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肢腧穴 太渊(Tai yuan) 归经 穴属手太阴肺经,本经原穴;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 定位 在腕横纹桡侧端,当桡动脉搏动处。 取法 仰掌,在掌后第一横纹上,手摸有动膊跳动处即是太渊穴。 刺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主治  相似文献   

2.
1辨经记忆法 根据腧穴的所属经脉记忆腧穴。人体361个经穴,若能辨“经”记忆,便能提纲挈领,执简御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穴皆属于手太阴肺经腧穴,手太阴肺经属肺,联系咽喉,故上述腧穴均可沿疗咳嗽、哮喘等肺病和咽喉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是否通过表里同治这一作用途径实现。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健康学生志愿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列缺组和经渠组,每组18例。列缺组针刺受试者单侧列缺穴;经渠组采用与列缺同经且位置相近的经渠穴作为对照点针刺,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测量两组针刺前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变化。结果:针刺列缺穴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均明显高于针刺前(均P0.05);针刺经渠穴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温度比针刺前明显上升(均P0.05),手阳明大肠经的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列缺穴治疗头项疾患可一穴通两经,起到表里同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云 :“肺主皮毛” ,风寒之邪自皮毛入犯 ,致肺失宣发而为风寒感冒。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循行之首 ,起于中焦 ,内属于肺。在前臂行于“臂内上骨下廉”。其病候为“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 ,风寒汗出中风 ,小便数而欠。”在前臂部 ,自肘至腕 ,手太阴肺经穴依次为 :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 ,分别为本经的合穴、郄穴、络穴、经穴、原 (输 )穴 ,均为经气比较充盛的穴位 ,对本经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 ,以上五穴均可以治疗感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剽悍者 ,按而收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明确指…  相似文献   

5.
孔最穴封闭疗法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最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的郄穴,位于手前臂内侧的前缘,腕横纹上7寸处,左右各一.独取本穴采用药物针剂封闭治疗咳嗽、咯血、痔疮便血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不揣浅陋,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正> 孔最(手太阴肺经) 【文献依据】《甲乙经》:去腕七寸。【体表定位】在前臂掌侧,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上,当太渊上七寸处。【深度】直刺0.8~1寸。【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它是肌皮神经的直接连续,其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及头静脉(向上汇入腋静脉)。 3.肱桡肌:由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4.桡侧腕屈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六及第七颈神经组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激光针灸肺经原穴太渊穴实验,观察正常人沿手太阴肺经循行线温度的变化,探讨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的规律。方法激光针灸刺激肺经原穴太渊穴,使用热层析分析仪观察和记录正常人沿手太阴肺经循行线温度的变化。选取经脉线上穴位点、经脉线上非穴位点以及非经非穴旁开对照点进行温度值变化分析,并用配套软件处理得到温差效果图。结果激光针灸刺激太渊穴后,形成了与传统中医理论基本一致肺经循经高温线。结论激光针灸刺激肺经原穴太渊穴会引起正常人手太阴肺经循行线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周敏  牛红月 《吉林中医药》2012,32(9):942-942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临床常缠绵难愈,治疗亦甚棘手.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卫受邪,肺气壅遏,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1].孔最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为肺经的郄穴[1],具有调理肺气,清利咽喉作用.临床上对于咳嗽先用手循按该穴位处,如有刺痛感、麻木等阳性反应,不论是风热、风寒或风燥型,针刺或按摩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感冒,俗谓"伤风",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为外感风邪、时行流毒所致.我在临床上采用药物敷贴穴位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风寒感冒:主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喷嚏鼻塞,流涕咳嗽,胸闷不渴,舌苔薄白,脉来浮紧.此系风寒外束,肌腠不固,肺卫受邪所致,俗称"重伤风".治则:辛温解表.方药用葱豉汤(以下为1日量):葱白连须3~6个(9~12克)、豆豉9~15克.取穴:①太渊、经渠、列缺.太渊乃手太阴肺经"脉之所注"的"俞"穴,它的作用是"俞主体重节痛",乃人体经脉"八大会穴"之一;经渠穴是治疗外感疾病的要穴;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之间互相通连的"联络"之穴,且为人身"五总要穴"之一.②亦可取劳宫穴.它为"手心主脉  相似文献   

