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心血管损害为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表现为血管扩张、动脉瘤等损害。与冠状动脉损害有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触发所致。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和分类,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是关键,本文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病机制及急性期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为川崎病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可有严重的心血管损害,其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日益受到重视,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因此准确的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价至关重要。本对我院近年来发现的9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进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性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广泛受累而受到临床重视.近年来,不典型川崎病逐渐增多,给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现对我院2000-2006年住院的12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进性鉴别诊断,提高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的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唇皲裂、杨梅舌、结膜充血、四肢肢端硬肿/恢复期脱皮和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不完全川崎病低于典型川崎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全身炎性指标均明显升高,但仅有血小板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较高(P<0.05).心电图检查两者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应该在观察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CAL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病因不明,诊断缺乏特异性,易合并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近年来,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总结我院2003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心磷脂抗体在小儿川崎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 IgM)对川崎病 (KD)患儿合并心血管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测定不同时期 36例川崎病患儿 (KD组 )和 34例健康正常儿童 (对照组 )血清中的ACA IgM。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UCG)的结果及心肌酶谱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进行比较。结果 :川崎病(KD)组急性期ACA IgM阳性率 5 2 .8% (19/ 36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ACA IgM阴性率 14 .7% (5 / 34)及恢复期ACA IgM阳性率 2 5 % (9/ 36 ) ,P <0 .0 5。川崎病 (KD)组急性期ACA IgM阳性率明显高于CK MB及UCG的阳性率。结论 :ACA IgM对KD合并心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以及KD发生、转旧、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皮肤黏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为儿童后天性心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对川崎病的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住院的10例川崎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川崎病患儿按常规心脏扫查,重点在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上,仔细观察冠状动脉情况。结果:本组54例患儿中有35例属于正常范围,19例冠状动脉内径及管径回声有不同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66例临床与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礼林  杨芳  吕勇 《安徽医药》2007,11(7):617-619
目的 深化对川崎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2004~2006年确诊为川崎病的66例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男50例,女16例,年龄最小为6.5月,最大为10岁.症状以发热、发热伴皮疹较常见.阳性体征以双侧球结膜充血最为多见,颈淋巴结肿大最少见.血沉持续不降对川崎病的诊断及提示冠状动脉扩张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川崎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特点、特异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似病例要注意复查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41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川崎病特点 ,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川崎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4 1例川崎病人心血管系统受累占 70 %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占 3% ,肾脏受累占 4 8%。结论 川崎病可致以心血管系统受累为主的多脏器损害 ,应重视其诊治与随访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的发现者日本川崎富作教授一行四人于 2 0 0 2年 11月 1日应邀到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作小儿川崎病专题研讨会 ,并检查有关重庆市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就川崎病的临床特点 ,诊断 ,流行病学及心血管损害作专题演讲。到会的有来自重庆市及各区县医院的儿科医师 2 0 0余人 ,演讲精彩热烈 ,会场气氛活跃 ,通过专题研讨会 ,加深了大家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心血管后遗症的认识。小儿川崎病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易岂建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损害和淋巴结肿大.由于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而日益受到重视.我科于1993-2003年共收治川崎病4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川崎病自1976年首例报道以来,已经成为儿童心内科的常见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危及儿童的健康,可因冠状动脉炎伴有动脉瘤和血栓梗塞而引起猝死。以往超声检查虽然能发现冠状动脉的异常表现,但对心功能的受损情况都不敏感。本研究是一种新的综合评价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多普勒指数———Tei指数[1]。通过对52例患儿的观察,探索Tei指数对川崎病患儿心功能变化的意义,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9—2011年本院确诊的川崎病患儿随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赵会茹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9):17-18,21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不典型性川崎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治,防止漏诊误诊.方法 系统回顾56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对不完全型川崎病的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56例川崎病患者年龄最小者48d,最大10岁,男32例,女24例;临床表现中,发热最为常见,占98.2%,其次为皮肤黏膜病变,占96.4%,皮疹占87.5%%,冠状动脉损伤占18.8%.不完全型川崎病占14.3%.结论 对于发热时间较长而具有部分川崎病的临床症状者,应警惕不典型川崎病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不典型川崎病(AKD)是指未达到典型川崎病(KD)诊断标准,但疾病的发展符合KD 特点,并且排除其他已知疾病或具有心血管并发症者.KD 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而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而AKD 的早期诊断治疗更困难,其冠脉损伤发生率高.笔者对2005 年1 月至2009年12 月本中心收治的58 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进行了回顾性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由于该病可并发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几年发生率逐年增高。笔者收集2005年5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45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改善川崎病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性川崎病的异同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确诊为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诊断指标中的症状出现率较典型性川崎病低(x2 =16.46、10.10、11.71、34.43,均P<0.01),两者实验室检查指标WBC、Pt、ESR及CR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4、0.12、0.04、0.26,均P>0.05),两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3,P<0.05).结论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要结合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个月以下小婴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帮助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小婴儿川崎病64例的临床表现,其中不典型川崎病43例,典型川崎病21例.结果 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川崎病以不典型病例较多见,且临床表现以卡疤红斑、肛周潮红、蜕皮多见,颈部淋巴结肿大少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特异性,冠状动脉损害率较高,应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肖昕  吴梦琦 《安徽医药》2019,23(6):1160-116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D64水平诊断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为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50例小儿川崎病为观察组,所有病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检测病儿治疗前后血清CD64水平,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川崎病的准确性,以健康儿正常血清CD64水平为标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D64指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观察组病儿冠状动脉扩张20例,冠状动脉瘤6例,左室内径增大15例,心包积液7例,小儿川崎病确诊48例,阳性检出率为96%。治疗前观察组病儿血清CD64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值(t=6.165,P=0.000);治疗后观察组病儿血清CD64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t=11.557,P=0.000),且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4,P=0.057)。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儿川崎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血清CD64指数对小儿川崎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小儿川崎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D64水平诊断小儿川崎病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黄建伟  王耀明 《江苏医药》2012,38(24):3030-3031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除心血管系统外,全身器官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关节及皮肤等部位的血管亦可受损[1,2].我科2000年-2011年期间共收治川崎病52例,其中的27例合并肾脏损害,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