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母质瘤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又名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比较少见,现将我们所收集到的25例已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2年至1998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5例患者。男16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1.8:1。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76岁。其中8~20岁,7例;21~40岁,9例;41~60岁,6例;61~76岁,3例;平均年龄34岁。  相似文献   

2.
毛母质瘤是皮肤的良性肿瘤,因瘤细胞与毛母质细胞相似,钙化是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之一,故名毛母质瘤,儿童及青年好发,见于上肢及面部的皮肤,单发或多发,我院收治1例发生于左侧颈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毛母质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5例毛母质瘤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总结毛母质瘤的超声特征.结果 25例毛母质瘤患者中,发生于头面部16例,颈部5例,上肢2例,背部1例,臀部1例.其声像图特征为位于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层之间的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周边可有低回声晕,内部有细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周边或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毛母质瘤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掌握其声像图特征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毛母质瘤30例,占同期病检0.061%,男14例,女16例;年龄4~75岁,平均28岁,病程2月~20年,1年内16例,临床主要为局部皮下肿块,大小0.5~6cm。本文指出肿块大小与病程无关,可能与嗜碱细胞增殖能力及分化程度有关;镜检见影细胞及嗜碱细胞,过渡带细胞,异物巨细胞,钙化、骨化等,而后者的出现与病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毛母质瘤诊断及超声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3例毛母质瘤患者声像图表现,归纳总结并进行分型。结果根据瘤体内有无钙化,将毛母质瘤分为钙化型和非钙化型两类。根据钙化灶情况,将其分为三个亚型:Ⅰ型,带状强回声伴宽大声影,约占27%;Ⅱ型,低回声结节伴散在分布细点状钙化,约占24%;Ⅲ型,低回声结节伴粗大钙化,约占13%;非钙化型约占3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毛母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该瘤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恶性蝾螈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毅 《云南医药》1997,18(3):234-235
恶性蝾螈瘤1例报告赵毅*恶性蝾螈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肿瘤,国内罕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现介绍如下。患者女性,24岁,右踝部包块15年,逐渐增大4年入院。15年前在患者右踝内侧生长出一软组织包块,至鸡旦大小时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病检不详)。术...  相似文献   

7.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或毛发基质瘤,是一种来源于皮肤附件具有毛发基质上皮或毛母质细胞分化特点的罕见良性肿瘤。该病发病原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对此病了解不多,常出现误诊。我科于2012年1月收治1例腮腺区毛母质瘤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5岁,因“发现肛旁肿物1年,加重伴疼痛2月余”于2006年2月入院。1年前肛旁出现肿物,逐渐增大,2月来增生较快,1月前曾破溃,有少许白色豆渣样内容物溢出。体检:胸膝位11点肛门外距肛门约0.5cm处可扪及肿物约5㎝×6㎝大小,边界尚清,质地中等偏硬,皮肤微红,局部皮温增高,有波动感,压痛明显。直肠指诊:未触及条索状物,直肠空虚,退出后指套未见染血及脓性分泌物,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血常规:红细胞5.33×109/L白细胞16.07×1012/L,粒细胞占85.3%。入院诊断:肛旁肿物肛旁皮脂腺囊肿并感染。于住院当日曾行穿刺,抽出20ml灰色恶臭味脓性…  相似文献   

9.
10.
邵宝生  徐莲 《天津医药》2002,30(5):264-264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31岁。主因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气短、胸痛。无发热、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外院就诊胸片发现右胸巨大肿块阴影,于1996年11月19日转入我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体温36℃,血压17/10kPa(127/75mmHg)。神清,半卧位,唇无发绀。急性气短面容。右胸叩实,呼吸音减低,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未闻湿啰音,心率9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无杵状指。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 3.8×109/L,中性0.62,淋巴0.26,单核0.11,血红蛋白133g/L,血小板151×109/L。尿常规阴性。血沉14mm/h。查痰结核菌阴  相似文献   

11.
鼓室球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芳  只炳元  邵湘雲 《天津医药》2000,28(10):603-603
鼓室球瘤起源于鼓岬的岬沟中的舌咽神经鼓室支(Jacobson神经),或迷走神经耳支(Arnold神经),又称副神经节瘤。鼓室球瘤少见报道,易与中耳肉芽病变混淆,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我科遇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19~22岁4例,52及70岁各1例,均为单发。其部位分别为耳后、头额、颈后、上臂、胸部及大腿。肿物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或淡红,质硬如骨,触之略痛,边界清,直径0.5~1.5cm,与皮肤轻度粘连,基底无粘连。病程3月~2年,均无家  相似文献   

13.
泪腺上皮瘤9例报告福建省立医院洪我象泪腺上皮瘤并不多见,我院眼科1975~1994年发现9例,均经住院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最小18岁,最大40岁;就诊年龄最小22岁,最大40岁。病程4个月至4年。...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72岁。因反复咳嗽并咯脓痰2个月,时有发热加重7d入院。有6年吸烟史(15支/d)。CT检查:右肺下叶见一8cm×7cm的高密度块影,周围尚光滑,密度不均,可见分叶,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手术所见:于右肺下叶见一8cm×7cm的肿块,质中等,侵犯右肺中叶,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病理检查:送检物为右肺中下叶,表面光滑,灰褐色。沿支气管切开肺叶,见右肺下叶内距肺门0.3cm处有一椭圆形肿物,约8cm×7cm×5cm,灰白色,质软,边界清楚,似分叶状,肿瘤累及右肺下叶支气管内及右肺中叶。镜检: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丰富的血管构成,瘤…  相似文献   

