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漂浮导管测定肺动脉舒张末期压作为左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以此与临床心功能分级、中心静脉压、第3心音(S_3)、胸片肺郁血程度、心/胸比、肺底罗音、PEP/LVET 比值及心电图V_1 ptf 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中心静脉压敏感性61.6%,特异性85.7%;S_3的敏感性75.0%,特异性91.6%;肺底罗音敏感性81.7%,特异性85.6%;PEP/LVET 比值敏感性77.7%,特异性91.3%;V_1 ptf 敏感性82.4%,特异性81.8%。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人们对心电图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其临床应用也得到广泛普及,并且由心电图衍生出很多新的诊断方法,使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份完整的心电图由不同导联的很多组波形构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心电图P波改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意义。一、资料及方法 (一) 一般临床资料:收集本院1975年1月—1976年6月和1978年1月—1980年6月确诊为AMI并有完整心电图资料的连续住院病人58例。诊断根据为具有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4.
已证明9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测量LVEDP长期依赖侵入性的左心导管检查,存在创伤性与风险性,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本研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冠心病患者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波与多普勒组织成像舒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体表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is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测量了32例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的Pmax及Pdisp,并与30例无PAF者进行了比较.结果Pmax和Pdisp在PAF病人中明显延长,Pmax>110 ms和Pdisp≥40 ms可区分开PAF病人和对照组,其敏感度均为97%,特异性分别为76%和73%.结论体表心电图的Pmax及Pdisp是一种预测PAF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录兴  郑强荪  李波  何勇  柳荫  金葵花  薛玉生  李志立 《天津医药》2006,34(12):874-874,I000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6岁。因活动后心悸2年,症状加重伴头昏、视物模糊、乏力2个月,于2005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曾于2003年12月检查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CK)为512U/L(正常25—200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81 U/L(正常0-25U/L),此两项升高。治疗情况不详。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尖搏动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无弥散;未触及细震颤及抬举样搏动;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60次/min,可闻及频发早搏,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肌酶谱均正常。X线胸片和心脏B超结果正常。心电图示室性早搏,见图1,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检查结果为左室前侧壁、心尖部、下后壁心肌损害。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体表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_(max))及P波离散度(P_(dis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 方法 测量了32例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的P_(max)及P_(disp),并与30例无PAF者进行了比较。结果P_(max)和P_(disp)在PAF病人中明显延长,P_(max)>110ms和P_(disp)≥40ms可区分开PAF病人和对照组,其敏感度均为97%,特异性分别为76%和73%。结论 体表心电图的P_(max)及P_(disp)是一种预测PAF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A比值是临床评价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主要方法之一,与有创性和核素心血管造影高度正相关[1];同时,有人[2]提出用心电图P波/P-R段比值评价LVDF.  相似文献   

11.
杨华  孙红光 《江苏医药》1995,21(4):259-260
心电图(ECG)P波异常在高血压病组中十倍于正常对照组。晚近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早期即可出现左房射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E)的左室舒张功能(LVDF)下降。然而高血压病P波异常的形式与心房形态、功能的确切关系仍未阐明。本项研究在于探讨高血压病ECGP波异常的  相似文献   

