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ma,PGML)临床较为少见,占胃恶性肿瘤的1%~3%,占消化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1/3,因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临床易误诊为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我院于1998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PGML患者9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现分析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 11例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PLS)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方法 对瘤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及SP法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1例患者以左上腹疼痛和巨脾为主要症状。 11例瘤细胞CD45均( ) ;10例B细胞性淋巴瘤CD2 0 ( ) ,其中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3例 ,CD43、CD79α和bcl 2 ( ) ;脾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 3例 ,CD79α、IgM、ALK( ) ,IgD(± )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2例 ,CD43、CD79α、bcl 2 ( ) ,IgD(-)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2例 ,ALK( ) ,CD3 0、CD3 (± )。 1例周围T细胞性淋巴瘤 ,无其他特征型CD45RO和CD3 ( ) ,CD3 0 (± )。结论 PLS较罕见 ,应与脾内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小细胞性恶性肿瘤鉴别 ,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43.6岁,男女之比为1.6:1。肿瘤发生于胃窦部8例,胃体部4例,全胃1例。术前钡餐及内镜检查诊断胃癌6例,胃溃疡7例,误诊率达100%。10例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行化疗;3例因病变范围大无法切除,探查后仅取活检。随访满5年者6例:Ⅳ期1例生存8个月;Ⅲ期2例,平均生存30个月;Ⅱ期3例,平均生存68个月,其中1例超过5年。手术探查3例,因放弃治疗,均在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部位以胃窦及幽门前区多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特点,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禹州市中心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收治的55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P 〈0.05);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胃镜下溃疡型21例、肿块型14例、结节型12例、浸润型8例。非霍奇金病患者45例、霍奇金病患者10例;T 细胞来源9例、B 细胞来源46例。给予患者积极针对性治疗后,3年以上患者生存率为32.7%(18/5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诊断,并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2%-8%。但早期明确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为了提高病理与临床诊断水平,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5例(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的38%(25/95例)的病理与临床资料,以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内镜病理诊断──附16例报告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214002)孙荣超,孔进发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胃恶淋)是胃癌以外的较常见的胃内恶性肿瘤,属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发生的淋巴瘤[1~3]。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5例PGML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PGML临床表现以体重下降、腹痛、贫血、腹部包块、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病变主要位于胃体,内镜表现以溃疡型及隆起型为主;15例全部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5例(33.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例(6.7%)。结论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表现极复杂,容易漏诊、误诊。需借助免疫组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 ,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 2个月 ,伴腹痛发热 2天入院。查体 :消瘦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 ,肝肋下未触及 ,脾肋下约 3cm ,表面光滑。B超 :脾增大 ,可见 1 4cm× 2 .7cm× 9.6cm巨大不均匀的实性占位 ,腹膜后、胰周淋巴结肿大。CT :脾内低密度占位 ,侵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骨髓常规 :骨髓增生活跃 ,骨髓象大致正常。超声引导下行脾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 送检组织 3条 ,其中一条组织内弥漫性中等及大异型细胞浸润 ,散在分布 ,无明显排列 ,但血窦之间有明显聚集。细胞胞质较丰富 ,部分胞质空。核不规则 ,…  相似文献   

9.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性淋巴瘤根据发病部位分为淋巴结内和结外,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在胃淋巴瘤中,发生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相对常见,在病因学、病理学、免疫表型和临床转归上有一定规律,属于胃恶性淋巴瘤中较特殊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阳钦  李甘地 《内镜》1994,11(2):73-75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显示肿瘤形态多形性,可分为多发性结节型、溃疡型、浸润型和肿块型,并分析各型声像图特点及与胃癌的鉴别。超声可以早期观察到病变区及胃壁厚度的改变,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浸润及淋巴结的浸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可累及多部位,表现为溃疡型、肿块型、弥漫型及结节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多样、多灶损害为特征。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胃癌、胃溃疡、胃炎等鉴别困难。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内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下表现多样,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9例临床误诊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近10年经手诊治的9例PGM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和讨论。结果9例胃镜和病理活检显示对PGML的诊断准确率仅为22%,CT检查对PGML的诊断准确率也只有44%,误诊率较高。讨论误诊的原因主要与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内镜取材部位和钳取标本经验不足、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等有关。结论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提高鉴别率。  相似文献   

14.
恶性淋巴瘤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经MRI检查的恶性淋巴瘤10例,其中何杰金氏病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9例。发现侵及纵隔淋巴结5例,侵及肝脏3例,脾脏3例,肾脏2例,腹腔淋巴结3例。对比观察了X线检查和B超检查,探讨了MRI在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5年-2000年期间收治1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消瘦,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1.2%,病理诊断均为非零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的征象与胃癌或胃溃疡极难区别,术前极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分期与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巨块型和浆膜累及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喉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提出早期诊断此类疾病的合理有效方法。方法:对临床29例病理确诊原发于喉部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与同时期原发于鼻腔鼻窦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29例原发性喉部恶性淋巴瘤病例均进行了手术干预,在术中或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后进行了后继的放射及化学综合治疗,病员的平均住院日较原发于鼻腔鼻窦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为长。结论:本病的合理有效的诊断治疗,需早期明确诊断和判定病变累及范围,在尽可能早期获取病理诊断基础上,提高对喉部影像学的认识,对于此类疾病及时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获得更好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PGML)临床少见 ,起病隐匿 ,无特异表现 ,内镜加粘膜活检也易误诊。我院自 1982年 6月~ 2 0 0 1年 3月 ,经胃镜 ,手术及病理确诊为PGML 18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0例 ,女 8例 ,男 ,女之比为 1.2 5∶1,年龄 30~ 70 ( 4 6.4± 12 .7)岁 ,其中 4 0岁以下 7例 ,60岁以上 5例 ,就诊前病程 2~ 140月 ,平均 17.4月。全部病例均符合Dawson关于PGML的诊断标准。另有 6例胃镜活检病理难以与低分化腺癌区分 ,因未接受手术而未能确诊 ,未纳入本组病例。1.2 临床表现大多起病匿 ,有一例以呕血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4例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GM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镜下表现多样化,内镜下多部位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缓解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手术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获较满意疗效。结论上腹部X线断层扫描结合病理组织活检有助于胃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缓解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根据DLBCL不同临床分期制定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 (PIM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 1 2例 PIML的临床资料并有随访的病例 ,用单克隆抗体 LCA、L2 6、UCHL- 1、CD3 0 、CD68、S- 1 0 0蛋白及 GFAP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 肿瘤组织形态与结内淋巴瘤基本一致 ,但无淋巴滤泡形成。瘤细胞有明显围血管现象 ,呈袖套样分布。免疫组化标记所有病例 LCA及 L2 6阳性 ,其余阴性。结论 本组 PIML均为 B细胞源性。瘤细胞分布疏密不均 ,向血管性及免疫组化 LCA阳性、GFAP阴性可作为本瘤的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8年收治的2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仅6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6 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手术切除率为89.7%.免疫组化证实B细胞型淋巴瘤27例,T细胞型淋巴瘤2例.25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56%,其中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为61.9%(13/21);Ⅲ+Ⅳ期5年生存率为25 %(1/4).结论 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胃镜活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联合应用化疗是治疗PGML的重要手段.免疫组化及临床分期对PGML的分类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