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模型的围绝经期妇女对绝经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改编的围绝经期妇女认知量表对417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围绝经期妇女认为记忆减退(61.2%)和情绪波动(59.5%)是由绝经引起,而典型的绝经症状潮热却只有38.4%人认为是由绝经引起,且大多数人对绝经持中立态度。家庭关系、有无事件突发是影响绝经认知4个方面(症状识别、结果、原因、时间、应对)的共同因素。此外,影响绝经症状识别的因素还有痛经与否、是否绝经及绝经状态,影响绝经应对认知的因素还有教育水平、职业、户口、收入、是否绝经。[结论]认知会影响绝经症状与管理,针对绝经认知的影响因素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个性化干预,提高和转变其认知,可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2.
李华  汪晖 《护理研究》2015,(4):415-4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绝经症状评定量表对417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0.6%。影响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关系、身高缩短情况、有无慢性病史、睡眠、绝经状态、性生活、饮酒史。[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症状发生率较为普遍、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建议健康保健人员根据个人情况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其围绝经期症状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南通市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崇川、启东、如东三地区40~65岁围绝经期2 300名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自然绝经年龄、保健知识掌握及保健需求、通过Kupperman评分对绝经综合征进行评估.[结果]本地区妇女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50.02岁;围绝经期保健知识77.34%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保健知识需求88.74%.绝经综合征1 714例,占74.52%.绝经综合征症状发生率前三位为失眠、性生活障碍、疲乏.[结论]了解南通市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有利于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南京东路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浦区社区围绝经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2个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京东路社区40~60岁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677例妇女中自然绝经者386例,平均绝经年龄为49.36±3.71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70.3%。在13项症状中,出现频率最高前5位症状依次为潮热出汗(53.2%)、骨关节痛(47.6%)、性生活障碍(45.2%)、眩晕(41.5%)、疲乏(41.2%)。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工作、性生活满意度及是否患有慢性病与围绝经期症状有相关性。结论:绝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存在围绝经期症状,其发病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依托社区,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降低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河南省城乡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出健康促进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城市、农村地区各14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总体自我评价、生理总体自我评价、总体健康水平评价在城乡围绝经期妇女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99,2.293,4.221,P=0.005,0.023,0.001);不同因素对城市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H=24.244,P=0.019),平时心情(H=41.305,P 〈0.001),是否为家庭、子女担心(H=15.858,P 〈0.001),婚姻生活状况(H=19.181,P=0.024),是否绝经(H=8.125,P=0.043),是否痛经(H=12.654,P=0.005);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为每周参加活动次数、是否痛经。不同因素对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每周参加活动次数(H=25.242,P=0.047),平时心情(H=28.929,P〈0.001),是否痛经(H=9.113,P=0.028)。[结论]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健康促进干预模式,为预防和减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以及对围绝经期症状保健知识的需求。方法2011年在苏州市随机选择2 066例年龄在38~70岁的女性,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全部录入Excel 13.0表,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66例调查对象年龄为(50.22±7.17)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95例,发生率为33.7%。13项症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性生活改变(48.6%)。绝经前后女性的BMI、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普及欠缺。结论大多数围绝经妇女存在围绝经期症状,应该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绝经症状以及社会支持的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Kupperman绝经指数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24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绝经症状KMI得分平均为(17.67±9.38)分,处于中等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19,P〈0.01);围绝经期生存质量总分为(106.22±19.55)分,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481,P〈0.01).结论 良好的社会支持在减轻围绝经期症状、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况,并探讨影响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心理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以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Kupperman量表(K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为研究工具,对91例围绝经期妇女展开调查。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的SDS平均得分44.62±9.69,轻微至轻度抑郁者25人(27.47%),中至重度抑郁者2人(2.21%)。围绝经期妇女的PSQI平均得分6.54±4.00分,睡眠质量差者(PSQI≥8)30人(33.00%)。KI平均得分14.08±6.28,轻度围绝经症状者48人(52.75%),中度围绝经症状者32人(35.16%)。SSRS平均得分42.38±6.6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与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5),与围绝经症状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和围绝经症状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心理的风险因素。结论 应动态评估围绝经期妇女的症状,加强睡眠的监测和改善,给予围绝经期妇女充分的社会支持,以减轻其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的焦虑状态,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400例40~60岁妇女,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APGAR问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分析其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结果:400例调查对象中,84例有焦虑症状,焦虑发生率达21%。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与夫妻关系、绝经状况、家庭功能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全面评估围绝经期焦虑影响因素,给予综合性心理支持与干预。  相似文献   

10.