10.
尺泽(Chize) 归经 穴属手太阳肺经,为本经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上,当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 取法 仰掌,肘部微弯,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取之。 方法 直刺0.5~1寸;点刺出血;穴位注射。 主治 1、呼吸系统疾病 本穴治疗肺经实热或虚热所致咳喘。毫针刺之,得气后用泻法,可用于外感咳嗽、哮喘、潮热  相似文献   

11.
列缺(Lie que) 归经 穴属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任脉。 定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1.5寸处。 取法 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有一小凹陷即是列缺穴。 刺法 斜刺0.3~0.5寸;埋针。  相似文献   

12.
<正>列缺穴,乃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别名:童玄、腕劳。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首见于《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掖下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手兑掌热,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历代中医学文献对列缺穴的主治应用均做了广泛地记载,其主治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这些记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了总结列缺穴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13.
<正>.列缺(LU7)属手太阴肺经穴,该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1])。其主治广泛,临床常用,现总结如下。1操作列缺穴的操作~([2]),或针或灸,多以沿拇长展肌腱沟向肘侧或腕侧斜刺或平刺为主,灸3~7壮。临床针刺时,最好使患者仰卧,坐位极易晕针,前臂伸直于体侧或屈曲于腹部,手背向上;常规消毒后向肘  相似文献   

14.
“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腧穴。惟作广用,效果好,得心应手,故为古今医家在临床上特别重用。笔者遵循前人和业师的经验,结合临床的体会,做肤浅的阐述,以就正于同道。穴位和取穴定位考历代针灸文献,对“列缺”位置的记载颇不一致,往往容易使人莫衷一是,无以适从,综合手头所查及的资料大体上归纳有以下六种: 1、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两手交叉,食指尽处,两筋骨罅。 2、令患者将手侧置,以患者本人另一手拇指的中间横纹,按在被刺侧的太渊穴,  相似文献   

15.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太,大并达到了极至的意思;渊,深涧、深洞的意思,此处是指穴位的形态。这个穴位的名称来自于从类似的角度描述穴位在微观下的形态特征,指肺经水液在这个地方散化成为凉性水湿。因为此处穴位在手内横纹的凹陷处,经水的流向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的,就如同经水从山的顶峰流进地面深渊的底部,所以名叫太渊穴。古人称太渊穴为“状如深渊,上通天穹,下达地渊”,是天、地、人三脉之气交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臂厥案     
正患者,男,65岁,因"左侧上肢间断性酸胀疼痛不适2年,加重2个月"于2020年12月7日就诊。现病史:2018年12月行喉癌切除术后,自觉左侧上肢偶感发胀,近2个月疼痛加剧,不能平卧,行胸锁关节轴位CT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于武汉市某医院行针灸治疗无明显好转,遂来就诊。刻下症:神情疲惫,痛苦面容,口干欲饮,左手屈曲至右胸前,肱骨外展,内收活动受限伴疼痛,自觉上肢偶感发凉,传至心下,时而锁骨上窝与胸骨上窝闷痛;左侧手太阴肺经与手少阴心经循行部有结节、条索,中府、天府、侠白、孔最、经渠、太渊、阴郄、神门穴有触痛且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内关为临床常用穴,位于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之。其特性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少阳: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痫、失眠、热病、胸胁诸疾。下面就其主治功能和配伍应用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20分,每空0.5分) 1.《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2.中脘上下左右各二寸,分别是:巨阙,下脘,梁门,梁门。 3.颧髎是手太阳小肠经穴,禾髎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巨髎是足阳明胃经穴,和髎是手少阳三焦经穴。 4.外踝上七寸平线上是足少阳胆经的阳交,外丘;是太阳膀胱经的飞扬,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 5.太洲穴位于腕横纹桡侧端,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肺的原穴,八会穴中的脉会。 6.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7.关于经脉的气血多少,《素问·血气形志  相似文献   

19.
外关(Wai guan) 归经 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阳维脉。 定位 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 取法 伸臂,手心向下;腕背横纹中点之上2寸,两骨缝间是穴。 刺法 直刺O.5~1寸;电针。  相似文献   

20.
内关(Nei guan) 归经 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 定位 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当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法 伸臂仰掌,于掌后第一横纹直上2寸,两筋之间取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