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0岁,因躯干泛发丘疹、结节、斑块伴有剧烈瘙痒一年,肢体肿胀半年就诊。多次抗炎、抗过敏治疗无效。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皮肤附件周围中等大小异性T淋巴样细胞浸润。皮损免疫组化示:CD3、CD4、CD8、TIA1均(+),CD30部分(+),Ki67 (50%+)(图3),ALK、CD20、CD56、EMA、GB均(-)。病理诊断:考虑为外周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改变。诊断:血管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诊断:血管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行CHOP方案化疗,皮肤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以探讨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 2例发生在四肢、躯干的多发性病灶的病例 ,从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结果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以皮肤水疱、皮下结节、多发性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 ,组织病变均呈脂膜炎样改变 ,瘤细胞主要浸润皮肤真皮及皮下组织 ,瘤组织可见明显大片状坏死 ,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壁并见血管壁的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4 5RO阳性 ,证实瘤细胞为T细胞型。结论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肤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呈脂膜炎样生长 ,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 ,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CPTCL)的病理组织学表现,以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报道2例发生在四肢、躯干的多发性病灶的病例,从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以皮肤单个或多个结节、斑块、多发性溃疡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上主要病变均在皮下脂肪组织内,瘤细胞主要浸润于脂肪细胞之间。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均表达LCA、CD45RO或CD3,通常CD8(+);而不表达CD20及CD68,证实瘤细胞为T细胞型。结论SCPTCL是一种具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皮肤原发淋巴瘤的新亚型。基因诊断等新技术手段是SCPTCL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及CD8^+CD28^-。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及CD8^+CD28^-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后两者趋于正常(P〉0.05);而无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及CD8^+CD28^-表达异常,不同治疗效果表达不同,恶性淋巴瘤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有效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日常诊疗中影响色素性皮损数字化随诊的基线因素:一项来自意大利的多中心调查,一种新合成的、光稳定性维生素A衍生物(视黄基-N-甲酰-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应用于光损皮肤:对一项为期24周研究的大致评估,CD4/CD8双阴性表达的嗜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一类免疫组化发生变异的蕈样肉芽肿,B细胞淋巴瘤的罕见表现:表皮脓肿,角化色素性斑痣性错构瘤病合并偏身肥大和腹壁横纹肌肉瘤[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进行观察。结果组织学瘤细胞是在脂肪空泡的背景中,淋巴细胞呈灶片状浸润,并有局灶状凝固性坏死,淋巴细胞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LCA ,L26-,CD45RO 。结论发生于皮下的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比较少见,它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血液研究所研究小组与法国Joseph Fouria大学Michallon医院合作,开展CD4^+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研究取得进展,研究发现CD4^+T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从自体淋巴瘤细胞衍生的细胞株,并进一步提示使用肿瘤杀伤性CD4^+T细胞可进一步增强过继转移或免疫治疗的有效性,特别是在肿瘤逃避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作用时,CD4^+T细胞能起到替代作用。该研究小组利用1例滤泡B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将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的恶性淋巴瘤细胞CH1细胞株作为唯一的刺激源,以梯度稀释法得到3种自体的、细胞毒性的、具有肿瘤杀伤特异性的CD4^+T细胞克隆。结果3种T细胞克隆可以杀伤来自于新鲜恶性B细胞的自体HLA-Ⅰ分子缺乏的淋巴瘤细胞株,但却对EB病毒(EBV)阳性的正常B细胞或K562细胞无杀伤溶解作用。3种肿瘤特异杀伤的CD4^+T细胞均为TCR Vβ17-Dβ1—Jβ1.2,并具有同样的互补决定区CDR3。  相似文献   

8.
扁平苔藓皮损中浸润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浸润在扁平苔藓(L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LP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皮肤CD3,CD4,CD8,CD20进行检测。结果:表皮中浸润细胞以CD3^+T,CD8^+T细胞为主,真皮以CD3^+T,CD4^+T,CD8^+T细胞为主,真皮乳头浸润细胞多于表皮突。随病程延长,浸润细胞数减少(P〈0.01),真皮CD4^+/CD8^+值下降(P〈0.05).CD20^+B细胞百分率上升(P〈0.05)。有过度增殖性改变的皮损中CD20^+B细胞明显增多。结论:CD8^+T细胞与LP皮损的基底细胞损伤以及皮损的持续存在有关。皮损局部CD4^+T,CD8^+T细胞功能失衡。CD20^+B细胞可能与疾病的持续存在及局部过度增殖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自然杀伤(NK)细胞瘤是比较罕见的肿瘤。直到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才对其分级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在过去10年间,免疫血液学的发展对NK细胞瘤的识别和分类有一定的帮助。结外鼻形NK/T细胞淋巴瘤是这类肿瘤中的一型。这些淋巴细胞表达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表型,包括CD56和TIA-1。鼻形NK/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皮肤等结外部位,并常与EB病毒感染相关。亚洲成人的感染最常见。文献报道中极少有儿童患病者,且只有5例患者出现皮肤受累。作者报道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瘤,患者为一孟加拉国少年,表现为肢端皮肤结节。  相似文献   

