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收治1例颅骨缺损患者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少见的脑内血肿,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因头部摔伤致右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左枕部硬膜外血肿行左枕部硬膜外血肿清除+右额颞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去除骨瓣面积约10 cm×12 cm。术后1.5个月行颅骨修补术。修补术前头颅CT示右额颞、左枕部颅骨缺损,右颞部硬膜下积液,右额叶低密度软化灶(图1A)。  相似文献   

2.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失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69岁,因摔伤致昏迷1h入院。查体:浅昏迷状,GCS评分7分。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约0.2cm,对光反射灵敏,右眼球向左凝视,左眼球居中。额纹对称,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居中。刺痛可见左侧肢体活动好,右侧肢体活动少。腹壁反射存在,右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中线轻度右偏。入院诊断为:中型颅脑损伤:(1)额颞部硬膜下血肿(左侧);(2)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给予甘露醇、速尿、氨甲环酸、吸氧等。19h后复查CT提示左侧硬膜下血肿消失。  相似文献   

3.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机制及其促进因素。方法对我科过去3年收治的9例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1例,年龄40~78岁。入院时GCS评分〉9分,均于伤后3h内CT证实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约10~35ml。保守治疗,头颅CT动态观察。血肿于伤后8h内消散者5例,8~24h者2例,24~72h者2例。结论血液的重新分布及脑脊液的冲洗致血液的稀释扩散共同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有助于血肿快速消散的因素有脑萎缩、单纯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撕裂、脑组织的弹性及适当增高的颅内压、颅骨或颅底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等。  相似文献   

4.
快速自然消散的颅内血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探讨快速自然消散的颅内血肿的消散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快速自然消散的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 72h内17例颅内血肿8例明显缩小,9例完全消散。结论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青少年,与血肿部位的颅骨骨折有关;而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与CSF向硬膜下腔移行、冲洗以及颅内压增高对血肿的挤压或脑萎缩对血肿的再分布提供空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钻孔引流治疗亚急性颅内血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男30例,女9例,年龄18~65岁。有头部外伤史。表现为神清或嗜睡状,高颅压症状,GCS11~15分。CT确诊为伤后3d至2周内,额部、颞部、枕部硬膜外血肿共21例;额颢部硬膜下血肿10例;额叶脑内血肿8例。血肿量25~60ml,平均38.5ml。方法:局麻下根据CT在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面积最大层面及距最近的体表位置钻一颅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现象及其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10—2012-10就诊的28例急性硬膜血肿快速自行消散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18例于次日(24h)复查头颅CT示血肿消失,10例72h例消散,中线结构恢复。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主要发生机制是因为脑脊液对血肿的稀释和因脑萎缩导致血肿的重新分布,颅底骨折、适当的高颅压也有助于血肿的消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骨胆脂瘤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颅骨胆脂瘤切除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颅骨胆脂瘤和硬膜下血肿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右侧耳鸣2个月;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额颞部占位(骨源性)。手术将肿瘤及包膜全部切除,硬脑膜完整。术后第3 d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头颅CT示右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 1周后复查CT示血肿明显减少,3周后复查CT血肿完全吸收。复习文献,胆脂瘤可产生多种炎性物质,参与炎症反应;其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尚未见报道。结论即使颅骨胆脂瘤切除术中硬脑膜保持完整,术后仍可能并发硬膜下血肿。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胆脂瘤产生的炎性物质引起硬脑膜炎症所致。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男性,67岁,退体干部,因头痛1周,右下肢无力12h,昏迷7h于1998年8月15日入院.既往未行血压检查,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1个月前头部有轻微外伤史.入院查体:浅昏迷状,GCS计分9分,血压23/12kPa,脉搏76次/min,呼吸20/min;双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3.0mm,圆,光反应迟钝,左侧直径2.5mm,圆,光反应灵敏;胸廓呈桶状, 双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强刺痛时右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Ⅰ级,左侧肢体肌力约Ⅴ级,右侧腹壁反射减弱,双跖反应亢进.急诊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提示右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量约100ml,中线结构明显左移,左基底节区、右枕叶脑内均有新鲜出血,量分别约5.0ml.入院诊断:①右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②高血压并左基底节区、右枕叶脑内出血;③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我们自1989年9月-2001年8月收集共9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9例第一次手术回病房后,昏迷4例,手术对侧瞳孔逐渐增大24h内再次CT复查,发现对侧颅内血肿。另5例在第一次手术后48h复查CT,均提示手术对侧颅内血肿,血肿量在30-80ml,其中5例为脑挫裂伤伴硬脑膜下血肿,中线结构移位明显,2例为颞枕部硬膜外血肿,2例为颞叶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2例和颞叶脑内血肿2例手术治疗,预后良好。5例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立即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4例血肿清除后脑搏动较弱,5例均行硬膜减张缝合并去骨瓣。手术后死亡3例,2例手术后有偏瘫。结论:一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手术后继发血肿的发生率为0.8%-2.2%,多发生在48-72h之内。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急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血管自主调节丧失,血管床扩张淤血,脑血管内外压力差增大可能也是重要因素。并且常在脑挫裂伤的基础上继发出血,亦可因过度换气,使用脱水降压剂及去骨瓣减压不当使颅内压聚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表现为脑底诸池和脑沟内高密度阴影,有的沿着大脑镰和小脑幕扩展,前交通动脉瘤可表现为额叶内血肿,大脑中动脉瘤可表现为颞叶内血肿,颈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多聚集于同侧脑底池、外侧裂,并可破入基底节、额叶或颞叶内血肿,但动脉瘤破裂在头颅CT上单纯表现为一侧硬膜下血肿的非常罕见,容易引起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院从 1998年 1月以来 3年时间共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 (72小时 )自然消散 11例 ,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0~ 79岁 ,平均4 5岁。车祸伤 7例 ,跌伤 1例 ,刀砍伤 1例 ,高处坠落伤 1例 ,石块击伤 1例。入院时GCS 13~ 15分 9例 ,GCS≤ 8分 2例 (常规行气管插管 )。所有病例伤后 3小时内均行头颅CT检查 ,结果发现均有硬膜下血肿 ,血肿量大多在 15~ 30ml ,中线移位≤ 10mm。血肿部位位于额颞或颞项区域 ,未发现于后颅窝 ,有 6例同时伴有脑挫裂伤 ,有 5例患者(年龄大于 5 5岁 )存在脑萎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临床确诊为PD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2例,结合其临床症状变化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分析总结PD患者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结果:PD患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导致运动障碍等PD症状加重,手术清除血肿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运动障碍加重的中晚期PD患者,应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可能,需行头颅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女,65岁,因头痛、头晕、呕吐5d于1998年11月11日入院。否认外伤史。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鼻唇沟对称。颈项强直,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头颅CT扫描示左额、颞、顶硬膜下有等密度及混合密度灶,中线结构向右移位。诊断: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于1998年11月12日在强化局麻下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抽出陈旧性“机油”状不凝血100ml,术后4h病人意识恍惚,右侧肢体活动受限,复查CT示左额、颞、顶硬膜下高密度影,中线结构移位(图1)。急诊开颅探查…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46岁.因突发性头痛伴昏迷1 h入院.查体:神志中至深昏迷,右侧瞳孔散大(5 mm),对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3 mm,光反应存在.颈项强直,强刺痛后四肢微屈,右下肢Babinski征阳性.头颅CT示右额叶脑内血肿伴大量右额颞硬膜下血肿,中线结构明显左偏.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否认有头部外伤史.入院后急诊气管插管在全麻下行右额颞大骨瓣开颅清除硬膜下血肿约60 ml,脑压明显下降后,术中探查未发现脑皮层有异常血管,并见纵裂池及右侧额底有薄层少量血肿,在显微镜下打开侧裂池,沿右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探查至A1、A2前交通动脉交界处发现约2.5 mm×2 mm大小动脉瘤,瘤体指向上方,分离暴露瘤颈后予以顺利夹闭,双侧A1、A2保留完好,血供通畅.术后去除骨瓣,硬膜做减张缝合.术后患者无肢体偏瘫和其他神经功能障碍,复查CT显示清除血肿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男性,67岁。因发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3 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语不清,思维力、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明显减退;颈抵抗,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慢性血肿。初步诊断为左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给予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入院2 h突发四肢抽搐,持续3~4 min,考虑癫痫发作,给予地西泮注  相似文献   

