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增殖活性在NB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NB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CAN表达指数(PEI)与肿瘤重量、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MKI)呈正相关,分别为0.664和0.903;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0.919;年龄〈1岁、临床早期(Ⅰ、Ⅱ期)及ⅣS期、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NB)、Shimada病理 相似文献
2.
3.
神经母细胞瘤的血管形成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母细胞瘤的血管形成及影响因素,探讨化疗对神经母细胞瘤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35例小儿实体肿瘤年龄7月-12岁,分神经母细胞瘤组、其他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情况,并行图象分析。结果:神经母细胞瘤血管密度较良性肿瘤组明显增高(P<0.05);VEGF和FLT-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有高表达,二者均与临床分期和分类有关;并可受化疗的抑制(P<0.05)。结论:神经母细胞瘤生长具有血管依赖性,化疗可抑制血管形成,控制肿瘤血管形成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肾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实体瘤产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步骤 ,与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刺激有关 :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 ticgrowthfactor,F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thelialgrowthfa…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 ,VEGF)及其受体KDR、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ndocrinegland derived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EG VEGF)表达规律 ,明确血管形成在肝母细胞瘤演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分别检测VEGF及KDR、EG VEGF基因在 2 2例肝母细胞瘤及其癌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 ,并结合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肝母细胞瘤VEGF基因mRNA表达率为6 8.18% (15 /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2 2 .73% (5 / 2 2 ) ;EG VEGF肝母细胞瘤mRNA表达率为31.82 % (7/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72 .73% (16 / 2 2 ) ;KDR肝母细胞瘤mRNA表达率为 77.2 7%(17/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2 7.2 7% (6 / 2 2 )。肝母细胞瘤与其癌旁组织VEGF、KDR、EG VEGF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微血管形成及其调控因子、与肝母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在肝母细胞瘤的演变过程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对提高肝母细胞瘤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EGI)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和196例健康儿童VEGI基因启动子区域-358T>C、-638A>G多态,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上述多态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发展、转移的风险关系.结果 相较于神经母细胞瘤Ⅰ期-358TT野生型,携带VEGI-358CC基因型患儿容易发生肿瘤转移(Ⅱ期,OR=10.667,95% CI1.387 ~ 82.033,P =0.023;Ⅲ期,OR=5.333,95% CI0.968 ~ 29.393,P=0.055;Ⅳ期,OR =4.606,95% CI1.007 ~ 21.072,P=0.049),VEGI-358C等位基因在肿瘤转移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携带VEGI-638 GG基因型的患儿相较于野生型AA基因型更易发生肿瘤转移,与VEGI-358位点结果一致,-638G碱基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VEGI-358 T>C和-638 A>G多态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发展及转移相关.携带VEGI-358 CC基因型及-638 GG基因型患儿肿瘤侵袭力更强,更易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儿童实体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及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对33例神经母细胞瘤和30例肾母细胞瘤标本进行VEGF—C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神经母细胞瘤Ⅲ期8例,Ⅳ期25例,远处转移25例,其中淋巴结转移5例,组织病理满意型(FH)20例,组织病理不满意型(UFH)13例;肾母细胞瘤Ⅰ Ⅱ期15例,Ⅲ Ⅳ期15例,远处转移12例,肾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5例,FH22例,UFH8例。结果神经母细胞瘤Ⅲ期VEGF-C阳性率37.5%(3/8),Ⅳ期32%(8/25),FH45%(9/20),UFH30.8%(4/13),远处转移32%(8/25),淋巴结转移66.7%(4/6),肾母细胞瘤Ⅰ Ⅱ期26.7%(4/15),Ⅲ Ⅳ期40%(6/15),FH27.3%(6/22),UFH25%(2/8),远处转移33.3%(4/12),淋巴结转移60%(3/5)。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无显著意义,而与淋巴结的转移存在显著意义(P<0.05)。结论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的转移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对31例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检测,并对21例患儿进行了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总阳性表达率为67.74%(21/31).其中,肿瘤的临床分期之间和病理类型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是否发生肺部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2年生存率为27.27%(3/11),而阴性表达者生存率则为80.0%(8/10),二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成为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rkB-BDNF信号通路对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SH-SY5Y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前后SY5Y细胞TrkB蛋白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刺激后SY5Y细胞磷酸化-TrkB(p-TrkB)蛋白表达;ELISA技术检测ATRA、BDNF、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K252a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SY5Y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结果 ATRA诱导前,SY5Y细胞中未检测到TrkB蛋白表达;1,10,100 nM/L ATRA处理后,SY5Y细胞中可检测到TrkB蛋白表达,且TrkB蛋白表达水平随ATRA浓度增加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nM/L ATRA单独处理组未检测到p-TrkB表达,ATRA+BDNF组可检测p-TrkB蛋白表达。ATRA+BDNF组的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TRA组(P<0.01);ATRA+K252a+BDNF组VEGF含量明显低于ATRA+BDNF组(P<0.05);ATRA+LY294002+BD-NF组VEGF含量亦明显低于ATRA+BDNF组(P<0.01)。结论激活TrkB-BDNF信号通路可促进NB细胞合成、分泌VEGF;用K252a阻断TrkB-BDNF信号通路或用LY294002阻断TrkB-BDNF信号下游通路PI3K/Akt均可有效抑制NB细胞合成、分泌VEGF。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神经母细胞瘤及对照组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神经母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增殖细胞核Ki-67抗原(Ki-67)阳性者均为20例,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Ⅲ~Ⅳ级的表达率也明显增高;对照组5例均为阴性。结论: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中,PCNA及Ki-67是反应肿瘤细胞活性的敏感指标,对预后判断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3例肾母细胞瘤、瘤旁组织和6例正常肾组织中VEGF、Flk-1表达和MVD计数.观察并分析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33例肿瘤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81.8%,Flk-1阳性表达率69.7%,瘤旁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9.1%,Flk-1阳性表达率6.1%,6例正常肾组织VEGF及Flk-1均为阴性表达,三者之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MVD值29.7±12.4,瘤旁组织MVD值10.3±9.6,正常肾组织MVD值9.8±2.3.