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斌  袁蕾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2):1389-13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肺表面重建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HRCT)及三维肺表面重建(VR)分析51例ILD的肺内改变和脏层胸膜的累及情况,并和50例正常人胸部体检HRCT及VR图像比较。结果:正常组的肺表面VR显示正常的肺容积再现和平滑的脏层胸膜;ILD组的肺表面VR显示患侧肺的肺体积缩小和肺内纤维组织对脏层胸膜牵拉所致的肺表面的局部的凹陷和粘连。在归属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由于肺间质纤维化较少,而对脏层胸膜的影响较小,通常显示基本正常的肺容积再现。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肺表面重建能整体评估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体积变化和胸膜累及状态,在区分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和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表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作大鼠SAP模型,检测肺湿/干重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中CINC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SO组)相比,造模各组肺湿/干重比、肺组织MPO活性在12h内明显上升,肺组织内CINC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且与肺湿/干重比、肺组织MPO活性及肺组织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SAP发生早期肺组织内CINC mRNA上调,在SAP并发的ALI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评价正常单胎妊娠双侧胎肺体积、胎肺总体积及胎肺肝信号强度比值与孕周的关系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2017年中晚期单胎妊娠(24~38周)的正常胎儿114例,通过胎儿胸部MRI扫描获得胎肺冠状面T2WI图像。采用连续描点法逐层勾划双侧胎肺轮廓,测量并计算双侧胎肺体积和胎肺总体积;选取胎儿右肺下叶和肝脏为感兴趣区测量胎肺和胎肝信号强度,计算胎肺肝信号强度比值。左、右侧胎肺体积、胎肺总体积与孕周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正常中晚期单胎妊娠中,双侧胎肺体积及胎肺总体积均随孕周的增加逐渐增大(R2=0.435,P左<0.01;R2=0.411,P右<0.01;R2=0.438,P总<0.01);左侧胎肺体积和右侧胎肺体积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2=0.88,P<0.01),在相同孕周下,左侧胎肺体积小于右侧。胎肺肝信号强度比值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增大(P<0.01,R2=0.149)。结论:MRI能提供正常胎肺体积、胎肺肝信号强度比值的参考数据,在产前准确预估和诊断胎肺发育情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LDH1A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5例行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标本存档蜡块以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进行研究,观察ALDH1A1在肺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完整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LDH1A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其表达与肺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此外,既往有吸烟史患者的ALDH1A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5)。ALDH1A1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多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ALDH1A1是肺腺癌预后不良因素,可能参与肺腺癌干细胞功能维持与调节,是未来肺腺癌研究与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结节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拟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45例肺结节患者,术前行CT增强扫描并三维重建,重建肺结节、胸廓、透明肺、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树的三维图像并进行图像融合,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通过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肺结节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为肺结节胸腔镜肺段切除提供参考。结果 45例患者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肺结节与周围组织空间结构关系显示良好。其中41例三维重建图像评价3分(91%),3例图像评价2分(7%),1例图像评价1分(2%),呼吸配合和扫描时相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45例患者均在CT三维重建指导下成功行外科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肺结节CT三维重建图像可较好的显示肺结节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串珠征的形成机制,评价其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周围型肺腺癌及周围型肺鳞癌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周围型 SCLC 78例、周围型肺腺癌69例、周围型肺鳞癌33例,分别统计串珠征的阳性率、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及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的比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周围型 SCLC中10例串珠征阳性(12.8%),且纵隔淋巴结均大于肺原发灶;78例中6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80.8%),42例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53.8%)。69例周围型实性肺腺癌中,无1例出现串珠征,2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6.2%),2例纵隔淋巴结大于原发灶(2.9%)。