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晨  高群  卢贤映 《安徽医学》2015,36(6):731-73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孔腹腔镜辅助经脐孔切口对5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治疗,于脐孔置入单孔腹腔镜 Trocar,探查肠管,找到憩室或重复畸形肠段后,行憩室楔形切除术、肠重复畸形囊肿剥离或病变肠管切除及肠吻合术。结果50例患儿的手术中,48例发现小肠畸形,行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0 min;平均住院天数为5 d。术中发现并病理检查证实为梅克尔憩室45例、小肠重复畸形3例、2例未发现病变肠管。术后24 h进流质饮食,术后3天换药,切口无红肿出院。无脐疝、肠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腹腔镜对因梅克尔憩室或肠重复畸形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具有诊断与治疗价值,且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余书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21-121
本文报告1例被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的小肠重复畸形。患者男性,15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排便减少。腹腔镜中转开放剖腹探查见距回盲部约100cm处的近侧小肠呈重复畸形,重复肠管与正常肠管伴行并向屈氏韧带方向延伸约60cm,远端为盲端。术中切除重复畸形肠管并行正常肠管端端吻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第14天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缺陷,小肠重复畸形伴憩室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临床及超声资料.结果 19例中,术前超声诊断正确14例,误诊3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73.7%.典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两端均为盲端,囊壁显示为强-弱-强三层结构,与正常肠管壁相同,囊壁可见血流信号,囊液清晰.结论 高频超声对小儿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检出率高,特异性较强,可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脐腹腔镜诊治婴幼儿回肠重复畸形及附着主肠管切除术疗效。方法:对29例婴幼儿回肠重复畸形行经脐腹腔镜诊断并行回肠重复畸形及附着主肠管同时切除术,并随访治疗结果。结果:29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结论:经脐腹腔镜诊治婴幼儿回肠重复畸形及附着主肠管切除术的疗效确切,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经脐腹腔镜辅助诊疗小儿小肠型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断治疗小儿小肠型肠套叠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用腹腔镜诊断治疗15例怀疑小肠型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其中证实有11例为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小肠型肠套叠(7例美克尔憩室、3例Peutz-Jegher综合征、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为原发性小肠型肠套叠,另外1例术中证实不是肠套叠,而是蛔虫性肠梗阻;手术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肠套叠手法整复或病变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其中蛔虫性肠梗阻中转开腹。结果 14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型肠套叠手术时间35~82min,平均(42.58±16.69)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良好,7天治愈出院,随访1~6月,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探查是诊断治疗怀疑小儿小肠型肠套叠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肠道重复畸形的诊治与预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23例先天性肠道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予以总结。方法22例患儿均有反复且无明显腹部症状的下消化道出血,术前有15例用^99mTc检查,全部患儿术中切除重复的肠管及部分正常肠管后、行正常肠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报告小肠腔内有放射性分泌物异常积存,提示肠腔内有异位胃粘膜或出血灶。结论无明显症状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反复出血、排除下消化道炎症、肿瘤、凝血机制障碍等疾病后,应考虑先天性肠道重复畸形出血的可能。该疾病可因肠道感染或胃及胰腺粘膜异位产生酸或碱性物质,腐蚀肠粘膜及血管破裂而产生大出血^99mTc检查效果良好,出血时检查阳性率高且为无创性。切除病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小肠重复畸形诊断率和治愈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小儿肠重复畸形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19例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均行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小肠重复畸形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多以急腹症就诊,腹部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腹部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手术是确诊及治疗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诊治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1996年5月~2004年2月对2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行腹腔镜探查术。结果 本组腹腔探查22例中,发现多种小肠畸形。其中包括Meckel憩室11例.回肠重复畸形9例,肠壁血管瘤1例,小肠息内1例。病变均位于小肠,22例手术均成功。结论 对于小儿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合并有小肠畸形的诊断及治疗,腹腔镜辅助下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开腹之前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重复畸形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小肠重复畸形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小肠重复畸形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正确诊断肠囊肿(肠外囊肿)3例,管状型1例,1例肠内囊肿合并肠套叠漏诊肠内囊肿,憩室型1例诊断为美克尔憩室。