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恶性肿瘤患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肿瘤患者常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本文通过对良性、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测定,探讨FIB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监测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β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通过许多前瞻性或者病例对照研究 ,人们已经发现纤维蛋白原血浆含量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成分中纤维蛋白原等含量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高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 ,导致血流速度减慢 ,使血栓易于发生。近年来 ,纤维蛋白原的基因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提示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异受遗传基因的调控 ,基因序列含有众多变异 ,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概 论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分子量为 340 0 0 0道尔顿的糖蛋白二聚体 ,每个单位由 3对对称排列的多态链Aα、Bβ和γ组成。编码这 3对链… 相似文献
4.
国内有个别医院在脑梗塞、冠心病、和肺心病的实验室检测中提示:脑梗塞、冠心病患者组在Fb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Fbg定量测定传统上主要是作为消耗性凝血病的诊断方法。但近年来已有大量资料报道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水平的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出血疾病、DIC、应激有关,而且与 相似文献
5.
6.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阳百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2):83
我院老干病室近年来把Fbg测定作为一项常规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冠心病组83例,男56例,女27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2±9)岁,诊断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高血病组86例,男57例,女29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机制变化有关,而且与心血管病、血栓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有关,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监测与预后判断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Fbg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是凝血系统中的“中心”蛋白质。由肝细胞合成,经糖基化和部分磷酸化后释放人血, 相似文献
8.
9.
纤维蛋白原与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糖基化蛋白,平均分子量340KD。Fbg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之一,是其能够形成血块,阻止损伤后血液流失。其次,Fbg在伤口愈合,以及作为防御机制在肿瘤生长和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性出凝血异常疾病,由编码纤维蛋白原的Aα、Bβ和γ链的基因突变所致。该病以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降低而含量正常为特征,发病率约1%,然而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导致大量患者误诊或漏诊,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根据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水平比值≤0.7而诊断。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有出血或血栓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当遇到外伤、手术、妊娠等止血挑战时应根据个人和家族史以及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降低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表型与基因型有一定关联,因此对基因型和表型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3.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众多的前瞻性和病例对照研究都已证明血浆纤维蛋白原(Fb)水平是心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自从Humphries等首次报道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水平有相关性,纤维蛋白原的基因影响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出凝血检查,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Fbg)活性和抗原。抽提DNA,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测序并与基因文库比对确定基因异常。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凝血酶时间(TT)为28.10S,Fbg活性明显下降,抗原在正常范围内,活性显著低于抗原;其父表型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F魄、FGA基因第2外显子均存在A1211G杂合碱基置换,导致Arg19Gly错义突变。结论鉴定该病例为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bgd链Arg19Gly杂合错义突变是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三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3种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方法--凝血酶凝固法、双缩脲法、传统盐析法进行比较.方法用以上3种方法进行Fib测定的重复性实验及对正常、高和低Fib值测定并测定血红蛋白(Hb)和乳脂蛋白对以上3种方法的影响度,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在重复性实验中,凝血酶凝固法的精密度最高;对正常Fib值测定,双缩脲法和传统盐析法结果高于凝血酶凝固法,差异无显著性;对低Fib值测定,结果相反;对高Fib值测定,双缩脲法结果低于凝血酶凝固法,差异无显著性,而传统盐析法结果相反;Hb和乳脂蛋白对凝血酶凝固法的测定结果影响最小.结论凝血酶凝固法测定Fib的精密度高,有较强的抗Hb和乳脂蛋白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即凝血因子Ⅰ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其含量增加主要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高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是血栓与止血及溶栓监测的常规试验之一。其检测方法按原理可分为三大类:热/盐沉淀法、可凝固蛋白法(功能法)和免疫学方法;检测手段分为手工法和血凝仪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卵巢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180例初治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了其术前2周内、术后1周和化疗随访半年后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与4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卵巢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5);卵巢癌患者术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半年后病情缓解的卵巢癌患者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也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但病情未缓解患者的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卵巢癌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纤维蛋白原结合唾液酸 (Fibrinogenboundsialicacid ,FSA )是纤维蛋白原多肽链N -末端糖链上最边缘的成份。它的变化是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F和ADF诊断和分类的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1] 。测定原理 :与纤维蛋白原 (Fbg)结合的唾液酸(SA)经硫酸铵作用 ,与Fbg一起沉淀 ,在沸水浴中酸化水解 ,SA由结合型变成游离型。再经过碘酸氧化裂解成 β -甲酰丙酮酸 ,最后与硫代巴比妥酸 (TBA)缩合成桃红色化合物 ,以唾液酸的含量表示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①对照组 :无偿献血员男女各 11例 ,… 相似文献
19.
在高铁二胺和氢氧化钾-高碘酸-Schff二种特殊组织化学染色中,运用纤维蛋白原配制粘贴剂,粘贴胃标本和胃镜标本病理切片401例,以常规使用的蛋白甘油,明胶粘贴剂作对照。实验结果显示:该法较常规用粘贴具有粘片牢固,背影无污染,着色稳定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