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269例,并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糖尿病病程)以及血糖指标,以神经肌电图检查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DPN组(147例)和非DPN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DPN组的年龄、身高、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机血糖、空腹血糖(FPG)均明显高于非DPN组(P0.05),而两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舒张压、2h血糖(2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随机血糖与DPN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为1.059,1.057,1.137,1.092,1.085)(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随机血糖为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可有效防治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60例T2DM住院患者进行四肢肌电电生理检查,分为DPN组和非DPN(NDPN)组.测定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PPIns)、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PPC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对多个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PN组年龄、病程、SBP、HbA1c、FPG、2hPPCP、2hPPIns与NDPN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HbA1c与DPN发病相关(P<0.05).[结论]年龄、病程、SBP、HbA1c是DPN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根据肌电图中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评估糖尿病周神经病变情况,分为DPN组73例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41例,分别就其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足部踝肱指数、感觉阈值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DPN 组年龄、病程、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均高于NDPN组(P<0.05),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NDPN组(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足部感觉振动阈值高于NDPN组(P<0.05)。结果表明,高龄、病程长、高HbA1c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发生与年龄、病程、HbA1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层次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纳入研究。根据有无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非DPN组54例和DPN组124例;再根据年龄差异将124例DPN组分为老年DPN组(年龄≥60岁)和普通DPN组(年龄60岁);收集各组一般资料及血液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DPN组和DPN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2 h餐后血糖(PG)、3 h PG、尿微量白蛋白(ALB)、尿肌酐(UCr)、尿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是发生DPN的影响因素。非DPN组、普通DPN组和老年DPN组的年龄、HbA1c、3h PG、Cr、尿A/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DPN组和普通DPN组患者的Cr和尿A/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及糖尿病病程是2型糖尿病并发DPN的影响因素;老年DPN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几率会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正常体检者265例,其中正常人(NC)65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DMA)者100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NDMA)者100例,分别测定其CysC、HbA1c、hs-CRP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并测定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等.[结果]T2DM患者外周血中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低密度脂蛋白(LDL)、HbA1c、Cys C、hs-CRP浓度较NC组显著增高(P<0.05),且DMA组患者外周血2hPG、HbA1c、甘油三脂(TG)、Cys C、hs-CRP浓度明显高于NDMA组(P<0.05).DMA与血清Cys C、2hPG、HbA1c、hs-CRP、年龄、病程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病程、HbA1c、hs-CRP是DMA的危险因素.[结论]DMA的发生、发展除与年龄、病程等因素相关外,还与HbA1c、hs-CRP有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17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20 μg/min)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UAER 20~200 μg/min),观察两组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DN组BMI、LDL-C均较SDM组升高,而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程、FPG、HbA1c、FCP、TG、TC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例血脂正常的患者中,SDM组的年龄、病程、TC、LDL-C等指标均低于EDN组(P〈0.05);应用χ2检验发现,EDN在血脂正常和异常组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高BMI和高LDL-C与EDN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病程、肥胖、血脂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揣文娟 《全科护理》2014,(11):965-967
[目的]探讨个性化回访干预对2型糖尿病出院病人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随访,观察组接受6个月个性化门诊回访干预和随访,比较干预前和6个月时两组病人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自我护理行为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HbA1c、血糖和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均较前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 HbA1c、餐后2h 血糖和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回访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对病人的血糖代谢水平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糖尿病颅神经病变(DCN)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并分析DCN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DCN患者和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DCN的危险因素和影响DCN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DCN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吸烟、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比例均高于糖尿病组(P<0.01)。②DCN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高于糖尿病组(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2 hPG、HbA1c及合并DR是糖尿病合并DCN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HbA1c及合并高血压是DCN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患者合并DCN发生及改善DCN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糖尿病病程长、HbA1c高及合并高血压可能与DCN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危险因素及DPN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736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DPN组(n=450)和单纯T2DM(SDM)组(n=286)。分析两组病程、有无合并高血压、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NSE与DPN发生的相关性及NSE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住院T2DM患者DPN的患病率为61.1%。与SDM组相比,DPN组T2DM病程较长、高血压比例较高、年龄较大(P0.05);两组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T2DM病程、年龄、HbA1c是DP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DBP、BMI与NSE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T2DM病程长、高龄、HbA1c水平高可导致DPN的发生;NSE可能不是DPN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胡鹏  于晓霞 《护理研究》2014,(1):152-155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发病的高危因素,指导糖尿病病人预防足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调查2009年9月-2012年10月住院和门诊糖尿病病人280例,其中非糖尿病足病人247例,糖尿病足病人3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Gavin's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和糖尿病足自我护理能力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病人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脂、踝肱指数比较、Gavin's足危险因素加权值和糖尿病足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足知识问卷行为得分、收缩压进入回归模型(P<0.05),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医疗费用、病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踝肱指数、舒张压、脉搏和Gavin's足危险因素加权值评分均未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自我护理足部的能力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