10.
三氧治疗对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氧联合化疗对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n=30)和化疗加三氧组(n=25),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和NK值,以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①淋巴瘤患者CD3^+,CD4^+,CD56^+(NK)细胞,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CD8^+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②单纯化疗组各项免疫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③化疗加三氧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比较,CD4^+细胞,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CD8^+细胞明显降低(P〈0.05),CD3^+,CD56^+(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细胞亚群在淋巴瘤患者中受到抑制,三氧治疗能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该方法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大疱型皮肤T细胞淋巴瘤很罕见。最近识别出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这些皮肤T细胞淋巴瘤表现为CD8阳性表型,而CD8阳性表型极少在其他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对象:作者描述了1例具有多形性临床特征的皮肤CD8阳性鳞状T细胞淋巴瘤,此型淋巴瘤的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重度向表皮性淋巴样细胞浸润及海绵形成。讨论:一经排除其他的大疱性疾病,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出现大疱型损害即提示可能为皮肤CD8阳性T细胞淋巴瘤。海绵形成很少见于其他类型的T细胞淋巴瘤,重度向表皮性多形性淋巴样细胞浸润是本病典型…  相似文献   

12.
CD20通常被认为是B细胞特异性的标记, 在成熟B细胞和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表达, 现已发现, CD20也可表达于极少数T细胞淋巴瘤。本文报道一例原发于肌肉、播散至皮肤及肠道的CD20和CD8阳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及继发部位的病变由均一小淋巴样细胞在组织间弥漫浸润, 共表达CD20和CD8等T细胞标记物。因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 易误诊为B细胞淋巴瘤, 正确使用系列淋巴瘤标记物和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并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类型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1例70岁女性患者,鼻部和前额分别出现2个伴有溃疡形成的紫红色结节,病史3个月。患者2年前曾因眉间出现类似皮肤结节而被诊断为假性淋巴瘤,尽管当时诊断为良性病变,但仍进行了适当的肿瘤分期并排除了皮肤外器官受累。住院治疗期间,多发性紫色丘疹发展至腹部,纵隔淋巴结、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也受累及。根据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诊断为CD8+向表皮性细胞毒性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不能完全排除皮肤外CD8+T细胞淋巴瘤继发皮肤改变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最初病情检查均为阴性。发病21个月后准备进行特殊综…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或称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变应性鼻炎、哮喘和嗜酸细胞浸润的坏死性小血管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类来源于成熟T细胞的恶性肿瘤。上述两种疾病均为临床少见病,本文介绍一例伴有CSS临床表现的AITL。  相似文献   

15.
许璧瑜  欧树玉  陈木开 《当代医学》2009,15(27):139-139,6
目的总结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皮肤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皮肤予以硼酸湿敷、氦-氖激光照射、聚维酮碘封包等综合护理。结果5例患者皮肤红斑、丘疹缩小或愈合,坏死黑痂脱落,深溃疡创面变浅,且长出鲜红色肉芽。结论硼酸湿敷配合氮-氖激光照射、聚维酮碘封包,能促进溃疡的愈合,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表现为表皮异常增殖。一些研究已证实皮肤浸润活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阶段起关键作用。干扰素(IFN)-α在宿主对抗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近来的研究表明IFN-α在银屑病中也有作用。如IFN-α诱导或加重某些患者的银屑病,以及缺乏IFN-α/B转录衰减子信号的鼠自发出现一种银屑病样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表现为CD8^+T细胞浸润。本研究作者分析了来自银屑病患者皮损T细胞中的IFN-α信号。结果显示,与非银屑病供体皮肤中的浸润性T细胞相比,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激活水平银屑病性T细胞对IFN-α的反应增强且延长。  相似文献   

17.
薛乾富  张宏丽 《重庆医学》2004,33(7):1033-1034
目的提高对皮下脂膜炎T细胞淋巴瘤(SCPTL)临床和病理的认识.方法报道7例SCPTL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皮损为多发皮下结节或红斑.病变主要侵犯皮下脂肪组织,常伴有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瘤细胞免疫组化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 SCPTL是原发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新亚型.  相似文献   

18.
乳腺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 采用常规制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T细胞淋巴瘤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患者为青年女性,病理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弥漫、片状分布,围绕血管,有明显异形性,可见核仁及核分裂像,部分核有扭曲,间质成分少,部分区域有坏死。免疫表型:CD45、CD45RO、CD3、CD43阳性,CD20、CK、LCA、EMA阴性。结论 本例为乳腺T细胞淋巴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睾丸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预后.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对2例原发睾丸NK/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2例原发睾丸NK/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示例1肿瘤细胞中等偏小,例2肿瘤细胞呈小、中、大混合,均呈弥漫生长,核不规则、扭曲,破坏睾丸正常组织结构.可见血管壁浸润破坏血管,可见小灶性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瘤细胞CD45、CD2、CD56、胞浆型CD3(CDε),CD45RO和Granzyme B阳性表达,CD57、CD20、CD79a、CD30、CK、MPO、TdT、BCL-2和PLAP阴性.原位杂交50%肿瘤细胞EBERl/2阳性.结论:原发睾丸NK/T细胞淋巴瘤极罕见,临床经过呈高度侵袭性,预后差.免疫组化染色CD56、CD3ε、EBER和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如Granzyme B等)阳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种痘样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hydroavacciniforme-likecutaneousTcelllymphoma)是近年来才认识和报道的极罕见的儿童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疹极易与种痘样水疱病相混淆,确诊主要靠皮损活检和免疫组化。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