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科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方法]通过组建畅通呼吸圈,发挥圈员的能力和智慧,对无创机械通气病人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根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无创机械通气病人依从性由查检阶段的43.16%提高至对策实施后的8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COPD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可显著提高COPD病人无创机械通气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在呼吸科监护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COPD患者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通过组建畅通呼吸圈,发挥圈员的能力和智慧,对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根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依从性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中,可显著提高COPD患者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惠琨  麦华玉 《全科护理》2009,7(36):3315-3316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行无创机械通气失败再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35例初次行无创机械通气失败的COPD病人,根据经进一步护理后是否配合再次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病例无创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治疗组16例病人经再次无创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病例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失败的COPD病人加强护理仍可再次行无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19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OPD病人作为序贯治疗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SIMV+PSV+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病情相同的19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序贯治疗组可有效减少有创通气时间,从而减少VAP发生率,大大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结论]无创正压通气(NIPPV)作为COPD病人从有创机械通气脱机过渡具有较好的效果,细心护理和严密监测是保证COPD病人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针对科室COPD患者行NIPPV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及临床查检的方法找出真因后,拟订改进对策,按照PDCA循环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率从品管圈活动前39%提高至活动后81%(P0.05),不良项目的发生次数由品管圈活动前194次减少至活动后62次(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行NIPPV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从而降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提高鼻内镜术后病人复诊依从性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13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按自愿原则组成"至优圈",活动主题为提高鼻内镜术后病人复诊依从性。通过现状调查、要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鼻内镜术后病人复诊依从性提高,与活动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鼻内镜术后病人的复诊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张艳玲  梁管娥 《护理研究》2009,23(7):1829-1830
[目的]探讨仰面抬颈法开放气道对无创机械通气病人腹胀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4月60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进行观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运用仰面抬颈法开放气道。对照组未使用仰面抬颈法。比较两组病人在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腹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仰面抬颈法开放气道用于无创通气病人可以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药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腹部胀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予中药药熨;动态观察两组病人的腹胀主观评分情况、肠鸣音及腹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腹胀主观评分情况、肠鸣音恢复、减少腹围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中药药熨法有助于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病人的腹部胀满症状,提高病人对无创通气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腰椎术后病人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腰椎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况,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品管圈的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腰椎术后病人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从实施前的39.53%上升至78.45%,进步率为98.46%。[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医护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增加医护责任心,可以提高腰椎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病人再发腰痛,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晓晴  潘红芬 《全科护理》2016,(15):1577-157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住院病人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在精神医学科病房开展"以提高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前后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服药依从率由68.75%提高至91.25%,得到明显改善,与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增强了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胃镜体检者心理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胃镜体检者心理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影响心理依从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经品管圈管理后,胃镜体检者心理依从性为93.9%,比管理前提高23.9%。[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胃镜体检者心理依从性,同时使圈员们的品管圈运用能力提高,团队凝聚力、协作精神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十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影响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整改,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由改善前的54.8%提高至改善后的81.2%,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手法可提高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SICU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SICU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置等。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SICU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床头抬高的不合格率从69.1%下降至34.5%,目标达标率53.4%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SICU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建元  陈娟  韩艳萍  隋雪  吕婷婷 《全科护理》2020,18(25):3391-3393
[目的]调查尘肺病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稳定期尘肺病人100例,对其一般资料、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秩和检验、Ordinal回归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尘肺病人中完全依从45例(45%),部分依从34例(34%),完全不依从21例(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无创正压通气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过程中舒适程度的病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治疗过程中舒适程度是影响病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掌握无创正压通气相关知识是提升病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尘肺病人肺康复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康教育提升病人无创正压通气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治疗过程中病人的舒适程度可提高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方法 将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全部患者均行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干预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100%、68.3%,机械通气后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分别为(14.5±3.4)min、(30.3±2.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后2、24h干预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SaO2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无创通气过程能显著提高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缩短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顺利完成治疗,提高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5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组圈、组织圈员进行头脑风暴,对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依从性低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实施,对比品管圈开展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具体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品管圈成员的各项活动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评分前后对比统计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明显提升(P0.05)。结论完善的品管圈活动措施能够有效提高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同时也可提升品管圈成员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病人床头抬高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和要求,针对 ICU 护士对病人床头抬高依从性不高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活动中实施。[结果]病人床头抬高依从率由66%提高到93%,达到并超过活动预期目标。[结论]开展 QCC 活动是有效提高 ICU 护士对病人床头抬高护理操作依从性的一个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吴海峰  李萍 《护理研究》2010,(1):120-121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需要无创呼吸机治疗的60例COPD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现行健康教育,实验组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评估、计划、实施、反馈、修改计划、巩固加强等)。[结果]实验组病人依从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P〈0.01),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间缩短(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用于COPD病人无44呼吸机治疗中效果优于现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总结91例COPD患者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通过对COPD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观察,发现患者因认知、心理因素、不耐受、不舒适、医务人员因素和家庭因素等造成依从性差而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提高专业及道德素养,及时针对患者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认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疗效显著,但患者依从性与无创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以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风湿免疫性疾病病人服用激素的依从性。[方法]从管理因素、护士因素、病人及其他因素3个方面用鱼骨图分析服用激素依从性差的原因,运用品管圈PDCA模式,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结果]服用激素依从性好的病人比例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81.4%上升到活动后的98.2%,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