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给予格列美脲1~4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格列美脲治疗12周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空腹胰岛素无明显变化,而餐后胰岛素水平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血脂有所改善(P〈0.05),对体重及血压无不良影响;发生低血糖1例。结论: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有效且安全,对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特点。方法:测定72例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和64例2型糖尿病不伴发脂肪肝病例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及肝功能,计算体重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与不伴发脂肪肝者相比,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均升高(P〈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比不伴发脂肪肝者存在明显的体重指数增高、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糖尿病护理干预,对照组39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b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干预前后代谢控制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无明显下降,干预前后代谢控制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良好的代谢控制指标,从而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血糖、血脂、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肝脏B超,空腹血糖、血脂,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的检测。结果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8例,发病率54.63%;与未合并脂肪肝组比较,体质指数、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肥胖、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其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予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中老年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地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筛查,〉25分者入选。其中2型糖尿病60例,与之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60例。两组分别测定快速词汇测验、词汇测验、相似性测验、数字广度测验和木块图测验。异常结果与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快速词汇和木块图两项检查差异显著,糖尿病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快速词汇与年龄、收缩期高血压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木块图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其它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协方差分析,去除年龄因素后,木块图测验仍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本地区中老年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以视觉空间认知为突出。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其所伴发的血管病变和年龄老化因素均参与了认知功能减退的进程。慢性高血糖是损害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青立 《临床医学》2009,29(10):13-14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口服降糖药物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组和Novolin30R组,观察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h C肽、体重、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有效的控制血糖的作用(P〈0.05),在控制空腹血糖方面无明显差异,门冬胰岛素30组的有更好的控制早餐、晚餐后血糖得到明显改善,低血糖的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需胰岛素量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2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诺和灵30组能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住院患者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对照组),有血管并发症组(实验组),观察二组患者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的差异,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1年后,观察实验前后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比对照组患者高,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综合护理1年后实验组患者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较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血脂紊乱、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有一定关系。综合护理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 )低血糖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研究低血糖是否会加重机体损伤,加快并发症的进展。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住院发生低血糖的T2DM 患者27例作为低血糖组,另选取未发生过低血糖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作为非低血糖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及低血糖发生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同时研究低血糖发生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程度的关系。结果低血糖组患者年龄、病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SCr)和尿蛋白排出量(Upro)均高于非低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空腹血糖(FPG)、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后肌酸激酶(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发生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发生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 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 HbA1c呈不完全逆相关关系(P>0.05),趋势图显示 HbA1c控制接近正常时较控制不良者发生率增高更明显。结论 T2DM 患者年龄较大和病程较长及HbA1c水平接近正常时较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会加重T2DM 患者的机体损伤,加快并发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改变糖尿病足患者的不良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DF组)40例和非糖尿病足组(NDF组)5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收缩压水平(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合并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在吸烟、舒张压水平(DBP)、体质指数(BM1)、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合并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年龄大、糖化血红蛋白高、并发糖尿病肾病的男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组7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趋化因子-9(CXCL-9)和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服用丹蛭降糖胶囊加西药者30例(简称丹蛭组),单用西药者30例(简称西药组),两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另选取在医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三组均行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XCL-9、E-选择素水平,测定各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丹蛭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丹蛭组与西药组比较,BMI、Hb A1c、TG、TC、HDL-C、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XCL-9、E-选择素明显升高(P0.01);丹蛭组与西药组比较CXCL-9、E-选择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降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清E-选择素、CXCL-9水平,E选择素、CXCL-9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接受药物初始治疗或近12周内未接受任何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药物初始治疗或近12周内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比较治疗16周后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分别较单药治疗组对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BG)的影响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与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相比患者的FBG、PBG及Hb