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玉娟  孙多勇 《医学信息》2006,19(12):2088-2090
近年来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全社会都在关注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是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哨,是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线,熟悉和掌握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基本知识,对于有效预防和及时报告、正确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是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谢宝钢  乔岭梅  王志强  宗疆 《医学信息》2003,16(11):628-629
国务院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各级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行政应急法律制度。在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过程中,对互联网在解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方面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在解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资源上具有及时、准确、详细和权威性;形式的多样性及内容的具体性。互联网资源是贯彻条例的有效途径。利用这一研究成果,我们继续完成SARS实用指南系列之三——法律法规解读篇及SARS实用指南系列之四——后非典心理解压篇,以配合部队取得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及时消除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造成的危害,使得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所造成的危害减少,最大限度的来保障人民群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的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的秩序,使江西省丰城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取得有效的进步以及管理办法。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对县级疾病控制中心机构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江西省丰城市疾病控制中心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所存在的劣势、障碍。提出加强建设江西丰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对能力研究结果的建议。结果近年来,通过对于我国各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系统能力调查结果发现,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和报告的及时性,对于早期公共卫生事件的察觉,应急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以及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专家库的建立,应该多与媒体方面取得合作与多加交流,器械、物资储备以及技术等这些方面的能力表现较差,所以建议江西省丰城市需要加强建设。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在国内对应急事件的控制能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资料,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应对突然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行研究评价,建立研究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县(区)的疾病控制中心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紧急事件的应急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厦门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常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评价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方法综合文献和专家咨询构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对三级指标进行筛选并设置权重。应用筛选后的指标体系对厦门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指标体系筛选出5项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评测结果显示厦门市急救中心和三甲医院综合分数较高,农村医疗机构和私营医院得分相对较低。结论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可对厦门市卫生应急能力进行常规量化考核,现有基础上应重点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同时应加强私营医院的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况,分析问题并探讨改进对策。方法对中山市辖区26家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技术实施、资源储备、监测预警、协调合作5个方面。结果 84.62%的机构成立应急专家小组,各机构均建立了相关的应急制度和预案;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77.17%,能从事现场调查处理的人数占56.28%,总人数超出编制数的19.20%,服务人口的比例为1.89/10万;市级和镇区机构仪器设备达标率分别为82.71%和46.89%,项目开展率分别为80.15%和33.33%;应急专项经费配备率为46.15%;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率为100%;接报事件后,83.88%的疾控中心能在6h内前往调查。结论中山市疾控机构应急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疫情处理较为规范,但存在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应急制度和预案系统不完善、镇区实验室设备配置率低、尚未建立科学稳定的应急工作经费投入机制以及应急能力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卫生应急能力的建设,使其与日益严峻的防病任务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重庆市2004—2007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结果全市4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8起,发病19884例,死亡56例;渝东南地区多发,时间分布基本呈双高峰:传染病事件占80.98%.学校事件占78.87%;事件平均报告时间3.44d,平均处理时间46.72d。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应提高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事件的重视程度;学校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龙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年~2012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龙县2004年~2012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起,发生病例2198例,死亡4例;传染病爆发疫情30起,占81.08%,食物中毒7起,占18.92%,发生在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大多数,共27起,占72.98%;农村36起,占97.3%,城镇1起,占2.7%;4月(16.22)和10月份(16.22%)为高发月份;2007年(18.92%)、2008.年(18.92%)和2009年(29.73%)为高发年份,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生。尤其发生在乡镇中小学传染病事件较多。结论农村是云龙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而中小学传染病事件的防控是云龙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关键点,必须在辖区中小学严格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丽玲  崔士德 《医学信息》2003,16(11):636-637
