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综述了有毒水华发生过程中释放的微囊藻毒素的污染与控制现状,微囊藻毒素作为安全评价的风险因子,其毒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控制水源水的微囊藻繁殖和强化饮用水处理工艺中微囊藻毒素的降解去除是研究热点.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将生物、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是切实有效控制饮用水藻毒素污染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用ELISA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湖泊、河水、池塘水中蓝绿藻水华的发生日趋频繁,导致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泛滥。我国许多地区以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因此日常生活饮用水成为人群的主要微囊藻毒素的暴露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濮阳改建水源水取水点及加强水源水调节池管理后市政供水藻类污染状况的变化。[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每月第二周的周一上午对水源水、出厂水进行采样,水源水作藻类细胞计数和微囊藻毒素含量测定,出厂水仅作微囊藻毒素含量测定,将水源水藻细胞浓度、微囊藻毒素含量及出厂水微囊藻毒素含量与采取相关改进措施前的1998~1999年检测结果比较。[结果]2006~2007年藻类密度平均值为56.94万个/L,最高值为71.4万个/L。20份水源水及20份出厂水微囊藻毒素含量均小于20ng/L。不同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06~2007年市政供水水质比1998~1999年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微囊藻毒素是地表水中常见的藻毒素,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种类型的水域。目前已知微囊藻毒素-LR具有极强的肝毒性,达到极低浓度即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于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正遭受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报道尤为引人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我国水源水及出厂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及与疾病的关系,探讨了微囊藻毒素浓度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加强对水源水及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监测和治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由于富营养化水平的加剧,包括水源水库水在内的淡水水体经常发生蓝藻水华,蓝藻水华可导致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含量升高,而水中MC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危害。MC对人体重要调节酶(蛋白质磷酸酶1和2A)有潜在的抑制作用,被证实可导致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死亡。许多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比建立了饮用水中MC-亮氨酸精氨酸(LR)限制标准,最高允许含量为1.0“g/L。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中都规定MC—LR最高浓度为1.0μg/L。MC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率较低。因此,在常规处理之前寻求有效去除MC的预处理方法,对于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对去除水源水中藻毒素的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庆部分区县及乡镇的集中式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健康风险,为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重庆13个区县及乡镇的水源水,水样于电热板上加热浓缩200倍后,用0. 22μm滤膜过滤,过滤后的样品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中8种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并计算其等效微囊藻毒素-LR的总浓度,与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1μg/L)进行比较,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NAS四步法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各采样点水源水的等效微囊藻毒素-LR的总浓度测定结果为0. 828 ng/L~3. 426 ng/L,其非致癌性健康风险指数(HI)均1。结论各取样点微囊藻毒素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人体无明显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在浙江省海宁市的8个乡镇,对近20年的共408例大肠癌患进行一生中饮水情况的调查,并分别采集井水、自来水、池塘水及河浜水的水样,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微囊藻毒素的含量。结果:饮用池塘水及河浜水的大肠癌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饮用水和自来水的发病率,经与饮用井水相比,饮用自来水,河浜水及池塘水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8、7.94和7.7  相似文献   

8.
铜绿微囊藻毒素的肝细胞毒性及活性氧生成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的肝细胞毒性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对水华提取物微囊藻毒素进行了细胞毒性和活性氧类(ROS)生成的研究。结果在微囊藻毒素处理的肝细胞中,可以引起明显的依赖时间和剂量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的升高,同时还可以引起明显的时间依赖的ROS的升高。在去铁敏(DFO)的作用下,可以分别使微囊藻毒素处理的肝细胞的LDH释放率和ROS升成率降低。结论微囊藻毒素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其所导致的ROS的生成很有可能是其产生的肝细胞毒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一组环状七肽结构,主要由蓝藻产生,具有肝毒性。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和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微囊藻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时有报道。WHO《饮用水水质准则》规  相似文献   

10.
同安居民饮用水藻类毒素污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日本与澳大利亚学者应用动物试验模型已证实淡水蓝绿藻产生的环状七肽肝毒素———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为促癌性肝毒物,推测可能与某些地区肝癌高发有关。同安是福建省肝癌高发区,为了解同安居民饮用水中藻类毒素污染状况,我们于1998年8月对同安饮用水及水源环境进行了藻类毒素含量调查,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水样采集:根据同安1987~1989年各乡镇肝癌死亡率资料,在各乡随机抽样,共采集不同类型水样63份(浅井水49份,池塘水7份,自来水4份,水库水3份)。2-藻…  相似文献   