16.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起病隐袭,病程较长症状多不典型,治疗CSDH的有效方法是钻孔引流术(BHID),我院自1998年至2006年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9例,总结如下并就手术技巧进行探讨。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6例,女性13例,年龄51~90岁,平均68.5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交通事故17例,碰伤22例,原因不明9例,病程25~120d。1.2临床表现有颅高压症状34例,精神症状21例,肌力减退6例,意识模糊5例,大小便失禁2例,癫疒间1例,入院时均经头颅CT确诊,血肿位于额颞顶52例,额颞部8例,额顶部6…  相似文献   

17.
锥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象与方法我院自2003年7月~2004年8月在CT下定位.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7~79岁,平均54岁。有明确外伤史10例;头痛、呕吐11例,精神异常、智能障碍6例,偏瘫9例,言语障碍2例.抽搐2例。CT示血肿位于一侧额颞顶部11例,双侧额颞顶枕部3例:血肿量40~180ml,平均70ml:低密度9例,等密度4例,混杂密度1例。病程20d~3个月。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性,45岁。3年半前因脑积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使用的是成人中压非抗虹吸分流管,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本次病人在1周前有轻度头颅外伤后伴头痛和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患者有慢性记忆力减退,无大小便失禁。查体:神志清,左上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左巴彬斯基征(+)。头颅CT示:右侧额颞顶多层慢性硬膜下血肿(图1)。入院当天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术后第2天,患者左上下肢肌力恢复到Ⅳ级,复查头颅CT(图2)示:右侧额颞顶多层硬膜下血肿,较术前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39岁男性,因高处坠落致伤头部伴头痛4 h入院。入院体格检查:GCS评分15分,左侧颞顶枕部头皮肿胀,质硬,无搏动,无透光性,体位改变时肿胀头皮无明显变化。头颅CT显示:右侧额叶、左侧颞顶叶多发脑挫裂伤,以左侧颞顶叶损伤严重;右侧额部、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部颅骨变薄(骨折有待排除),  相似文献   

20.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出现颅内血肿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在2004-07~2010-03共收治34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8例术后出现颅内血肿,经治疗恢复良好,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43~79岁,平均58.7岁;神志清楚~嗜睡,都有头晕、头痛症状,2例对侧肢体轻度偏瘫.分别于2~5个月间有轻度头部外伤史.CT均提示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线不同程度向对侧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