15.
16.
头皮毛母质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皮毛母质癌临床上极其罕见 ,我院于 1983年至今收治 2例 ,现报道如下。例 1 男 ,5 3岁。因头顶枕部肿物 2 0余年收住院。 2 0余年前病人发现头顶枕部有一肿物 ,约高梁米大小 ,无痛 ,未曾诊治。肿物渐长大 ,近 3、4年增长迅速 ,且时常破溃 ,于当地医院切取部分肿物做病理为皮脂腺囊肿。住院查体 :头顶枕部可见一肿物 ,约 15cm× 12cm× 8cm ,表面皮肤局限性破溃 ,质中等偏软 ,活动性差 ,诊为头顶枕部巨大皮脂腺囊肿。行肿物切除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病理为头皮毛母质癌。例 2 男 ,3 2岁。因头部肿物 5年行门诊手术。 5年前病人…  相似文献   

17.
张巍 《淮海医药》2014,(4):382-382
患者女,77岁。因“绝经27年,不规则阴道流血10余天”于2013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27年前自然绝经后,一直无阴道流血、排液。2013年11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流血,量中,无腹痛,自服抗生素及止血药(具体不详),约6日血止。11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阴道流血,量少,自服抗生素及止血药(具体不详),5日血止。为求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病程中无发热,无腹痛、下腹坠胀,无乏力、心慌、胸闷。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近期无明显体重减轻。既往史:有高血压病4年余,最高170/90 mmHg,口服丹参及利血平治疗。22岁结婚,孕产史:7-0-1-5。既往月经规则,15-4-5/30,有痛经。入院体检:T 36.2℃,P 78次/min,R 22次/min,BP 160/90 mmHg,面容自然,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通畅,少量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口闭,举痛(-);子宫:前位,增大如孕50 d大小,压痛(-),活动可;附件:于子宫左上方可扪及一直径约8 cm包块,质中,压痛(±),右侧(-)。辅助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院感系列、肿瘤系列检查无明显异常。生化常规示:甘油三酯2.08 mmol/L;性激素检查示:E291.33 pg/ml(绝经期正常参考值:0-66 pg/ml),2013.11.26我院彩超示:(1)子宫较绝经期增大不均匀;(2)左附件区包块(87 mm ×86 mm的以无回声为主的包块,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3)子宫后壁肌瘤可能;(4)子宫内膜线较绝经期增厚(8 mm)。肝胆胰脾彩超:(1)肝囊肿;(2)肝内胆管结石;(3)胆囊结石。泌尿系B超、心脏彩超、肺功能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卵巢肿瘤:绝经后出血;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高脂血症。入院后于11月27日行分段诊刮术,宫颈管无明显组织刮出,探宫深约11 cm,刮出少量内膜组织。11月28日诊刮病理示: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性。积极术前准备,于12月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术中见子宫前位,略大于正常,左卵巢见一实质性肿瘤约9 cm,表面光滑,左输卵管及右附件无明显异常,无腹水,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手术顺利。子宫剖视,见子宫内膜光滑,后壁有一黏膜下肌瘤。术后病理示:左卵巢良性Brenner瘤(10 cm ×9 cm ×7 cm),左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右侧卵巢及右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平滑肌瘤,内膜下型(长径1.5 cm),子宫内膜腺体呈增殖期图像,子宫颈慢性炎(病理号132993)。术后恢复佳。于2013年12月10日出院,出院时无腹痛、阴道流血的不适,血压130/80 mm Hg,腹部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路光升  徐丽杰  李向群 《天津医药》2001,29(11):678-678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14岁。因下腹部持续性胀痛伴发热2天,于2000年4月17日入院。患者近1年常觉胃部胀满不适。近1周腹胀加重,食欲减退,自觉腹部膨隆。近2天突发下腹部持续性胀痛,伴发热,最高体温39.0℃,进食差,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无效。既往月经规律,12岁初潮,末次月经:2000年4月11日,量中等。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明显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腹部膨隆,孕4个月大小,脐下可触及一肿物,质硬,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脾触诊不满意。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子宫前位,正常大小,于子宫右方可触及一肿物,直径约12cm×11cm×9cm大小,质硬,突向子宫直肠窝,占据整个盆腔,无触痛。辅助检查:尿,大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白细  相似文献   

20.
妊娠黄体瘤于1963年首次被描述,是一种激素依赖的非新生物的卵巢肿瘤样病变,为妊娠过程中卵巢内含有的单个或多个黄素化结节状病变。可能由闭锁卵泡的黄素化卵泡膜细胞发展而来,与过量的HCG刺激有关。但妊娠黄素瘤很少伴有滋养细胞疾病,且常发生在妊娠后期,此时HCG水平较妊娠早期低,故提示激素亦非本病唯一的发病因素。分娩后妊娠黄体瘤可自行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