33例周围型肺鳞癌中1例串珠征阳性(2.8%),该例肺门淋巴结明显小于肺原发灶,33例中1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9.4%),6例纵隔淋巴结大于原发灶(16.7%)。经统计分析,串珠征在周围型 SCLC与周围型肺鳞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周围型 SCLC与周围型肺腺癌、肺鳞癌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及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串珠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SCLC 的生物学特性,在周围型SCLC与周围型肺腺癌、肺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应结合纵隔淋巴结大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体-肺分流)在大咯血患者中的发病率,并探讨体-肺分流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494例大咯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因分为三组,肺慢性炎症组、肺血管病变组和肺恶性肿瘤组。分析各组 CT 图像,并计算不同组别的体-肺分流发病率和平均每例患者异常支气管动脉或非支气管动脉的体动脉系统的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慢性炎症组、肺血管病变组和肺恶性肿瘤组的体-肺分流发生率分别为93.0%、75.0%和11.4%。三组的体-肺分流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 <0.001,P =0.014)。结论:肺慢性炎症组的体-肺分流发生率最高,提示慢性炎症可能是体-肺分流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大咯血患者,在除外明确的肺血管病变后,临床应重点关注肺慢性炎症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厚层与薄层重建图像测量肺密度的一致性.方法 本文收集60例健康查体常规胸部CT平扫阴性者数据,年龄21~71岁,按年龄分为21~40岁,41~60岁及60岁以上3组,各组男女各10例,年龄匹配.全部受检者扫描数据均做10 mm层厚及1.5 mm层厚重建,利用Siemens MMWP后处理工作站自带的Pulmo CT软件计算全肺、左肺、左上肺、左中肺、左下肺、右肺、右上肺、右中肺、右下肺、左肺核心、左肺外周、右肺核心、右肺外周各组的厚层及薄层平均肺CT密度值,以Delta=10 HU行H-A检验比较2种重建层厚图像所测结果的一致性,利用B-A 图观察其差异.结果 61岁以上组左肺核心及右肺核心2种层厚肺密度测量结果H-A检验P值分别为0.000 0、0.015 6,余部位及其余2组各部位H-A检验P值均>0.05,尚不能认为2种层厚重建图像所测平均肺密度值在Delta=10 HU 时具有一致性;B-A图显示3组的全肺平均差值分别为12.900 HU、13.650 HU、14.000 HU,3组中左中肺、右肺、右上肺、右中肺、左肺核心、右肺核心等部位2种结果平均差值均小于相应全肺的平均差值,61岁以上组左上肺平均差值也小于全肺,且差值的95%分布区间较小.结论 2种层厚重建图像所得结果在左中肺、右肺、右上肺、右中肺、左肺核心、右肺核心等部位差异小而且差异值分布范围小,可用这些部位的厚层图像估计肺密度.  相似文献   

9.
右肺上叶肺隔离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璐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4):465-465
肺隔离症是一种以无功能的肺组织和异常的体循环动脉供血为特征的少见畸形。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但是部分病人合并心脏畸形、严重类型的肺动脉闭锁或发育不全可能在早期就会有临床症状。肺隔离症大多数发生在左下肺后基底段,发生在右上肺者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非典型CT表现。方法对已确诊的4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双肺散在分布斑片状、结节样影,部份呈肿块样改变,以肺野外带明显,病灶边缘欠清晰,肺门及纵隔无明显异常,肺间质改变不明显;1例仅见右下肺野片状实变影,1例双肺野见散在纤维化灶,近右肺门区片状影。与典型卡氏肺囊虫肺炎CT表现差异较大。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患者CT表现复杂多样,诊断时应结合相关检查进行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认识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2年间在本院经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证实的14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MSCT胸部检查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53岁,均行16排螺旋CT常规检查,对其图像分别使用肺窗和纵隔窗显示进行观察.结果 14例中,两肺弥漫磨玻璃密度影9例,其中2例双肺粟粒状密度增高影伴双下肺索条状密度影,纵隔淋巴结增大5例,胸膜增厚8例,同时腹部CT检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双肾淋巴瘤1例;双下肺可见斑片状、索条状阴影1例;两肺表现为散在多发线状及网状影3例,并伴淋巴结增大1例;双上肺可见斑片状、索条状影1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有多发线状及网状影,双肺门影增浓,肺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结论 艾滋病患者胸部MS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呈斑点状、索条状、片状或网状,有明显的融合成片趋势,早期病变主要在肺门周围,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向周围肺野辐射状扩展,而肺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应考虑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摘要】RSNA2017报道的胸部影像学的重点为机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机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除了在肺结节检测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之外,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方面也也显示了初步诊断价值。随着胸部疾病的诊疗需要,胸部放射介入诊疗技术的开展也逐渐增多,包括肺结节标记、肺结节诊断、肺结节基因检测和肺转移瘤消融治疗。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肺结节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尤其以DWI和DCE MRI技术为主。在肺结节筛查方面,机器辅助的人工智能系统开始崭露头角。一系列的技术进展为让胸部影像诊疗更加精准,符合了今年大会的主题“探索、发明、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的核素肺V/Q显像表现及该项检查在BO患儿临床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感染中心确诊的30例BO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7个月~ 14岁)的核素肺V/Q显像资料,对不同病情和不同预后的BO患儿分别加以分析,比较其各自累及的肺段数.