12.
正常时,肺动脉压为15~20mmH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静止时,平均肺动脉压常持续在20mmHg以上。近年来研究证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动脉高压起源于肺泡缺氧和肺血管内血液氢离子浓度的增高。因此,肺动脉压升高的程度,可通过动脉血液气体分析作出大致的估计。我病室于1979年冬至1980年春对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静脉滴注肝素或氨茶碱前后测定血气,观察肺动脉压的变化情况,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米力农与氨茶碱降低肺心病肺动脉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米力农与氨茶碱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降低肺动脉压的疗效以及对心率的影响。方法 :6 9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 ,随机分为 2组 ,米力农组 37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5例 ,年龄 (54±s10 )a ;氨茶碱组 32例 ,男性 2 1例 ,女性11例 ,年龄 (57± 5)a。用右心飘浮导管检测 2组用药前的肺动脉压。米力农组以米力农 50 μg·kg- 1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10mL ,静脉推注 ;氨茶碱组以 0 .2 5g氨茶碱加入 50 %葡萄糖注射液 4 0mL ,静脉推注。立即测定 2组用药后的肺动脉压 ,并观察2组用药前后的心率变化。结果 :2组用药后肺动脉压即刻均有显著降低 ,P <0 .0 5。米力农组显效率4 3% ,有效率 4 6 % ,总有效率 89% ;氨茶碱组分别为4 1% ,50 %及 91% ,组间比较无差异 ,P >0 .0 5。用药后米力农组心率无显著变化 ,而氨茶碱组心率明显增加 ,P <0 .0 1。结论 :静脉注射米力农与氨茶碱都能较好地即刻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肺动脉压 ,但静注氨茶碱有心率增快 ,甚至可能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进一步探讨心电图V1导联中P波双向和P波负向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是否有所不同。方法入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大于6个月的患者185例,在医院进行过冠脉造影检查并随访。PTFV1≥40mm×ms为PTFV1异常组,PTFV1<40mm×ms为PTFV1正常组,心电图PTFV1异常组再分为V1导联P波负向组和V1导联P波双向组,分别比较2组无主要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TFV1正常组相比,心电图PTFV1异常组无主要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心电图PTFV1异常而V1导联P波负向的患者和心电图PTFV1异常而V1导联P波双向的患者,无主要事件发生率无差别。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PTFV1异常(HR2.721,95%CI1.237~5.987,P=0.013)是主要终点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心电图PTFV1异常是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独立预测因子。心电图PTFV1异常中V1导联P波负向的患者和V1导联P波双向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别。分析心电图PTFV1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5.
通常阅读一份心电图,首先是寻找P波规律及其形态变化,以确定心脏主节律。然而在窦性基本节律下,因为一次房性早搏后窦性P波形态及极性发生变化,甚至基本节律出现短暂改变,导致图形分析复杂化,易同其他心电图变化混淆。本文对患者房性早搏后出现不同形式的P波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左肺动脉吊带(LPAS)的声像图特点,探讨产前超声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5例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LPAS的胎儿,并于出生后1周内进行超声及CT血管成像检查。胎儿心脏检查釆用多切面连续扫查方法,除常规标准切面以外,重点观察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分支,详细记录左肺动脉的起源及走行情况。并注意有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彩色多普勒重点观察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血流性质、方向等。将孕期与出生后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期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左肺动脉5例,出生后行超声及CT血管成像检查证实。4例于明确诊断后即行外科手术,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缩窄,术中死亡。1例孕期引产,经由尸解证实。结论 LPAS具有典型的超声特征,产前超声可以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幼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价值.方法 收集4例经手术证实的ALCAPA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本组4例患儿均正确诊断.其超声表现为:左冠状动脉主干异常开口于肺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扩张;左心室扩大;二尖瓣乳头肌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冠状动脉内血流逆流入肺动脉;冠脉间侧支循环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正确地诊断和评估婴幼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临床首选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以后,对心房的传导组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心房有三组传导组织,即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及后结间束。前结间束又分出左房的分枝,称为Bachmann氏束。进而对P波的形成、P波异常时的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P向量除了初始右房和终末左房部分外,尚有第三部分,见于1/3案例,仅在一个投影面上出现,该部分往往大于单一的右房或左房部分,投影在心电图上,相当于平均向量,即晚期右房、房间隔和早期左房激动的向量在同一方向上叠加的结果。心率正常时,在某些心电图上,P波顶端前后出现一个小切迹,心率加快时,左、右房激动时间差值缩  相似文献   

19.
20.
张晶  刘竹  步建英 《首都医药》2014,(18):41-41
目的:和方法通过对56例心电图诊断肺性P波的病例做临床分析,探讨引起P波电压增高的多种原因。结果和结论 P波电压增高机制复杂,涉及病因广泛,除了常见于右房扩大即肺源性心脏病以外。尚可见于其他疾病和原因,故诊断为“肺性P波”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