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崔克娟 《吉林医学》2022,(7):1937-1939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内环境情况。结果:治疗1 d后两组PA、TP、Hb、TF、ALB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2周后观察组PA、TP、Hb、TF、ALB营养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液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血糖紊乱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张怀雁  李云  肖敏智 《吉林医学》2013,34(18):3697-3698
目的:研究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为医护人员在进行该类医疗活动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8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加强组,每组40例。对常规组的患者实施一般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加强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支持,并严密控制其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加强组在血清蛋白、血红蛋、总蛋白等指标上,相较常规组具有明显的提高,护理效果比常规护理更好。结论:科学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对于ICU患者的病情好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990年7月-2001年12月施行的肠内营养支持46例。介绍肠内营养的使用途径、灌注方式和营养液配制、使用及保存方法。对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总结肠内营养实施成功的经验及其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作为A组,另35例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A组(肠内营养支持)各指标水平变化较显著,B组(肠外营养支持)中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略高于营养支持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42.8±3.9)g/L与对照组的(34.9±3.3)g/L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满足了患者维持生命体征热量需求,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时机及其作用。方法 将2001年6月到2003年6月收治的88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48)和肠外营养组(n=40),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肝功酶谱、并发症、营养支持费用情况,了解肠内营养实施时机。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均可较好维持,肠内营养组对肝功能无影响,较肠外营养组并发症明显减少,且费用明显降低。结论 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有益且可尽早实施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危重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n=54)和肠外营养支持组(n=54),两组患者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后2周比较Hb、PA、TF、TP、ALB等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营养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治疗后TP、ALB及PA均明显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危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制作一种使用便捷、易于灭菌的肠内营养液配制器具。方法将原来普通的量杯、锅具、勺和塑料漏斗改进为不锈钢加盖的量筒、搅拌器和漏斗。结果随机抽查改进前后器具配制的肠内营养液,每瓶所需的时间为(87.277±2.701)秒/瓶、(60.691±2.794)秒/瓶,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肠内营养液配制器具的设计制作较为科学,使用方便、易于清洁、利于灭菌及保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配制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祖安 《重庆医学》2008,37(10):1077-1078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通过鼻肠管实施早期EN支持治疗,测定患者入院时与EN开始进行后第8天的钾、钠、血糖、尿素氮和谷丙转氨酶等各项生化指标及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等多项营养指标,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等。结果EN支持前后患者的钾、钠、血糖、尿素氮和谷丙转氨酶等各项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的总蛋白、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也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发生腹泻和腹胀率分别有10%和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临床胃肠肿瘤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9.
呼振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11-21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82例,分为肠内营养组41例,肠外营养组41例,观察2组效果。结果2组病例术后8 d进行营养状况指标[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检测统计并进行比较,肠内营养组营养状况指标显著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保持良好营养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秀君 《大家健康》2013,(7):177-178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途径,对这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肿瘤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晚期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HBG、ALB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1985~1989年88例病情复杂的腹部外科重危患者应用EN支持。患者先后接受2~8次手术治疗,平均3.4次;同时伴有2~7种并存症,平均3.8种;半均住院122天。88例中TEN47例,TPN+ENl2例,TPN转TEN29例。EN支持天数为9~409天,平均57.4天;输入途径为鼻饲30例,空肠造口48例,经肠瘘口插管10例。EN结束时患者的体重、血浆蛋白、转铁蛋白均较开始时显著增加。本组病例中临床痊愈80例,死亡6例,2例带喂养管出院。本文介绍了EN的应用方法,重点讨论EN的适应证、输入途径及并发症处理,认为需要营养支持的重危外科患者应首选EN支持。  相似文献   

13.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期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探讨两种营养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重症脑梗死的病例,其中22例采用胃肠道营养支持,21例采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梗死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胃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胃肠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梗死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28例重症COPD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2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14例采用进口进食半流质。能量均为1000kcal/d。观察两组患者面罩无创通气时间,无创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营养组患者28天死亡率均为4/14,传统组28天死亡率为4/14d。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存活组中,营养组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165±24 h,传统组为245±29 h,有显著差异。营养组住院时间为19±4.6d,传统组为26±4.4d,有显著差异。尽管应用肠内营养,但是肠内营养组治疗费用为11227±1834.3元,传统组为16384±2086.3元,明显降低医疗费用。观察组PaO2(10.74±0.82)kPa、PaCO2(6.29±0.75)kPa;对照组PaO2(8.59±0.88)kPa、PaCO2(7.64±0.81)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不能降低死亡率,但是肠内营养仍然值得在重型COPD患者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治疗十二指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2年7月间因肠胃手术和腹部外伤手术引发十二指肠瘘并发症的患者56例,对其实施空肠造口术,营养剂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百普素和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在输注过程中做好监测与护理。结果:56例患者中无1例死亡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平均为(33.7±5.8)天。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保持肠道结构的完整,对于十二指肠瘘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中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4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EN)和对照组,EN组在手术后第1d开始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输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常规补液。观察营养相关性指标、术后肠动力恢复、创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N组营养相关性指标及胃肠动力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可行的方法,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实施全肠外营养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白蛋白(ALB)明显提高、血红蛋白(Hb)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23.3%、10.0%,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整体状态。  相似文献   

19.
沈琳  吴小丽  吴建胜 《医学综述》2012,(22):3767-3769
营养不良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法,营养不良不仅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而且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亦造成不良影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患者的预后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对老年人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对老年胃癌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手术预后是许多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且提出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观点。  相似文献   

20.
李娟  李璐  李菲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78-1279
<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能量需求增加,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常合并营养不良。当进行机械通气时,其基础耗能可较正常人高50%以上。营养不良除导致呼吸肌做功无力外,还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为此做好COPD患者的营养支持甚为重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COPD患者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5.3岁,需人工通气治疗的患者36例。进行肠内营养(EN)期间,20例发生恶心,10例发生轻度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