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责任护士及病人的关系。[方法]回顾某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2013年主动上报护理部的234起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对其涉及病人的住院护理级别、住院时间、责任护士职称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34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责任护士班次、职称及病人护理级别、住院时间、年龄有关(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是N班(21:00至次日08:00),护师级别的护士值班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48.7%),Ⅰ级护理的住院病人、住院时间≤3d、老年病人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科学合理安排N班护士人力、加强护师级别护士评估能力和风险意识的职业培训、关注Ⅰ级护理住院病人、刚住院病人、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消除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继红  徐宇红 《护理研究》2013,27(5):461-462
[目的]分析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2011年上报的89起Ⅰ级以上不良事件进行归因分析.[结果]89起不良事件中,工作3年内护士发生比例大于80%,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群体;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如执行规章制度不严、违规操作、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不强、专业技术能力不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年轻护士安全意识培训,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快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积极有效地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全面落实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效、全程优质服务的护理排班模式.[方法]在原有人力基础上,改变人力结构,实施全夜制,并增设护理骨干值二线班.[结果]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年资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有差异.本科、大专学历护理人员思维能力明显好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主管护师的护理思维能力明显好于护师与护士,病人综合满意度从95%提高到100%.[结论]运用APN排班模式,明显提高了护理效果,加强了中午、晚上的薄弱环节,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对护士业务起到互补互相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慧丽  常健  李萍 《护理研究》2014,(11):4088-4090
[目的]分析90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特征,制定相应应对措施,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某医院2006年-2013年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相关护士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①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数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3年推行网络上报系统后达到峰值为23起.②事件发生类型的前三位分别是输液相关事件25 起,跌倒或坠床9起,口服给药9起.③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查对问题42起,操作不规范11起,病人评估不足9起.④事件责任主体相关的护士年资主要为工作21年~25年,工作1年以内,工作1年~5年的护士.[结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士应更新观念,规范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切实保障用药安全,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关晓辉  王自兴  王翔燕  李江花 《护理研究》2008,22(28):2606-2607
[目的]探讨责任主管护师夜间值二线班的临床效果,不断提高产科夜间护理质量.[方法]责任主管护师3名,轮流负责产科夜间二线值班,给予值班护士业务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结果]责任主管护师夜间值二线班,能降低夜间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尿潴留及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及低血糖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责任主管护师夜间值二线班能缓解年轻护士值夜班的工作压力,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产科夜间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42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2014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比较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班次、不同职称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不同职称护士在不同时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主要为:用药错误、治疗错误、意外事件;造成轻、中度损伤的占42.8%,重度损伤占2.4%;夜班、责任班、小班、主班出错率分别为50.0%、26.2%、16.7%、7.1%;不同职称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客观、全面地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制订有效的防范风险措施,进而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累托原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帕累托原理回顾性分析154例护理不良事件。结果:154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导管操作事件45例(29.22%)、基础护理事件33例(21.43%)、治疗错误事件22例(14.29%)、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17例(11.04%)为主要不良事件(117例)。主要不良事件中患者性别男69例(58.97%),女48例(41.03%);离/退休52例(44.44%),农民23例(19.66%);主要科室为神经外科12例(10.26%),胸/心内外科10例(8.55%),泌尿外科9例(7.69%),干疗科9例(7.69%);发生时间段主要为8∶00~12∶00,18∶00~次日8∶00;事件级别: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104例,Ⅳ级10例;发生责任人职称:护士59例(50.43%),护师41例(35.04%),主管护师11例(9.40%),实习护生6例(5.13%);责任人工作年资:≤1年26例(22.22%),1~5年35例(29.91%),6~10年17例(14.53%),≥10年14例(11.97%)。基础护理、治疗错误事件发生率与责任人职称相关(P0.05)。结论:相关职能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神科封闭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封闭病房2017年通过医院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上报的4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损伤结果、护士职称、护龄等进行分析。结果①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频次前三位:暴力攻击、跌倒坠床、自杀自伤。②发生的主要原因:评估不足。③入院后一周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共20例,占44.45%。④发生率最高的两个时间段:9∶00~11∶00和19∶00~20∶00。⑤不良事件产生的后果主要是Ⅲ级。⑥护士职称低、护龄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规范护理行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低职称、工作时间短护士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择10个精神科病区(6个普通病区、4个老年病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两组自杀、暴力行为、外走、跌倒、噎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130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中,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所占的比例最大(66.15%),其次为意外伤害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占14.62%;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主要责任人所占的比重最大(53.85%),其次是主管护师(21.53%);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工作年限〈3年所占比重最大(57.69%),其次为3~5年者(29.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中,17:00~24:00段发生不良事件所占的比重较大(34.62%),其次为8:00~12:00时间段的,比例为22.31%。