结果 30例BO患儿肺灌注显像异常25例(83.3%),肺通气显像异常27例(90.0%).异常肺V/Q匹配者13例(48.1%),不匹配者1例(3.7%),反向不匹配者13例(48.1%).3例轻度病情患儿中,1例肺V/Q显像正常,另2例仅1个肺段受累.10例中度病情患儿肺灌注显像异常平均累及3.7个肺段,肺通气显像异常平均累及5.6个肺段.17例严重病情患儿平均6.0个肺段肺灌注显像异常,平均8.2个肺段肺通气显像异常.30例患儿出院后随访到24例,其中8例病情加重患儿肺灌注显像异常累及肺段数量及受损程度明显高于16例复查好转患儿.结论 BO患儿的肺V/Q显像呈现肺段性、多发性肺灌注和(或)通气稀疏或缺损.该显像方法对BO患儿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充气征在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充气征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及DR影像表现.结果:肺内支气管充气征197例(占78.8%),肺野透亮度降低240例,肺野内细颗粒状或网格状影133例,肺野磨破璃密度影89例,肺野致密呈"白肺"60例(占24.0%),其中DR片中91.4%(32/35)的"白肺"有支气管充气征,高于床旁片的28.0%(7/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P<0.01).结论: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可靠的征象."白肺"内支气管充气征是重度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拟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8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癌症数据库TCGA-LUAD中的转录组数据,分析USP18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量;通过基因富集分析,探索USP18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利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过表达USP18蛋白,生长曲线、克隆形成以及划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的影响,探究单肺通气病人的最佳呼吸参数。方法32例胸内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双肺通气(TLV)、单肺通气(OLV1、OLV2、OLV3)等几种不同的通气方式,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吸气阻力(Raw)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OLV1、OLV2的通气方式中PaO2、SpO2均明显低于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 in后有6例使用OLV1、OLV2的病人SpO2低于90%,OLV3通气方式中的PaO2明显低于双肺通气,SpO2比双肺通气略低,与OLV1、OLV2比较,OLV3通气方式SpO2、PaO2均明显上升,利用OLV3的通气方式都能使病人的SpO2维持在95%以上;PaCO2数值在TLV、OLV1、OLV2无统计学差异,在OLV3通气方式中则有明显上升;单肺通气后Ppeak、Raw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所有病人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BP、HR、CVP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式能明显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道受阻及肺实质破坏导致的气流不可逆性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掌握COPD 病人局部肺组织的通气和灌注异常及其与肺结构的关系,是理解其病理生理改变的关键.目前,CT 薄层容积扫描是首选的无创性评估方法,但其仅能反映形态学的变化.随着MR 功能成像的发展,其在肺实质成像中应用已取得重要进展.就MRI 肺灌注及通气成像在COPD 病人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端粒酶催化亚基基因转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激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延缓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方法 :用PCI_hTRT质粒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G4 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端粒酶活性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采用RT_PCR和TRAP法分别测定端粒酶催化亚基mRNA和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了表达端粒酶活性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其寿限长于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结论 :端粒酶催化亚基异位表达可以激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并延长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寿命  相似文献   

19.
肺韧带     
肺韧带与肺门一起将下肺叶连接于纵隔,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但两肺下叶及其邻近的胸膜腔和纵隔的许多疾病之X线表现,确实受到它的影响。早在1966年Rabinowitz和Wolf就描述了肺韧带的X线意义,但因肺纫带在正常胸片上几乎不能显示,在异常胸片上亦仅偶然见到,故放射科医师对它往往不甚熟悉,以致由肺韧带所产生的许多表现常被误认为发生在肺内或纵隔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经皮切割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切割肺活检术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动弹簧式活检枪(14及16G)对29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切割肺活检,所获组织送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并对取材成功率、诊断阳性率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足够行病理检查的肺组织标本,取材成功率达到100%。有25例获得确诊,诊断阳性率达82.8%。并发症主要为气胸以及肺出血,大多数不严重,且经相应治疗后均在1周内消失。结论对于弥漫性肺疾病,CT引导下经皮切割肺活检术无论在手术操作、取材成功率以及诊断阳性率均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与开胸肺活检(OLB)和电视引导下胸腔镜肺活检(VATS)相比,并发症少且轻微,患者接受度高。该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