A_1c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相比,患者的FBG有所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所致的PBG及Hb A_1c水平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各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相似,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的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各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均未有肝肾功能异常、胰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在降糖疗效方面均优于二甲双胍及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且低血糖、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集90例确诊GDM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收集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评估两组受检者BMI,检测两组受检者CRP和HbA1c水平,使用χ2检验分析两组受检者BMI差异,t检验分析两组受检者CRP和HbA1c水平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BMI,CRP,HbA1c与GDM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前超重(47.78% vs 27.78%,χ2=7.658,P<0.05)和肥胖(58.89% vs 31.11%,χ2=14.029,P<0.05)孕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GDM组孕妇CRP(10.65±0.83 mg/L vs 2.33±0.62 mg/L,t=76.188,P<0.05)和HbA1c[(10.08±0.76)×109/L vs(4.47±0.53)×109/L,t=57.439,P<0.0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显示CRP,BMI和HbA1c均与GDM患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 GDM患者孕前BMI,CRP和HbA1c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且与GDM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可作为GDM早期临床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门诊初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沙格列汀组各25例,分别用西格列汀或沙格列汀治疗12周,观察患者BMI、FPG、2 hPG、HbA1c等指标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较治疗前均有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MI、HbA1c、FPG、2 hPG、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及沙格列汀均能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轻度减轻体重,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但两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华燕  武金文  蒋成霞  李梅  刘欣 《华西医学》2014,(8):1429-1431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80例服用2种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就诊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予以治疗,对照组应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前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bA1c达标率分别为88.3%、87.8%,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减少12.1%,且BMI得到控制,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和体质量,减少低血糖事件,在同等HbA1c达标率下,所用的胰岛素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作为T2DM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T2DM组Hcy、hs-CRP、Cys C、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2 h血糖(2h P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G)、空腹血糖(FPG)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叶酸(FA)、HDL-C低于对照组(P0.05);(2)IMT增厚组Hcy、hs-CRP、Cys C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均P0.01),FA水平低于IMT正常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IMT与Hcy、hs-CRP、Cys C、LDL-C、FPG、Hb A1c和2h PP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与年龄、BMI、性别、血压、TC和TG无相关性。血浆Hcy与FA负相关,与维生素B12无相关。Cys C水平与hs-CRP、2h PP、Hb A1c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Hcy、hs-CRP、Cys C是影响老年T2DM患者IMT的独立相关因素(OR=1.95、3.614、12.125,均P0.05)。结论血Cys C、Hcy、hs-CRP升高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梅  杨涛  付麒  刘璇  单珊  钱莉  周红文 《临床荟萃》2010,25(24):2117-2120
目的 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异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45例,测定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肾功能及尿ACR等.分别根据患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ACR水平进行分层.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本研究人群中,尿ACR的异常率为21.6%,其中微量白蛋白尿20.4%,大量白蛋白尿1.2%.②不同年龄组患者尿ACR水平<40岁组(26.4±34.2)mg/g、≥40~50岁组(33.7±68.5)mg/g、≥50~59岁组(38.6±94.9)mg/g、≥60~69岁组(33.9±60.8)mg/g、≥70岁组(48.9±62.4)m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0,P>0.05).③异常尿ACR组FPG、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高于正常尿ACR组患者(t值分别为-2.547、-2.144、-2.113、-4.663,P<0.05或<0.01),高密度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正常尿ACR组(t=2.216,P<0.05).④HbA1 c≥6.5%组的尿ACR水平与HbA1c<6.5%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5,P>0.05),HbA1 c≥6.5%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尿ACR水平显著高于血压正常患者(t=-2.472,P<0.05).HbA1c<6.5%组患者尿ACR比值水平与BMI、FP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4、0.559,均P<0.05);HbA1c≥6.5%组尿ACR水平与SBP、舒张压(DBP)和FP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6、0.169、0.182,均P<0.05);⑤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尿ACR的主要因素包括FPG、SBP、肌酐(Cr).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ACR水平异常的发生不受年龄的影响,与血压及FPG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门诊的8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分成两组:无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①8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250例,占28.8%。②两组间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U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肾病与BMI、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TG、UA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综合控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UA,改善代谢紊乱情况,利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血脂、血压异常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法及疾病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目标管理,建立患者目标管理档案,制定饮食、运动计划,血糖监测方案、频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控制目标。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监测频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可有效 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有效控制各项指标达标,显著提高糖尿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观察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BS、HbA1c均下降。罗格列酮组FBS治疗前后(10.34±3.08)mmol/L vs(7.75±1.46)mmol/L(P〈0.01),HbA1c(8.85±2.28)%vs(7.28±1.33)%(P〈0.01);二甲双胍组FBS(9.51±2.89)mmol/Lvs(7.36±1.40)mmol/L(P〈0.01),HbA1c(9.26±2.45)%vs(7.61±1.23)%(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FFA(0.65±0.24)mmol/Lvs(0.54±0.19)mmol/L(P〈0.05)。而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FFA无明显下降。结论罗格列酮治疗降低FFA的水平,有助于减少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