11.
应用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DiFMUP为底物,建立微囊藻毒素的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检测法(F-PPIA)并探讨其在水体微囊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太湖水华期间水样分别应用F-PPIA和HPLC方法检测微囊藻毒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F-PPIA方法检测南京玄武湖、莫愁湖、南湖等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同时应用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体中叶绿素含量。结果:F-PPIA法对水中MC的检测范围是(0.02~0.5)μg/L。FPPIA和HPLC方法检测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物质的结果相关性较好(r=0.9678,P〈0.001)。南京玄武湖、莫愁湖、南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类物质分别为(6.671~14.579)、(0.096~0.166)、(0.050~0.057)μg/L,叶绿素含量分别为(51.182~183.956)、(40.946~65.513)及40.946μg/L。结论:F-PPIA法能快速、准确检测环境样本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南京7~8月玄武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微囊藻毒素类物质污染程度较莫愁湖、南湖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灭草松、莠去津、2,4-滴、呋喃丹、五氯酚、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残留量的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水样经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7种有机污染物。结果灭草松、莠去津、呋喃丹、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在0.5~10μg/L范围内;2,4-滴、五氯酚在5~100μg/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在85.3%~103.9%,所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98%~4.78%之间。结论此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7种有机污染物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黄河水源水藻类和藻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郑州市地面饮用水源水浮游藻类和藻毒素污染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于1998年在郑州B水厂、S水厂水源水设采样点 ,对郑州市水源水藻类污染状况进行了连续检测 ,采用高敏感度ELISA方法测定微囊藻毒素含量。结果 郑州市B水厂水源水月平均藻类密度为 1439×10 4 /L ,8月份最高达到 476 2× 10 4 /L。S水厂水源水月平均藻类密度为 10 71× 10 4 /L ,毒性较高的蓝藻已成为S水厂水源水的优势藻种。在 2个水厂水源水 2 4份样品中 ,微囊藻毒素的阳性检出率为70 83%。结论 郑州市水源水已呈现富营养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水源水微囊藻毒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饮用水源藻毒素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是由蓝藻的部分藻属产生的环肽化合物,性质稳定,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肝毒性,是肝肿瘤促进剂之一。常规水处理工艺对MCYST的作用效果不理想,多项研究表明臭氧、光化学氧化、氯系氧化物、活性炭以及生物控制等方法能较好地去除毒素。  相似文献   

15.
桐庐县生活饮用水主要取自富春江,富春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钱塘江的干流,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中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不断增加,特别是含氮、磷化合物的大量排放,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一些地区藻类水华频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2004年7、8月间,我县富春江大坝段面发现藻类大量繁殖,水质呈绿色,色度〉50度,耗氧量35.5mg/L,水源水中检出微囊藻毒素MC—LR0.00096mg/L,出厂水中检出0.00093mg/L,已接近《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规定的微囊藻毒素界限值(0.001mg/L)。  相似文献   

16.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是世界各地水华中存在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藻类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以往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肝脏毒素,对细胞内蛋白磷酸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发生的双重毒性效应。本文简要综述报道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生成双重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村地区饮用水藻类污染状况。方法以武汉市郊黄陂、蔡甸两个区的饮用水为样本,鉴定种类,藻类计数和测定微囊藻毒素,并与同期汉江水厂,长江水厂及东湖水水样做对比分析。结果武汉市农村地区饮用水中的藻类分布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蓝藻次之,但有微囊藻、颤藻等可能产毒的种类检出,藻类数量远高于长江水和汉江水,此次调查微囊藻毒素均未超过现有标准规定的1.0μg/L。结论农村的水质状况较差,应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藻类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18.
藻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可诱发肝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可快速准确的检测到微囊藻毒素,避免其对人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9.
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于工农业排污和生活排污日趋增多,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引发藻类水华频繁爆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其中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n aeruginosa)、水花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颤藻(Oscilllation aeruginosa)等产生的有毒成分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为严重。近年来,对微囊藻毒素的毒性研究已受到关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具体的毒性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毒索发挥其毒性作用的关键所在,因而微囊藻毒素致细胞凋亡的研究是热点之一。本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茂名市出厂水及水源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情况。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对茂名市水源水(良德水库、石骨水库出水口和石骨水库入水口)、茂名市山阁调蓄池水及茂名市河东水厂出厂水中的3种微囊藻毒素MC-RR、MC-LR、MC-YR含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水源水水样中MC-RR、MC-LR、MC-YR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4/36),58.3%(21/36),8.3%(3/36),检测范围分别为0.004~0.994、0.004~0.134、0.030~0.055μg/L,水源水中MC-RR在10月份出现高峰值(0.994μg/L)。4—9月调蓄池水中MC-LR的含量均高于水库水;而出厂水中MC-RR、MC-LR、MC-YR的含量均低于水库水,且仅检出MC-RR(0.008~0.012μg/L)。结论茂名市水源水主要以MC-RR、MC-LR的持续污染为主,出厂水受到低浓度MC-RR污染,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