结论为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重症医学科应提高科室安全等级,采取措施减少用药错误,强化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临床特点,以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对跌倒不良事件的认识,为预防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68例跌倒不良事件的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跌倒发生情况、跌倒发生时当班护士的情况,运用利用率、百分比及频数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1)70.83%的跌倒患者发生损伤,损伤类型以颅脑损伤、骨折为主;(2)跌倒患者中,60.12%为女性,78.0%为66岁以上的老年患者;(3)1-12月份中跌倒发生率呈锯齿状分布,3月份每天每千人跌倒率最高为1.13;A、P、N三班发生跌倒的比例为0.32:0.39:1,凌晨6:00-7:00发生跌倒的例数最多;(4)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值班护士,42.26%为工作1-5年的护士,46.43%为护师职称。结论 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应关注跌倒发生的重点人群及相关规律,加强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水平及防跌倒意识,降低跌倒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23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分布。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位的是管道滑脱、给药错误、跌倒;(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占63.9%;(3)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体人群占86.1%;(4)工作年限在3年内护士最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占64.8%;(5)中午、中班和夜班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时段共占55.2%。结论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进行根本原因因分析,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贺鲜娇  陈英 《全科护理》2021,19(16):2180-2184
目的:基于广西某肿瘤医院315例护理不良事件数据进行Apriori算法分析,以期发现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以及变量之间的关联规律,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合理建议,为减少和避免发生肿瘤病人护理不良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Apriori算法,以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为指标对某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变量进行数据关联挖掘.结果:病人年龄为41~65岁,所属病区为外科病区,手术状态为手术后,陪护状态为有陪护,当班护士职称为护师、主管护师,夜班时间段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风险关联因素.结论:运用关联规则深入分析护理不良事件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则,可发现肿瘤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特点,根据事件发生特点给出提升护理质量建议,注重提升肿瘤专科护士专业能力,为减少肿瘤病人护理不良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邱逸红 《家庭护士》2009,7(6):523-523
[目的]探讨运用管理学的"情境领导理论"对手术室日常运作实施由主班护士负责的管理方式.[方法]制定主班护士、副主班护士的职责,护士长每月安排1名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担任主班护士.[结果]手术间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合理使用手术室的资源.[结论]实施主班责任制,能有效缩短接台手术病人的等候时间,有效调动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体现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使县级公立医院有限的人力资源实现最大化使用。方法该院对护士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在临床一线根据护理岗位重要性、工作负荷等实行护士分级管理,制定临床护士分级准入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设置护理专家(N6)、资深护士(N5)、护理骨干(N4)、专业护士(N3)、初级护士(N2)、进修护士(N1)六个级别,同时较大幅度提高N4级以上高年资护士待遇。比较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和护士分级制度前后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投拆发生情况在内的6项指标。结果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护理投诉次数、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缺陷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护士自身职业满意度不同程度增高。结论科学的岗位设置、合理的护士分级及持续的动态管理符合医改发展的需要,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实行奖励性内网上报系统后,不良事件上报效果与原因分析,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回顾我院实行不良事件内网上报系统后上报的405件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类、级别、护士职称、学历、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类型为:管路脱出/拔出、用药错误、针刺伤、跌倒;(2)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以Ⅲ级事件为主;(3)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为评估不足、沟通不到位、带教不严;(4)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职称有关(P0.05);(5)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学历有关(P0.05);(6)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工作年限有关(P0.05)。[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人群,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护士采取分层、重点培训,尤其应加强沟通技巧和病情评估及操作规程等培训,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燕  刘罡  陈帆 《山西护理杂志》2014,(11):3918-3920
[目的]提高医疗质量,有针对性地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士用药错误的发生率.[方法]分析医院2009年-2012年62起护理不良事件,应用柏拉图法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护理质量问题,为降低护士用药错误的发生率,应用根因分析方法画出鱼骨图,分析发生用药错误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实施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修订查对制度和交接制度以及减少药品库存等方法,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率由0.03%下降至2013年的0.01%(P〈0.05).[结论]恰当地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护士用药错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方法]建立并完善科室二级质控管理组织;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上报制度;高危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法.[结果]3年来无大差错、事故发生,小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明显下降,住院病人满意度由93.0%上升至98.7%,护士及医生对护士长满意度由88%上升至96%.[结论]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防范中的职能作用,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周泽慧  杨丽娴  肖瑛 《全科护理》2013,(33):3143-3145
[目的]探讨在骨外科实施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方法]在本院骨外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管理,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护理管理制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20.69 %提高到78.57 %(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1),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68.48 %上升至93.55 %,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结论]在骨外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6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各科通过上报护理部所记录的护理不良事件65例,记录不良事件类别、单日24 h发生时段、导致事件发生护士级别、工作时间段及对患者造成损伤分级。结果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率占前四位的是管道脱落(24.61%)、输液相关(18.46%)、压疮(15.38%)、错误或忘记执行医嘱(9.23%);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护士工龄以5年以下最多,占66.15%;单日不良护理事件最易发生时间段为13∶01~22∶00,占53.85%;本文65例护理不良事件中,造成患者损伤0级17例(26.15%)、Ⅰ级41例(63.08%)、Ⅱ级4例(6.15%)、Ⅲ级2例(3.08%)、Ⅳ级1例(1.54%)。结论临床护士应严格掌握护理守则及执行护理制度,规范护理操作,并对每周护理错误事件进行研讨及学习,增加护士工作信心,实时改进护理管理思想及制定预防措施,整体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质量,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