李淑杏  张盼  周云慧  陈长香  赵雅宁 《护理研究》2012,26(29):2714-2715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全国22个省市随机选取1051名45岁~55岁女性进行一般情况、Kupperman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调查.[结果]1051名更年期妇女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91.9%,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在婚姻质量、工作压力、与子女邻里同事关系、睡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高,且更年期症状越严重,抑郁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湘潭地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湘潭地区1816例40-60岁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案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7岁,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为74%,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4岁,持续时间约4年。职业、生活环境、精神创伤、夫妻关系、初潮及经济状况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工作,且要在40岁以前开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配偶认知对围绝经期女性心理状况的影响,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抑郁自评量表对长春市朝阳区、绿园区、宽城区200名围绝经期女性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同时自制调查问卷对配偶进行围绝经期认知调查,分析配偶认知与围绝经期心理状况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女性有抑郁症状者63例(31.5%),而对63例抑郁的围绝经女性配偶进行围绝经期相关知识调查显示其围绝经期出现的各系统症状掌握较差,其知晓率在40%以下。[结论]在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健康宣教时,应重视围绝经期女性配偶的宣传工作,以提高其围绝经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河南省城乡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出健康促进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城市、农村地区各14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总体自我评价、生理总体自我评价、总体健康水平评价在城乡围绝经期妇女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99,2.293,4.221,P=0.005,0.023,0.001);不同因素对城市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H=24.244,P=0.019),平时心情(H=41.305,P <0.001),是否为家庭、子女担心(H=15.858,P <0.001),婚姻生活状况(H=19.181,P=0.024),是否绝经(H=8.125,P=0.043),是否痛经(H=12.654,P=0.005);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为每周参加活动次数、是否痛经。不同因素对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每周参加活动次数(H=25.242,P=0.047),平时心情(H=28.929,P<0.001),是否痛经(H=9.113,P=0.028)。[结论]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健康促进干预模式,为预防和减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工作压力对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工作压力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为积极开展围绝经期护士的职业保健和有效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及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OPC量表对唐山市10所二级、三级医院的540名围绝经期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3.7%,其中疲乏无力、肌肉骨关节疼痛、失眠的发生率较高;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的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中、重度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工作压力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应多关注围绝经期护士,积极开展妇女职业保健工作,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减少职业应激源,降低护士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感,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妇女的现存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绝经是指月经完全停止超过1年。有研究发现,妇女平均绝经年龄已经从1989年的49岁提前到了现在的46.47岁,可能与月经初潮年龄、生育状况、疾病、生活和饮食习惯等有关。围绝经期妇女常出现的问题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由于卵巢功能迅速减退,雌激素水平明显波动或下降,导致部分人群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的症状,同时,心理活动也会发生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 目的:探讨社区妇女引起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对其症状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京东路社区的732名40~60岁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调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49.51?3.55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72.0%。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文化程度、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结论: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以妇幼保健进社区为切入点,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是防治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至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围绝经期妇女不仅出现潮热、盗汗、骨质疏松等躯体症状,心理症状也非常突出。围绝经期抑郁是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情绪忧郁和焦虑紧张为主要表现,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Dennerstein等对438名45-55岁妇女进行的为期11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24%的妇女发生了围绝经期抑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困扰与应对体验, 为制订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和门诊随诊的12例合并围绝经期症状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 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管理体验提炼出2个类属和6个主题, 类属1为症状管理的困境, 包含负性情绪增加、症状认知的缺乏、消极应对方式、信息支持不足;类属2为症状管理应对策略, 包含积极自我调整、社会支持。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困扰较重, 医护人员应关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管理的阻碍因素, 激发患者积极自我调整、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围绝经期症状的评估和长期随访, 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片用于非绝经期妇女子宫全切术后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患妇科良性疾病在绝经前行子宫全切术(保留卵巢)的患者276例(A组),术后予戊酸雌二醇片进行激素补充治疗6个月;245例(B组)患者术后未接受任何激素补充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结果]A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围绝经期症状、性生活变化、阴道黏膜改变发生率(3.62%、3.98%、4.71%)均低于B组患者(40%、39.18%、35.5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片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可有效预防及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有利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郑州市管城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对策及保健措施,以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郑州市管城区632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85.8%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人工绝经者症状严重;对激素替代治疗及盆底肌肉锻炼知晓率低,62.6%的围绝经期妇女希望获得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教育和保健治疗需求.结论 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科学、实效的健康教育及医疗服务,以促进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