炎组治疗后比治疗前的探诊深度减小(P<0.01),附着丧失减小(P<0.05)。结论:龈沟液中瘦素含量变化与牙周炎的基础治疗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测定瘦素水平评估牙周炎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干预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因子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的关系及牙周干预治疗对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包括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56例和单纯冠心病不伴牙周炎患者42例。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干预治疗,对冠心病组及冠心病伴牙周炎组干预前、后的牙周临床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IL-6)和脂联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伴牙周炎组牙周干预后牙周临床指数比干预前明显好转。冠心病伴牙周炎组干预前与冠心病组相比,所有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升高;干预3个月后明显降低(P〈0.05)。冠心病伴牙周炎组干预前水平有所降低的脂联素在干预3个月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牙周干预治疗可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血管保护因子水平,对冠心病病程的发展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发或不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包含60个研究对象,分为4组:15例2型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为DM-CP组;15例慢性牙周炎不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CP组;15例牙周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15例牙周及全身系统均健康的个体为CTRL组.治疗前与牙周基础治疗8周后取样GCF并检测牙周临床指标.通过ELISA法检测GCF样本中vaspin和TNF-α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慢性牙周炎组GCF中vaspin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治疗后慢性牙周炎组GCF中vaspin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组vaspin总量与TNF-α总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牙龈指数以及探诊深度在统计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能明显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GCF中vaspin和TNF-α的水平.提示GCF中vaspin和TNF-α可作为糖尿病、牙周炎诊断及其预后的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慢性牙周炎患者IL-8和弹性蛋白酶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IL-8、弹性蛋白酶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30名和健康对照组20名龈沟液中IL-8的总量和浓度,采用底物法检测相同人群龈沟液中细胞外弹性蛋白酶、总弹性蛋白酶的浓度和总量。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其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IL-8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L-8总量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IL-8和细胞外弹性蛋白酶的浓度和总量在重度牙周炎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牙周炎组(P〈0.01)。结论:不同浓度的IL-8和弹性蛋白酶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炎症过程,二者的协同作用将加重慢性牙周炎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伴有慢性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牙周炎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伴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和同样数量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由同一名医师进行牙周检查,抽取入选者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均衡了性别、吸烟等因素后,冠心病合并牙周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之间的牙周附着丧失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之间IL-1和TNF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β和TNF-α可能与冠心病和牙周炎病理机制密切相关,牙周炎和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在绝经期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诊断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且处于绝经期的女性患者27名,分为基础治疗组(12名)和辅助六味地黄丸组(15名),测量治疗前、后龈沟液中自细胞介素(IL)-6及雌二醇(E2)的浓度.结果 治疗后2个月,两组IL-6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浓度较治疗前均有增高,但基础治疗组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六味地黄丸组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降低龈沟液中IL-6浓度,改善牙周炎症状态.辅助口服六味地黄丸可提高龈沟液中E2浓度,有效改善牙周组织局部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微波对慢性牙周炎病人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在牙周基础治疗结合微波治疗后的变化。方法20例患者左侧为实验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结合微波治疗;右侧为对照组,做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2周,用滤纸条在牙周袋内取龈沟液,每侧取68位点,检查牙周指数、龈沟液量及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龈沟液AST水平。结果基础治疗结合微波治疗2周后,牙周各指数、龈沟液量及AST水平较单纯的基础治疗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微波辅助牙周治疗可降低慢性牙周炎病人龈沟液中的AST水平,对牙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相同龈沟液样本中挥发性有机酸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有机酸的浓度;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相同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对照者;慢性牙周炎患者P.g阳性组龈沟液中丁酸与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P.g阴性组。结论结果表明相同样本龈沟液中丁酸与异戊酸的表达与P.g的检出相关联,P.g是重要牙周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牙周炎龈沟液中白介素-8 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P)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8)的总量和浓度并探讨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滤纸条法收集侵袭性牙周炎实验组患牙(T1)和健康牙(T2)各位点及正常对照组(C)各位点的龈沟液(GCF)样本,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中IL-8的总量和浓度。结果:3组受检牙龈沟液中IL-8的总量和浓度不同。侵袭性牙周炎患牙组GCF中IL-8总量高于健康牙位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而3组中IL-8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侵袭性牙周炎患牙组GCF中IL-8的浓度高于健康牙位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虽然GCF中IL-8浓度与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OP)、附着丧失(AL)无相关关系;但IL-8总量与以上牙周临床指标相关。结论: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8是参与牙周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对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硫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病人局部应用盐酸米诺四环素(minocycline HCl,MINO)后,不同牙周状态下龈沟液(GCF)中硫化物(suleus sulphide level,SUL)浓度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金刚牙周探测仪对盐酸米诺四环素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硫化物浓度及其临床指标进行测定。随机单盲法选择慢性牙周炎病人21例,61个患牙。用药组(T)34个患牙,204个位点,基础治疗后将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置牙周袋内;对照组(C)卯个患牙,162个位点,以单纯基础治疗为主。于基线前两周完成全口龈上洁治、口腔卫生宣教。基线时测定相应位点龈沟液中硫化物浓度,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牙周临床附着丧失水平(CAL);然后行龈下刮治术,用药组龈沟内放药,对照侧不放药。第2周各项指标检查同上。结果:用药组(T)龈沟液中硫化物浓度与其基线时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其临床指标用药组(T)与对照组(C)相比改善明显(P〈0.05),龈沟液中硫化物的浓度与临床指标间具有相关性。结论: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MINO)辅助治疗牙周炎,能有效降低龈沟液中硫化物浓度,改善牙周组织状况;椅旁龈沟液硫化物浓度变化可间接反映对牙周袋内细菌的杀灭、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吸烟和不吸烟的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细胞外弹性蛋白酶EA-s和细胞内弹性蛋白酶EA-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41人,共146个探诊出血,PD≥4 mm,CAL≥2 mm的牙周炎位点,将其分为吸烟组79个,非吸烟组67个。观察牙周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PLI、G I、PD、CAL、BOP和龈沟液EA-s、EA-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吸烟组的G I和EA-s水平低于非吸烟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临床指标,EA-s、EA-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间,PLI、G I、BOP等临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非吸烟组EA-s、EA-p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吸烟的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A-s水平较低,但EA-p水平与非吸烟者差别不大。治疗后,非吸烟者龈沟液EA-s,EA-p水平更低,可能与吸烟者牙周治疗效果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伴发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外周血及局部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来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就诊的慢性中、重度牙周炎并发冠心病(稳定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试验组患者接受内科维持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内科维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行牙周检查,检查指标为全口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 (PD),并采集静脉血及龈沟液样本,检测其中hs-CRP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牙周检查指标(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的hs-CR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治疗,试验组各牙周检查指标(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的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各牙周检查指标(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的hs-CRP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机体的炎症状态,减少全身炎性因子hs-CRP的含量,降低冠心病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PR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症控制、炎症指标龈沟液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SPR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龈上洁治术,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牙周指数[包括平均探诊深度(PO)、临床附着水平(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和龈沟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采用 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牙周指标SBI、PD 和 CAL以及龈沟液CRP均降低。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牙周指标及龈沟液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牙周指标及龈沟液CRP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但治疗后6个月牙周指标、龈沟液CRP逐渐上升。结论: 相对于龈上洁治,完整的SPR牙周基础治疗更能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C反应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