2003年春季全球非典流行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提出了挑战,目前,虽已取得阶段性战果,但细细品味这场战役,经验来之不易。本文概要说明了信息化网络在这场战役中的重要贡献。它使得反应迅速,措施得力,充分显现出医院网络信息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06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传染病暴发疫情9起,占64.29%,食物中毒5起,占35.71%;发生在工厂的有8起(占57.14%)、中小学有5起(占35.71%)、幼儿园1起(占7.14%);4月份(5起)、12月份(4起)发生突发事件数分别占35.71%、28.57%;学生和民工是高发人群,年龄以4.5~14岁为主。结论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工厂、中小学、托幼机构,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国内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应急法律[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失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到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如何快速调查了解公共卫生事件很重要,及时了解引发事件的的原因可以有效控制事件再次恶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问题与矛盾以至于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从各种维度来看,我国现价段的领域、频度、规模等正在处于危机时间的多发期。由于各种危机事件,公共卫生的突发事件位居前列。如何应对这些时间,使我国现阶段急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频繁突发的各种公共卫生事件表明我国应对危机管理的能力缺乏。对照我国现有的体质来看,我国没有建立应对公共卫生突发时间的管理体系。综合应用各种方法理论,对我国应对公共卫生突发危机时间进行了研究,结论我国必须吸取总结全球先进国家在公共卫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以及有益的启示,研究构建完整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管理组织体系,对全球的政府的绩效评估以及应用现状研究,结合我国现如今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组织的绩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应激反应的状况及特点,并考察了应对方式对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642名青少年进行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青少年应激反应以疑病和焦虑为主,高中生的焦虑显著高于初中生(t=-3.259,P0.05),女生的疑病、焦虑和总分均显著高于男生(t=-3.585,-2.651,-2.266;P0.05),病例多类型学生的焦虑显著高于病例少类型学生(t=-2.591,P0.05);应对方式以处理问题和期望为主,高中生的处理问题、期望、逃避、控制情绪、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女生寻求支持、控制情绪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339,-2.121;P0.05),病例多类型学生期望的得分显著高于病例少类型学生(t=2.055,P0.05)。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应激反应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372;P0.001),消极应对对应激反应有显著预测效应(β=0.373,P0.001)。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侧重女性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低年龄青少年的不良应对方式,心理干预应将消极应对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耿晓萃  苗长青 《医学信息》2018,(21):122-124,134
目的 分析目前丹东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我市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工作提供更具体更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市2006年~2016年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报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2016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27.27%,累计发病397人,无死亡。其中呼吸道传染病3起;食物中毒6起。事件主要发生在初、高中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在冬春季(12月份和次年2~3月份);食物中毒发病主要在夏秋季(7~10月份)。不同事件类型的报告时效性、监测敏感度和控制时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场所,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控是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番禺区2005~2010年学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番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及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番禺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其中传染病类46起;3~6月和9~12月是高发季节。结论番禺区学校突发事件中传染病类占居首位,事件的人群分布与学校人口的密集度,学生的防病意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救治时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济南军区血液净化治疗中心采用CBP紧急救援89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接受CBP治疗距发病后的自然时间为“截点”,将患者分为:(1)A组(早期治疗)43例,于急性损伤期(发病≤24h)开始CBP治疗.(2)B组(...  相似文献   

17.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救治时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济南军区血液净化治疗中心采用CBP紧急救援89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接受CBP治疗距发病后的自然时间为"截点",将患者分为:(1)A组(早期治疗)43例,于急性损伤期(发病≤24h)开始CBP治疗。(2)B组(晚期治疗)46例,即在多器官功能损伤期(发病〉24h)开始CBP治疗,分析CBP治疗时机及各种创伤因素对预后的影响。(1)6起89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包括:急性中毒31例、挤压综合症7例、热射病27例、烧伤16例、感染5例和三聚氰胺污染事件3例。经CBP治疗后患者生命特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值明显改善,总存活率为78.65%(70/89),病死率为21.35%(19/89),其中A组痊愈率显著高于B组(86.05%vs 60.87%,P〈0.05);病死率则明显低于B组(13.95%vs 28.26%,P〈0.05)。(2)在各类损伤中,烧伤与传染病病死率最高,其次为挤压综合症、急性中毒和热射病,主要致死原因是并发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CBP不仅是一种技术措施,更是一种治疗思维模式,即强调稳定性、均衡性、持续性地平衡免疫内稳态、改善器官或细胞生存内环境,及早实施可使病变终止于损伤期,避免其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MODS,降低病死率,是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状况。方法用问卷方法对茂名市级及各县(市、区)级7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应急能力调查。结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针对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做好预案和应急准备,应急体系初步形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较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亟需提高。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是长期的任务.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懈努力: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急意识和现场处詈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网络减压团体的有效因素。方法:公开招募大学生23人,分3批进行抗疫减压网络团体辅导,17人参与了干预后的一对一访谈,采用共识性质性研究方法分析访谈内容。结果:改善情绪、扩展人际、调整认知、习得技能4个类别的效果在网络减压团体不同阶段激发并持续。大学生网络减压团体有效因素涉及团体动力、成员互动、带领者带领、网络环境4个主题的10个因素。不同成员对于网络影响的感受并不一致。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网络减压团体干预对于大学生具有积极作用;网络减压团体具有线下团体类似的有效因素,包括团体气氛融洽、包容互助、发现普遍性、倾诉宣泄、了解他人、帮助他人、榜样激励。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管理及风险沟通的一次重大考验。因此有必要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特征,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中的双向作用,并探讨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综合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合理有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针对以上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