肿瘤组织的血管密度与后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表达与Flk-1、MVD计数正相关,Flk-1与MVD表达正相关,VEGF、Flk-1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转归之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母细胞瘤中VEGF及其受体Flk-1呈高表达,血管生成增多,VEGF、Flk-1表达与MVD密切相关,提示VEGF及其受体Flk-1参与肾母细胞瘤的血管形成过程,促进血管生成,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中的表达,以及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53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 ia,ALL)33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 ia,AML)20例,对照组21例为骨髓象正常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骨髓中VEGF/VEGFR(包括Flt-1和KDR两种)的表达。结果VEGR、Flt-1、KDR在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在AML组中的表达高于ALL组。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40例患儿,其VEGF、Flt-1、KDR的表达在化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未获得CR患儿VEGF、Flt-1、KDR的表达在化疗前后无显著性(P>0.05)。同时VEGF、KDR在儿童ALL中化疗后有明显的降低,但Flt-1无明显改变;VEGF、Flt-1、KDR在儿童AML中化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结论①VEGF、Flt-1、KDR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增高。提示VEGF、Flt-1、KDR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②VEGF、Flt-1、KDR在儿童AML中表达比ALL高。VEGF可以作为评价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反应的指标,同时说明ALL与AML可能具有不同的血管新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体外对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7调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单细胞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分别经过VEGF和(或)VP16处理过的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各种不同浓度VEGF(2μg/L、20μg/L、100μg/L)任孵育18h后可明显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凋亡,并且可对抗VP16诱导的细胞凋亡效应。结论VEGF可以抑制人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可能是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之。 相似文献
14.
窒息新生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正常新生儿(对照组30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47例)出生后即刻、第一天和第3天3个时间点血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窒息组出生时血清VEGF水平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站升的程度与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有关,与血PH值及1分p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动力蛋白(prokineticin-1,Prok-1)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QDDQ-NM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Prok-1蛋白受体基因PKR1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ODDQ-NM细胞,分别用Prok-1、AKT蛋白激酶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 Prok-1可激活ATK信号通路,磷酸化AKT蛋白水平升高;同时上调QDDQ-NM细胞VEGF的表达.在Prok-1蛋白激酶抑制剂处理浓度分别为0和100 ng/ml时,培养细胞上清VEGF浓度分别为(212±23) pg/ml和(416±43) 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KT蛋白激酶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Prok-1上调VEGF的表达.结论 Prok-1可能通过AKT信号传导途径上调神经母细胞瘤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进而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但其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 关系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检测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lt 1)及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在儿 童急性白血病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抗白血病治疗新靶点 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RT PCR法检测21例初发和复发、20例缓解后白血病患儿和5例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 胞VEGF、Flt 1、KDRmRNA的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VEGF蛋白浓度。 结果 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未检测到VEGF及其受体Flt 1,KDR的表达。90%(19/21)初发/复发白血病 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VEGF,86%(18/21)表达Flt 1,30%(6/20)缓解后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 VEGF,15%(3/20)表达Flt 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初发/复发组VEGF和Flt 1阳性率与正常组 [0%(0/5);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而缓解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白血病患 儿未检测到KDR表达。初发/复发组血浆VEGF浓度为405±270pg/mL,高于缓解组(136±98pg/mL,P<0.01) 和正常组(91±41pg/mL,P<0.01)。缓解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白血病患儿表达VEG 相似文献
17.
目的: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本文探讨VEGF在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临床收集的9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血管病变标本(血管瘤56例,血管畸形34例,其中增生期血管瘤32例,消退期血管瘤24例),进行VEGF及其受体(VEGFR/KD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VEGF,VEGFR和PCNA表达水平在增生期血管瘤明显升高,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和VEGFR可能促进血管瘤的生长,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VEGF,VEGFR和PCN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并对血管瘤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对微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46例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19例瘤旁组织及8例正常肾组织中VEGF-C、CD34和LYVE-1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计数。采用单因素分析VEGF-C、MVD和LVD与小儿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评价VEGF-C、MVD和LVD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正常肾组织、瘤旁组织和肾母细胞瘤三种组织中,VEGF-C蛋白高表达率(12.50%、68.42%和73.91%)、MVD(8.25±2.82、13.32±3.94和16.98±3.74)和LVD(2.75±1.58、5.26±2.26和4.72±1.88)三者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高表达、MVD和LVD与肿瘤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还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29);VEGF-C表达、LVD和MVD三者间相互均有正相关关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浸润、MVD和LVD是影响患儿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程数是影响患儿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VEGF-C高表达促进肾母细胞瘤微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并可促进肿瘤转移而影响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