小肠重复畸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即囊肿壁、管状结构壁或袋状憩室壁回声极似相连肠管壁,局部囊壁可见蠕动。彩色多普勒(CDFI):未见来自相连肠道血流信号进入管壁。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肠重复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这项研究旨在描述一项新的技术,用于手术治疗产前已诊断的小肠闭锁。方法:在全麻下,使用一种开放的技术通过脐带切口插入一只5m m的套管。使用腹腔镜识别最近的闭锁肠管盲端,在左下腹部嵌入另一只3m m的套管,再将闭锁肠管盲端向脐中心移动。然后去掉脐带的套管针,再将环形牵引器插入套管位置并扩大切口来连接两侧闭锁的肠盲端。修复肠段后再将肠管通过脐带的切口送回到腹部。结果:回顾分析了3例患者。2例有很轻微的腹胀,很容易识别闭锁的肠段,经腹腔镜手术很成功。第3个病例有明显的肠扩张,需要进行剖腹手术。术后,腹部伤口很小,脐带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肠重复畸形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小儿肠重复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6例肠重复畸形发生于回肠3例,回盲部1例,空肠1例,结肠1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单房囊性肿块,与肠管关系密切,增强后囊壁强化。结论圆形或管形、单房、低密度液性、厚壁囊肿是肠重复畸形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结果 57例患者中腹腔镜下手术成功55例(96.5%),2例因肠管间粘连广泛致密,腹腔镜下分离困难而中转开腹行局部小肠病变切除、肠吻合术;平均手术时间55 min,平均住院5.8 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对9例有症状的肠重复畸形患儿行腹腔镜探查确诊及同期重复肠管切除、肠吻合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9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分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小切口在小儿腹腔镜小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作2~2.5cm辅助小切口将病变肠管提出腹腔外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术16例(美克尔憩室8例,急性肠套叠肠坏死6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8min,术中出血2~3ml,无术后并发症,术后5~7天出院,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作辅助小切口完成肠切除、肠吻合,简化了复杂的腹腔镜镜下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麻醉风险和治疗费用,拓宽了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同时也不失微创原则,在小儿腹腔镜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处理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方法腹腔镜辅助下对56例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进行嵌顿肠管还纳,检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破溃,并行内环口高位结扎。结果56例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6例行肠修补术,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结论经腹腔镜处理小儿嵌顿疝损伤小、安全系数更大。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1例手术治疗的2岁女婴的病例,她具有完全性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阴部的重复畸形,并伴随有小肠重复畸形及完全性的阑尾和结肠重复畸形。同时也出现了先天的肠旋转不良。手术前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对该女婴实施了包括肠旋转不良复位术、膀胱和结肠的融合术、重复尿道的闭合术、重复肠管和阑尾的切除术及会阴的矫形修复在内的探查手术。到报道之日为止,共随访10个月,患者无大小便失禁发生。最近实施的一次膀胱造影术证实膀胱已融合,重复尿道已消失。1例罕见的复合畸形:泌尿道、肠道和阴部的重复畸形@李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辅助治疗作用及其优缺点.方法 145例消化道出血患儿,B超检查46例探及肿物,27例呈"假肾征",诊断为肠套叠,空气灌肠未能复位,19例为囊性肿物,诊断为肠重复畸形.余99例行腹部同位素高锝酸盐"99mTc"(ECT)检查,71例呈阳性,诊断为梅克尔憩室.全部病例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 肠重复畸形19例,梅克尔憩室96例,回肠壁血管瘤3例,均经延长Trocar 切口至2~3 cm,将其提出腹腔外,行肠切除吻合术;27例肠套叠中6例为小肠套叠,17例为回结型肠套叠,肠壁无坏死,无损伤抓钳将套入部拉出;余4例已复位.14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诊断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理想方法.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有术后并发症少、切口小而美观、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 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 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2008年12月收治25例反复便血患儿均行腹腔镜诊治。结果:22例有先天性畸形,3例未见器质性病变,分别行憩室锲行切除术13例,病变肠管切除术7例,肠重复畸形囊肿剥离2例,术后4~5d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对儿童下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诊治价值,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反复便血或伴有严重贫血患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及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患儿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对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治体会。结果:12例均为术中证实。6例以急性肠梗阻行急诊手术;2例腹痛剧烈,有腹膜炎体征,行剖腹探查手术;4例患儿反复间断性腹痛,故行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肠系膜裂孔疝。术中均行肠管复位加系膜孔修补术,7例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早期发生中毒性休克,经手术及抗休克治疗后痊愈。1例系膜裂孔大,未切除足够长的肠管,肠管蠕动差,再次手术切除后痊愈。结论:本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诊断困难,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